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舌 主要是由于舌系带短小使舌的活动范围受限而影响说话,为发育缺陷所致,又称结舌症。如果舌的正常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可以考虑外科手术纠正。
巨舌 即舌的体积增大。本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由血管瘤、淋巴管瘤、神经纤维瘤等引起的可通过外科手术治疗;见于甲状腺功能低下或淀粉样变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因先天发育异常者则不需治疗。
舌头发麻 舌头发麻、发僵、说话不利索,很多情况下是脑血管疾病的征兆。中老年人,尤其是体形肥胖者,如出现舌根部发麻,食指、中指发麻的情况,多为中风的先兆,常由于暂时性脑缺血引起。例如有些老年人中风后,会突然舌体歪斜或舌头短硬,说话含糊不清,同时往往伴有短暂性脑缺血导致的舌体痉挛,几小时或几天内病情就会迅速加重。如果舌麻同时伴有舌苔厚腻,可能是消化系统疾病所致。出现上述情况,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应立即到医院诊治。
舌痛症 和舌灼症、舌热症同属一类,属舌的主观感觉异常,或局部疼痛,或烧灼感,或局部发热,性质和程度不同,以舌尖部最敏感,口腔检查往往无任何异常,常见于中年或老年妇女。疲劳、饮酒或刺激性食物均可增加不适感。本病多与精神因素有关,也可能伴有全身性疾病,如恶性贫血、烟酸缺乏等。一方面应进行必要的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全身性疾病;同时要解除患者的顾虑,保持心情舒畅。
二、舌苔
上面简述了十几种望舌诊病的判断征兆,还未详细论及舌苔的疾病征兆。殊不知,看舌苔是博大精深的中医舌诊功的重头戏,很有必要单独阐述。
舌苔是指舌面上一层薄垢,好像阴暗潮湿的地上生的苔藓一样。正常人的苔色是薄白色的。这是因为舌黏膜中丝状乳头的末梢分化成“角化树”,在“角化树”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霉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细胞等,这些不透明的物质遮盖了舌毛细血管的红色,而且角化上皮在湿润时可吸收水分而呈白色,这样就形成了正常的薄白湿润的舌苔。
中医典籍《伤寒舌鉴》中说:“邪气入里,其寒热虚实之机必现于舌……唯验舌上苔色之滑、燥、厚、薄,昭若水鉴,无可遁形。”可见古人认为从舌苔上察知寒热,就像照镜子那样清楚。
1舌苔过白
多属寒症,薄而滑的多为外感风寒,厚白而滑者多为寒湿或寒痰。但临床上也有热症而见白色舌苔。根据现代舌诊的研究,白苔主要可出现于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白苔除可见于正常无病的人以外,多见于轻病、表症初起、以及疾病的恢复期。
因为机体内在的病理改变不明显,所以舌苔的变化也接近正常的薄白舌苔。
尽管各种疾病在严重阶段可出现黄苔、黑苔等,但随着疾病好转,脾胃生发之气恢复,舌苔仍可转为薄白色。
一些无器质性病变的疾患,如神经衰弱、肠胃神经官能症等,舌苔发白而薄腻。
未波及全身的局部病变,如青春期甲状腺肿大、外伤、足癣、梅核气、早期的乳房癌、子宫颈癌等,由于早期缺乏症状或病灶局限,尚未影响全身的气血流通而反映到舌上,所以舌苔仍薄白,属于正常范围。但如果疾病发展,舌苔将会出现变化。
表症初起,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的早期等,多见白苔。
第二,白苔也可见各种慢性炎症感染,如慢性肾盂肾炎、慢性盆腔炎、结核性脑膜炎、骨关节结核等。这些患者仅略有低热或无发热表现,由于体内有慢性病灶存在,常使舌苔较正常稍厚,或为薄白腻苔。当体内病变又趋活动或急性发作,例如肾盂肾炎又发高热时,舌苔可迅速由白转黄,或转红绛。
第三,白苔还可出现于体内有水湿停留或痰饮的病人。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可能是口腔的唾液分泌较多,以及气管内痰液分泌增多,浸软了舌头的角化细胞或角化不全细胞,使细胞肿胀而不易脱落;加上舌组织水肿和淋巴回流障碍,舌面上老的角化细胞不脱而新的角化细胞又增加堆积,所以舌质肿胖,舌苔白厚而腻。如临床上常见某些腹水、胸水、慢性肾炎及哮喘、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等患者,体内有湿浊或痰饮停积,使舌苔出现厚白或白腻苔。
