小说园

小说园>农业巨头 > 第183章 外企来袭(第2页)

第183章 外企来袭(第2页)

李未也不在乎他们,柴油机虽然抢手,又不是买不到,没了武柴还有潍柴,人家的质量比你们的还好。

林毅夫把这个小插曲记录下来,然后跟着李未继续参观,他更关心农村问题,李未在介绍的时候也更倾向于这个角度。

“首先,我们的产品就是针对包产到户后农村现状研发出来的,价格更低、更适合小面积土地使用,同时具备多种功能,农忙的时候可以用来犁地、收割、脱粒农闲的时候则可以用来做短途运输工具使用,帮忙拉货挣钱!”

“其次,我们在招工的时候,也会更倾向于周边的村民,在通过考核后,同等条件优先录取!”

“最后,在道路修筑、水利工程等方面,我们也会为当地提供一定的支持,减少当地农民的负担!”李未他们除了钱,农民就会少一份摊派。

“还有税收的问题,你们给当地交了税,当地的财政情况就能稍微宽裕一些,农民身上的负担也能轻一点儿!”林毅夫补充道,政府有钱了,要办事就不会再向农民收钱了。

《仙木奇缘》

当然,这都是理想状况下的事情,当地只要想,收钱的理由肯定能找到。

参观完农机厂,又去了养殖场、饲料厂、食品加工厂,李未在鹿乡的食品加工厂主要生产杏仁露、杏子酱、山楂卷、山楂酱,而在河阳这边的则是借助养殖场出产的肉蛋,生产五香鸡蛋和火腿肠等产品。

林毅夫最欣赏养殖场和当地农户的合作方式,养殖场提供饲料和良种鸡、良种猪,农户出劳力和场地在家里散养,到时候再卖给养殖场,由养殖场统一出售;同时养殖场还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疫病防治等服务。

“这种合作方式可以大幅度降低农民养殖风险,增加他们的收入,的确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的模式!”林毅夫赞赏有加。

养殖户最大的风险有两样,疫病和销售,一旦发生疫病,单独的养殖户很难抵御,他们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也不会在家里常备药品;另外销售也是大问题,本地没有那么大的事情,猪肉和鸡蛋很难消化干净。

和养殖场合作就不存在这些问题了,养殖场有兽医、有各种常备药,还会定期去各家养殖户那里巡视,一旦发现问题就可以尽早解决。

同时李未还拥有完善的销售渠道,可以把肉蛋运到大城市去销售,养殖户不愁拿不到钱。

“还不够,还需要金融系统的支持,如果能推出养殖险,这样养殖户在遇到疫情的时候,损失还能进一步减少!”日后不光有保险,还有各种补贴,不过那时候小养殖户的日子并没有好过多少。

除了大养殖场的竞争,还有环保等方面的要求,小养殖户是越来越少了。

林毅夫在河阳待了一个多月时间,又跟着李未去鹿乡看了食品加工厂,这才带着满

满的收获离去。

送走林毅夫,李未便南下去了特区,王石热情地接待了他,带他去星级酒店吃饭招待,在翻看菜单的时候,李未看到了一种新产品,这件产品引起了他的兴趣,国外的巨头又多来了一个啊。“这位是维尔纳-格里希先生,以前是武柴的厂长,任期到了之后就被我请过来了!”李未介绍道。

格里希去年十一月的时候任期结束,他在武柴的两年时间里从严治厂、身体力行,其做法极大地改变了武柴管理落后、质量低劣的面貌;武柴产品向东南亚7个国家出口,年出口量达到5000台,创汇超过百万美元。

但是他的做法也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从严治厂让习惯了懒散生活的工人很不满,制定多劳多得工资体系也让那些吃惯了大锅饭的很不高兴,断绝裙带关系更是得罪了一大堆领导。

所以在两年任期结束后,根本就没人挽留他,大伙儿欢天喜地地为他办了欢送大会,把这位严格的洋厂长送走,然后武柴就又可以回到过去的幸福生活了。

在武柴的两年时间里,格里希喜欢上了这种生活,对一名工程师来说,没有什么比看着一家不合格的工厂在自己手下变得合格更开心的事情了,格里希还想武柴从合格变成优秀甚至是卓越,可惜武柴并不打算给他这个机会。

武柴不珍惜他,不代表别人也是,过去两年时间里,格里希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员的重视,他书写的企业机构设置和劳动重组方案在企业家中广为流传,所以一听说他离任,好多单位都来抢。

比如海南汽车厂,上海大众汽车厂都想请他过去,当然不是当厂长,而是做顾问,他们想用这个人,又不想放权使用,武柴发生的事情他们可是清楚地很,不想格里希在自家工厂再来一遍。

所以最好是把这个洋人供起来,一方面给领导显示我们也有改革的决心,另一方面还能利用他的能力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问题,至于管理方面的事情,他最好是不要掺和。

格里希有些失落,也有些遗憾,尽管他已经六十多快七十岁了,但他依旧觉得自己没有老,还能干出一番事业来,当顾问实在是不符合他的心意。

而正在此时,李未找上门来,为他送上了时风农机厂的聘书,邀请他成为这家刚诞生不久的小农机厂的厂长,并承诺授予他厂长应有的全部权力,希望他能带领这家工厂走向强大。

格里希还有些犹豫,最终李未的一番话说服了他,“格里希先生,我知道现在有很多企业想邀请您,这些企业的规模都比我的小厂子大,但是那些都是国有企业,能给与您的只是顾问的职位,您能做的事情不多。”

“而我这家农机厂是我的独资企业,一切事物都由我说了算,可以给您最大的支持,这种支持甚至要超过您在德国、埃及当厂长的时候!您可以按照您的想法全面地改造这家工厂!”

“如果您带领团队生产出优秀的新产品,我甚至可以授予您命名权,让您可以像保时捷博士、西门子先生哪样为自己的产品命名!”

格里希能舍弃在德国悠闲富足的退休生活,来到如今还非常落后的中国,拿着微薄的薪酬在武柴兢兢业业工作两年,他为的肯定不是金钱,所以李未没有和他谈薪酬,而是拿出了更有吸引力的东西。

对一名工程师来说,实在是没有什么比用自己的名字给产品命名更让人心动的了,尤其是德国还拥有保时捷、西门子、奥迪、梅赛德斯奔驰、戴姆勒这些用人名命名的知名品牌,格里希顿时为之怦然心动。

他马上提出先去李未的农机厂考察一番,当他来到河阳后,看到时风农机厂虽然要比武柴小得多,但工人们充满活力、各种生产设备不仅先进还保养地非常好

,工厂里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这里似乎可以做一些事情,于是格里希便答应下来,取代李未成了时风农机厂的厂长,一上任就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在埃及开罗飞机发动机厂担任过厂长,并不缺乏第三世界的工作经验,再加上在武柴的两年时间里,熟悉了当下中国的工作方式,所以上手很快。

邹春生等厂里原来的骨干也很尊重他,这可是接受过政务院副总接见的名人,报纸上都快把他说成新时期的白求恩了,而且通过短暂的接触,他们发现格里希在技术方面也比他们强很多,这下就彻底服气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