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宗上山领了总探声息头领职司,负责组建情报处,直接对林冲负责,只他在山寨喽啰中挑选人手时,总是不能称心如意,于是干脆下山去,一边寻找合适人手,一边打探官府消息。
济州四县之地,很快被他跑遍,凭着能说会道,再加银钱到位,也招募了二三十名好手,这一日正在州城盘旋,闻听州里调兵遣将,打探得知正是对山寨用兵,自然回报。
再说宋江,自上次围剿梁山泊兵败被俘,花钱赎身,一直引以为耻,何况还陷了晁盖、朱仝在此,若不能搭救出来,自觉在江湖上和那县衙中,都无面子。
吴用当初筹钱赎取他时,知县时文彬已经给济州黄知州去了书信,说知此处情况,只不知为何,州里迟迟没有动作。
宋江回去后,自是按耐不住,亲自奔走,多方运作,方知州里用兵也不简单,筹备粮草、调集兵马,安排军饷,装备武器,手续繁杂,因此这事早已发生一月有余,只那官兵迟迟不来。
宋江戳窜知县,应承大军粮草郓城县可承担半数,犒赏军功的饷银,也能想办法,并将此事托人报到黄知州处,黄知州闻言,自然高看宋江一眼,聘为随军参谋。
于是,州里加快行动速度,一边差人去青州将军情上报安抚使司,一边抽调厢军,招募乡兵,集齐六千兵马,以团练使黄安为将,发兵梁山泊。
宋江既是参谋,又是向导,命雷横带了本县一百马步兵丁,充为他的护卫,随军出征,兴兵剿匪。
有了上次兵败教训,又上山亲自观看了梁山泊地形以及三关防务,宋江对于此次用兵,既小心,又准备得十分充分,先给那黄安说了泊外野战、渡泊作战和围攻山寨的各类情形。
黄安虽看不上宋江一个小小押司在他面前指手画脚,奈何这人是知州钦点参谋,关键是大军一半粮草还有战后犒赏饷银都落在宋江身上,因此也只能按捺性子,询问宋江该如何用兵。
宋江既然一心报复,对梁山的情报就格外上心,新上山什么头领、招募了多少兵马,他都打探得清楚,只是他并非江湖百晓生,对于杜壆等名声不显的头领本领,并不清楚,只当是普通匪首对待。
至于喽啰人马,他预估不会超过四千之数,而且大部分为新上山的人马,训练不足,未必齐心,想来没什么战力可言,自已这边,可是六千正规兵马,训练有素,装备齐全,又有他的精密安排,不信打不过。
就是那要渡泊作战的事宜,他也准备妥当,早招募了一批造船匠人,一批青壮劳力,都随军带着。
大军浩浩荡荡开赴梁山泊,宋江身居中军,与团练使黄安并辔而行,又意气风发起来。
黄安见他样子,忍不住问道:“宋参谋,首战如何打可保不败?”
宋江自信道:“自然是激怒贼匪,引他们出泊野战,弓箭手压制,马军冲阵,步军混战,自可大胜。”
黄安又问:“若他们龟缩不出,我等真能渡泊作战又如何,本官可是听闻,他那水军厉害。”
宋江道:“黄将军放心,贼匪水兵中,虽有几个好手,但战船不利,精锐不多,不足为惧,我等只需打造好战船,全军压上,自然建功。”
“三关雄壮,易守难攻,又当如何?”
“登山作战,自然艰难,难免牺牲,但我等都打到了那处,但凡那些贼寇有聪明的,定然知晓把守不住,将军当剿抚并用,招降纳叛,瓦解其军心,自有奇效。”
黄安点头,认为可行,也就不那么看不起宋江。
有了黄安首肯,宋江带来打造战船的人马,在一名偏将带领下,先行奔赴石碣村,砍树造船,以待用兵。
其余兵马,依旧分为前中后三军,只待到了水泊边,安营扎寨,邀战贼匪。
林冲这里,得了戴宗消息,当即与几位军师商议,谋划如何迎敌。
几位军师各有高见,闻焕章道:“若要损失最小,当放其入泊水战,命水军大展身手,先给他们一个下马威,再用步军于金沙滩布下防御工事,广备弓箭,立下阵型,可保万无一失。”
李助道:“闻军师之法,虽然稳妥,但在下有不同意见,只不知哥哥敢用否。”
林冲道:“商议军机,自是要多方考量,李军师但有妙计,自可言说。”
李助道:“如今山寨人马不缺,将领齐备,只兵少战斗,将无经验,各处人马上山,未经同仇敌忾之事,难固团结一致之心,因此在下建议出泊野战,直面官兵,磨砺将领兵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