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 研究人员发现,紧张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会大大增加突发的危险。
五、导致心脏病的6种危险因素高脂血症 血清胆固醇有220毫克/公升以上的高胆固醇血症、中性脂肪(甘油三酸酯)150毫克/公升以上的甘油三酸酯血症。以及上述各项指标都增加的合并型高脂血症。
肥胖 体重超过标准体重30%以上时为危险体重。在心脏病患者中肥胖的人数不少。一旦发胖,它既能促进动脉硬化的发展,也能促使高血压和糖尿病、痛风等危险症状的发生和恶化。
糖尿病 糖尿病是使动脉硬化发展变化的最大病因之一。不只是冠状动脉,从流经身体各器官的筋性动脉到细小动脉,都可在大范围内的血管系统引发动脉硬化。
高血压 是指高压160mmHg、低压95mmHg以上的情况。高血压病也是促进动脉硬化形成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导致高血压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肥胖,过多摄入食盐和酒精、动物性脂肪,过度吸烟等。
高尿酸血症 尿酸是指达到8毫克/公升以上时的情况,其血液中的尿酸一旦沉着到关节上即会出现剧烈的疼痛。所以,痛风这一病名广为人知。该症状容易并发糖尿病和高血压,并且,高尿酸血症本身也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过度吸烟 由于吸烟而发生的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相结合,导致血液中的氧气运输功能降低,同时使毛细血管痉挛招致血压上升,促进动脉硬化。
此外,运动不足、过度饮酒、生活环境的压力过大、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也可以说是动脉硬化以及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其中,除家族遗传史以外的因素都可通过饮食和日常生活的改善得以排除,对于心脏病的治疗来讲,排除上述因素与服药同样重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饮食可排除各种危险因素 在上述危险因素中,除吸烟以外的五个危险因素都可以通过饮食得以改善或去除。
六、心脏病的预兆
喘、呼吸急促 医生提醒,尤其一些同时有糖尿病的心脏病人,因为糖尿病会产生神经病变,常有无痛性心肌梗塞——病人可能突然喘起来,但没有胸痛。比起运动性气急这类的“喘”,起坐性气急(坐着没事,躺着时较喘)可能更易被忽略。例如,有些人白天坐着看电视可能好好的没事,但躺着睡觉时因为血液比较多回流到心脏,心脏相对输出较少血量,多余的血液堆积在肺部,影响血液、氧气的交换,而觉得喘,得坐起来,因而影响睡眠品质。
头晕 运动时,需氧量增加,但因为心脏衰竭,流到脑的血液量不够,人因此晕眩。
悸、盗汗或面色苍白 有些人心肌缺氧是以心悸表现。所谓心悸,指的是感觉得到自己的心跳。另外,不同于以往运动冒热汗,冒的反而是冷汗。
无法解释的疲倦、虚弱、焦虑 平常活动体力许可,不会产生症状,现在却开始有症状。例如,以往走30分钟以上不会累,现在走一二十分钟就累;或稍微走一下就没有力气;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不感兴趣。
七、心脏病的症状
大多数心脏病发作早期只是有些轻微的不适,所以往往被忽视,直到它猛烈爆发危及生命。以下这些症状请警觉:(1)胸部不适:持续时间为几分钟,时断时续,表现为压迫、压榨感或疼痛。
(2)上身其他部分的不适:出现在背部、颈部、下颌或双手,有时也像胃痛。
(3)呼吸短促:可以和胸部不适同时出现,也可以发生在胸部出现不适现象之前。
(4)其他:冷汗,恶心呕吐,头晕眼花。如果出现胸部不适,尤其是伴随其他症状同时出现,请不要耽搁,马上打电话到医院请求治疗。
第三节 心脏病的防治
一、预防心脏病五种方法
1戒烟
吸烟是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天吸1~14支烟的人死于冠心病的危险比不吸烟的人高67%,若每天吸25支以上,死亡的危险性高三倍。吸烟者的血管硬化程度高,心脏病发作风险较之非吸烟者高两倍。这是由什么造成的呢?一项对596名心脏病患者的研究发现,吸烟者体内一种名为二乙基对硝基苯磷酸酯酶的抗氧化剂较之非吸烟者或戒烟者的深度要低,因而抗氧化作用也随之降低,导致血管中产生较多胆固醇沉积,而多余的胆固醇可以导致血管堵塞,最终导致心脏病或中风发生。
2保持理想体重
研究证明,超过标准体重20%的人,其心脏病发病的危险性增加一倍,如能有效减肥,心脏病突发的危险可降低35%~60%。
3坚持锻炼
喜欢运动的人心脏病突发的危险性比习惯久坐者低35%~55%。锻炼的好处是: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可降低对人体有害的甘油三酯,增加对人体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减少血凝倾向及降低超过标准的体重等。
4治疗高血压
治疗高血压能有效地减少中风的危险,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冠心病死亡的危险。
典型病例研究表明,治疗高血压可降低冠心病突发危险的15%~20%。
5常服阿司匹林
小剂量地服用阿司匹林,如每日半片,能减少心脏病突发危险性33%。但不可以把服阿司匹林当成保护心脏的惟一办法。
二、心脏病人的饮食调理
1饮食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