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个剪刀手,卫嫤昂首挺胸挑挑眉,那模样要多得意有多得意,气得小伙直抻脖子。
最后他还是忍不住,小声冲着晏族长反驳:“族长,明明就是栗米,干嘛要改名。”
族长刚刮完周家家丁一层皮,他知道周家很富,但没想到这么富。有了被扒光之人前车之鉴,其余家丁老实下来,不用他们上手麻溜地讨银子。有人身上没带散碎银子,交上来的大额银票,晏族长照单全收拒不找零。这样下来,五十来号人他收了尽千两银子。连银票带碎银满满一匣子,压得他胳膊有点酸。
虽然银子不是他的,但欺负周家人的感觉分外舒爽。这会他正高兴着,见族人这么没脸色,近几天颇有越老越精神之状的晏族长,抬手给他个爆栗子。
“蠢货,夫人这么说,自然有她的道理。”
卫嫤注意到晏族长对她称呼,已经从“衡哥儿媳妇”改为“夫人”。加上刚才宅门前对上周家家丁时他凶悍的反应,看来他已认清晏衡地位,并且在短短时间内迅速摆正自己位置。
先前在晏家村时,她还想改口喊族长二爷爷。现在看来,她还是安心当高高在上的夫人吧。
至于晏族长,的确是个值得尊重的人才。怪不得晏百户背靠周家都没能当上族长,论心计论能力,他都被晏族长甩八百条街。
卫嫤喜欢跟聪明人共事,对上这样的晏族长,她也不吝啬多讲几句。
“物依稀为贵,同样是土,民间小窑厂烧制的茶碗几文钱一个,景德镇精制的陶瓷要上百两纹银,两者的差别真就有那么大?景德镇陶瓷,卖得是精工细作,卖得更是名气。”
说到这她停下来,给众人思考的时间,而她目光则大多数放在晏族长身上。
若有所思后,晏族长先是恍然大悟,而后有些不可置信:“夫人是说,咱们的栗米也……”
卫嫤坚定地点头:“晏家村精挑细选出来的栗米,就是小米。”
双手环胸,她目光看向远方。蓝山咖啡哈瓦那雪茄挪威三文鱼日本和牛,前世多少这样的东西,只要把牌子打出去了,标注独家产地,身价立刻成倍地往上翻。
这些她都吃过,就拿日本和牛来说,很普通的也要1500块钱一斤,真吃起来其实跟她家小区菜市场30块钱一斤的国产牛肉没多大区别。若说区别真大,那也是因为原材料贵,烹饪时厨师一般选最好的,厨师技术差别拉大了那点细微的差距。
但这就是市场,越是贵的东西,越有人抢破头去买。甚至有好多人辛苦攒好几个月工资,就为体味一次高档消费的感觉。
“这些小米先入库,晏家村其它小米也别轻易卖出去。”
族长从震惊中清醒过来,急忙点头答应。一般指挥人搬小米入库,他耳边隐约传来凄厉的呼喊声。敲敲旁边一道跟来忙着扛麻袋的儿子,他皱眉问道:
“我好像听到……”他听着像晏十三的声音,但他很快反应过来,此事问这事不妥。
“爹,你听到啥?”
“没事。”
憨厚的汉子却当亲爹吓到了,放下麻袋安慰道:“爹你不用害怕,那里面关的什么人我知道。”
“你知道?”
晏族长眯眼,刚想嘱咐儿子不要瞎说,就听一贯老实的儿子解释道:
“爹,我刚听旁边看热闹的人说的。上次周千户来闹事,说衡哥儿藏起了十三弟和周氏。衡哥儿让他们进院子找人,一窝蜂侍卫进去,最后揪出来俩瓦剌乞丐。那俩乞丐你也见过,就是往常咱们在酒泉互市上见过的。衡哥儿后院关着的,应该就是这俩乞丐。”
真的是乞丐?就在刚才他还听到了周氏的声音,多年邻居,晏族长觉得他不会听错。
但见长子信誓旦旦,甚至往声音来源处踹一脚,隔着墙威胁道:“叫什么叫,再叫割掉你舌头。”
晏族长背上出一身冷汗,他确定了,后院关押的就是乞丐。不管他们曾经是谁,日后只能是俩瓦剌乞丐。
小米全部卸下来,整齐地码放在仓库中,旁边是要运往各地的其他东西。卫嫤领着谷雨和立秋来给族人们送水,看到满满当当但不显丝毫凌乱的库房,满意之下暗自点头。晏家这些人,不管曾经对阿衡是冷漠还是真无力,最起码现在他们很配合,交给他们的活全都不掺水分的干完。
“大家歇歇脚,还有另外的活要麻烦你们。”
打算上午麻溜干完,下午回去忙秋收的众族人看向她,还有啥事?
“这些小米,还得麻烦大家分装下。”
分装?拆开每个字他们都能听懂,但合起来就有些陌生。见此卫嫤没多解释,她朝院外拍拍手,陈伯带着另外两个小厮,赶着一辆平板车进来,车上鼓囊囊地放着些黄色的纸张。众人一头雾水,家中有人读书识字的族长却认识,这是凉州城一家文房四宝店,做纸张时过滤纸浆后余出来的废纸。
这些废纸写字太过粗糙,糊窗户又太过粗糙,用不了,扔了又怪可惜,几年来一直押在那文房四宝店的仓库里喂虫子,急得那家掌柜不得了。
晏族长瞥一眼卫嫤,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连晏族长都没察觉到,现在遇到常理无法解释的怪异之事,他第一反应不是瞪大眼直呼“你这不在胡闹”,而是下意识地去想卫氏要做什么。这种转变看似细微,实际上他渐渐将卫嫤放在与晏衡同等的地位上。
有了这种认知,日后卫嫤就不再是“衡哥儿媳妇”或“镇抚夫人”这样一个带有浓浓附庸意味的符号。以她这个单独个体所发出来的命令,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