2舌苔发黄
中医看来,一般多见于热性疾病发病过程中,表明邪正相争十分激烈,病已入里,邪已化热。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分析,黄色舌苔的出现,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第一,发热。发热与黄苔有较密切的关系。因为人体在温度升高时体液消耗较多,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干燥,使炎症渗出物和微生物更易在舌上停留、增殖,导致舌苔转成黄色。
有人统计,在100例黄苔患者中,有发热症状的63人。发热症状者中,高热385℃以上的有23人,在385℃以下低热的40人。发热者最短仅2天即出现黄苔。
第二,炎症感染。临床上各种急性传染病,如流脑、乙脑、钩端螺旋体病、伤寒、白喉及菌痢等的严重阶段,以及重症肺炎、重症肝炎、肠道感染、急性肾盂肾炎、盆腔炎、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所致的败血症、急性胰腺炎、阑尾炎、肠梗阻、宫外孕破裂、溃疡病急性穿孔的中期或晚期、腹膜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病及尿路结石合并感染等,均可出现黄苔。因为在炎症感染患者的舌黏膜上,容易产生和病灶感染相同的炎症细胞浸润,使舌头本身也有炎症感染存在,舌表面聚集有大量细菌及炎症渗出物。炎症细胞的堆积和口腔菌族中某些细菌急剧增殖,附着于延长的舌丝状乳头而使舌苔转成黄色。
第三,消化道功能紊乱。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溃疡病、慢性肝炎、结肠炎、习惯性便秘、消化不良等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可产生二氧化硫等硫化物并沿着消化道上溢,被舌丝状乳头吸附而沉积,使舌苔变黄。此外,消化功能紊乱时唾液pH值改变,酸性度增高,氢离子游离增多,这有利于细胞间隙中正离子与细胞膜表面的负电荷互相吸引,从而增加舌黏膜细胞之间的粘着力,有利于黄苔的形成。
3舌苔发黑
主要是舌丝状乳头增殖变黑所致。黑苔的色泽,可有棕黑、灰黑、焦黑直到漆黑等深浅不同。黑苔在临床上虽然比较少见,但中医认为病人出现此苔,一定病期较长,病性比较复杂严重。
现代医学认为,黑苔的出现,应根据疾病的病因,来分析产生的原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因素:第一,感染高热。很多病人在发热过程中出现黑苔,有的人在高热退后,黑苔也消退,但至第二次发热时,黑苔又重复出现,证明发热与黑苔的出现有一定的关系。此外,黑苔与发热时间的长短也有关系,在上述病例中,最短的发热4天后就出现黑苔,最长的发热80天后方才出现黑苔。大部分病例在发热2周后,出现黑苔,平均为20天左右,可见发热时间越长,出现黑苔的可能性越大。
在出现黑苔的患者中,有一半病例是各种炎症感染所引起,包括肺炎、肾盂肾炎、坏疽性阑尾炎、腹膜炎、胆囊炎、下肢静脉炎、化脓性骨髓炎、盆腔炎及败血症等。由于感染高热、毒素刺激等因素均可使舌丝状乳头增生过长,再加上微生物的染色而成黑色,出现黑苔所特有的棕黑色角化细胞,使舌苔干黄焦黑。
第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由于精神紧张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而出现黑毛苔的病例常可遇见,这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时,可引起口腔内酸度增加,有利于产色霉菌的生长而出现黑苔。例如,曾经有一个患者因为食管有吞咽阻塞、不适而去医院作食管钡剂造影,发现食管壁上有一个小结节,怀疑为食管癌,因而精神不振、情绪抑郁,思想负担很重,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不久舌上出现毛刷样黑色舌苔。但以后又经再次食管钡剂造影及摄片,并经各科医生会诊,否定了食管癌的诊断,此人精神恢复正常状态,并未应用任何药物治疗,黑毛苔便逐渐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