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广东历代状元一览表 > 十 探花郎(第2页)

十 探花郎(第2页)

来到大雁塔前,见宰相和座师的仪仗已经到了,众人忙下得马来,纷纷上前行礼拜见。白敏中见到莫宣卿便笑吟吟上前扶起拜倒的莫宣卿,道:“仲节,今科得中状元,当以汝为先,领诸进士登塔,待明日,老夫于府中设薄宴,邀汝与张展诗前来相会。”

莫宣卿知道得了白相国的青眼有加,忙不迭答应下来。

张赋之所以也得崔玙和白敏中的看重,是因为他考的名次,正和当年崔玙考中进士的名次相同,在拜座师的时候被视为崔玙的衣钵传人,与他人格外不同。

莫宣卿一边登塔一边留心,见穆宗天子长庆年间雁塔题名的进士名字上,描了金字的镌刻上正有白敏中的名字。

他不禁想起来白敏中的从兄白居易二十七岁时进士及第,在同时考中的十七人中最为年轻,得意之余挥毫写道:“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现在他是最少年人,而且是有史以来最少年的状元。

但是,他也有点志得意满。

随口咏了一首诗:羽翼高飞到碧霄,鹏程万里岂知遥。才吞王母千年药,便夺龙头第一标。脚下云霞随地起,眼前尘土霎时销。万金书寄南归雁,三级天门已一跳。

一边听得这首诗的张赋却是心头一跳。

脚下云霞随地起,眼前尘土霎时销。这句子却是实在不算妙啊!看起来是自述自己青云直上,但其中含义却是一切世俗霎时而销。说起来这得中进士岂不是成了春梦一场?

三级天门已一跳。跳去哪里?去了天门,岂非就是一切都成了烟消云散?

这千万不能一语成谶呀!

张赋强自按捺住自己,这个时候若是去说莫宣卿,非但是莫宣卿没了脸面,也是让白敏中、崔玙这些朝廷重臣看轻了。

是不是让小杨郎君来给仲节卜算一下?或是用什么方法应了这等话,了结此语。

崔玙自然也听得这首及第自咏诗,面上只是八风不动,心中却是暗暗想:年少轻狂若斯,真寒家子也!现在才入得大唐官场,龙头第一标又如何?哪年没有几个年少得志的?又有几个寒家子真得高官显爵,能显头角峥嵘?

且看罢!

登上塔顶,极目四望,却是见得长安纵横如一场国手棋局,点缀其间的是无数朱门绣户,再眺望远方,红尘蒙蒙,风仪赫赫。

这就是最有魅力的长安,让人彻底地将灵魂交与了它的长安!

待登塔已毕,下来循例在专供题名用的题名屋内,各在一张方格纸上书写了自己的姓名、籍贯,并推举其中书法最好的柳珪(谁让他的亲叔叔是柳公权呢!)作文一篇以记此盛事。然后交与专职石匠,也刻在大雁塔的石砖上。

次日,莫宣卿和张赋一起去到白宅拜谒白敏中。

白敏中手把一柄蓝田白玉制的云头如意,斜倚在榻上,一副名士放诞不羁的派头,指着面前摆放的两块厚厚的熊皮茵褥让二人坐下。

白敏中早就知道,这两个岭南士子都是得圣人青眼有加的。圣人的目的就是将岭南更加实在的掌握在手中,好摆脱被关中门阀山东士族拿捏的状况。

更何况这二人一个是寒家子,一个是世家人,岭南文士这二人皆可联络,作为朝廷自然也就对岭南地方示好了,若是借这二人把握住岭南,不但有沃野千里,也可得广州海贸巨利。陛下心思果然高妙!

白敏中作为一代“诗魔”白居易的弟弟,才学自不必说,与二人殷殷笑语,谈玄论禅,说古讲今,尽是清谈。自己又是登阁拜相的朝中大佬,政务娴熟,情势清晰,自然是老辣无比。莫宣卿也好,张赋也好,毕竟都只是十多岁的少年郎,自然被白敏中的宰相气度、才子学识震惊得口服心服外带佩服。

白敏中见二人都已渐渐入彀,便若无意问道:“二位郎君,不知家中有何亲人?妻儿如何呀?”

张赋低头拱手道:“上启白相,张某家中父母在堂,兄弟四人,家族多人,颇是繁盛。兄弟之中,某为最幼,兄长皆已婚配,唯某尚不曾娶亲。”

莫宣卿也抱拳拱手道:“启白相,莫某是遗腹子,父死后母别嫁同姓,是以某为家中行三,上有二兄,父母皆在,某之蒙师是舅父,上梁下讳明甫。因某尚属年幼,二兄未曾婚配,是以也未有许婚嫁事也。”

白敏中哈哈大笑道:“年轻人何虑也!如今你二人得中进士,便如鲤鱼跃入龙门,辅佐圣君,功名何愁不成?只是你二人如此年少,想来届时窈窕淑女,名门闺秀自会得之。”他说完又叹息了一声道:“二位郎君,如今虽然圣君在朝,中兴有望,但国事蜩螗,你二人须得多多向学,谨言慎行,为圣君分忧。”

莫、张二人都低头道:“白相说得是。”

白敏中又道:“国朝以来,均是要出将入相,现诸藩各镇多有二心者,外寇贼虏也有不臣者,是为圣君身旁词臣,当要多知天下情势,更需结好世家门阀,便是圣君也不免要计较平衡,尔等纵有才学盖世,若是不知变通,却是难有施展。所以当去则去,出镇地方历练,方得有坐镇中枢指挥如意。”

白敏中又哈哈一笑道:“慢慢来,慢慢来,你们二位先在这宦海之中经历一番,尔后自然便知了。”

莫、张二人只得唯唯称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