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晚上约会,一定不要把时间拖得太晚,刚开始约会时,晚上一般以不超过10分钟为宜。这样让人觉得你是自尊自重自爱的女孩,也值得人爱。
(3)活动规则
相互交谈是约会的主要目的,但达到这一目的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安排好约会的活动内容至关重要,在丰富多彩、趣意横生的活动中达到了解对方的目的。
活动内容可以有种选择,不妨根据双方的情况而定。
·郊游:是很浪漫、充满情调的约会,双双投入到大自然中,在自然风光中陶醉,最易生情。
·影剧院或音乐厅:不受天气、气候影响,费用也低廉。双方还可以通过观电影、戏剧、舞蹈、听音乐来了解对方的性情、对人生的一些观点,还可以在轻松愉悦中度过美好时光。
·体育活动:观看体育比赛特别是足球,可以让人充分地宣泄自己的情绪,借此可以窥探对方性格特点,是深沉、稳重还是外向直露,是细腻多情还是粗犷暴躁,都会有所显露。另外,还可以两人一块去打打保龄球、网球、高尔夫球、溜冰、滑冰、游泳等,提高约会情趣。
·唱歌跳舞:到卡拉OK厅唱唱歌、跳跳舞,既可显露自己能歌善舞的特长,又有缠绵起舞的机会,能增进亲近的机会。
·找点童趣的活动:比如到动物园去逛逛,在大雪天里堆堆雪人、打打雪仗,这些带有童趣的活动,可以让双方无拘无束地开怀大笑、蹦蹦跳跳,显露平时掩饰下的天性。
·参加一方朋友集会:在征得对方许可的前提下,可以带他参加自己朋友圈子的集会,讲讲话,既可以让他了解你交朋结友的状况和处世态度,又可以拉近你与他的距离,因为他能参加你的朋友圈集会,就说明他又与你走近了一步。
(4)礼节规则
虽然双方表明了相恋的态度,但并没有明确关系,因此,约会中虽然不必像一般人那样礼貌有加,但必要的礼节还是需要的,不然,会给对方留下一个缺少修养、不懂礼节的粗俗女人的形象。
·衣着打扮要整洁:这不仅是体现你的外表美,也是表明你对对方的重视,表明你性格中认真的特点。如果不修边幅、衣衫邋遢,不仅让对方产生厌恶感,还会让他感觉你对他不重视,视约会如儿戏。
·养足精神:在约会前要休息好,养足精神,当你们两人在影剧院或音乐厅时,特别是你与对方说话时不要哈欠连天,那是极不礼貌的,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谦让风度:这虽然是男士要表现出绅士风度,如让女方先上车、先人坐,点菜时征求女方的意见,吸烟时也要先征求一下女方的意见。但女士也不要拿“女皇”架势,被礼让、征求意见时,应该说声“谢谢”或表示谦让。
·付账:购票、餐费等费用,一般来说应是谁发出邀请谁付账,买电影票、门票之类的还好办些,可能会由提出约会方先买好了票。餐费会难办一点,因为双方都在场。中国人的习惯是主要由男方付。如果女方要求付账,男方不应太坚持,由她付就是了,不然她会认为你太爱逞能,甚至打肿脸充胖子。
(5)谈话规则
说话速度要适中,太快让对方听不明白,太慢显得有气无力。声音应不大不小,不要高声喊叫。
语气应多点征询的疑问语气,不要说武断的话。
话题不能只围绕自己,要选择两人都有兴趣、且非专业性的话题。不能一言堂,作讲演,而让对方当听众。当对方不爱说话时,应提点令他感兴趣的问题,启发或吸引他谈下去。
不要搞审问式、查户口式的谈话,发现对方不愿回答的问题,应立即转移话题。
(6)行为规则
此“行为”主要是指男方对你的亲近程度。
身为一个女人,不能操之过急,千万不能让男方太早地亲近你的身体。如果原来感情比较融洽,只是碍于没有捅破“窗户纸”而没有亲近的话,正式约会的第一次接吻也是可以的,但最好不要有更进一步的行动。如果双方在正式约会前没有情感基础(特别是经他人或媒介介绍认识的),在头几次约会时就不要有亲昵的举止,最多只能是借机握握手。如果是女方首先表示亲昵或表达亲昵要求,男方会认为“她在这方面是不是很随便”,因此,在关系没进展到一定程度,没有合适的氛围和情感炽发时,不要急于有过分亲昵的举动。
(7)专一规则
生活中常常有这种情况,有的人同时与两个甚至更多的异性约会,其中有的纯粹是以恋爱为名,行玩弄异性之实;有的则是为了便于比较选择,以便能最后确定对象。前者且不说,后者也是约会所不许可的。
温馨提示:
脚踩两只船的最后结局,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而且会给你留下一个恶名声,对今后交异性朋友极为不利。必须遵守专一原则,当发现对方不适合时,再去与别的异性约会还来得及。这是恋爱时最起码的道德底线。
真爱建立在共同志趣的基础上
莎士比亚说:“爱情不是花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园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基础上的。”
我国当代文坛著名作家萧乾,前三次的恋爱、婚姻都是失败的。而最后与文洁若的结合,经过政治风雨的洗礼和艰难岁月的考验,共同构筑了幸福美满的家庭,直到文洁若陪伴萧乾走完人生。萧乾生前曾感慨地说:“我与文洁若的结合,才算有了一个真正的家。”
文洁若1927年生于北京一个旧官僚家庭,小时候随父母到日本读书。1950年她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学系英语专业毕业后,考入三联书店。次年,调入新成立的人民文学出版社任助理编辑。
萧乾,1910年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44年起任《大公报》驻英特派员兼战地记者。他1946年回国,主持上海《大公报》国际问题社评,兼任复旦大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前夕,他从香港回京,开始在外文翻译部门工作,后调到人民文学出版社。
那是1953年初春,在一次会议上,社长介绍新调来的几位编辑,那是文洁若第一次看到萧乾。文洁若在中学时就读过萧乾的小说《梦之谷》,大学时又读过萧乾的几篇西欧战场的特写,对萧乾十分景仰。萧乾向来平易近人,没有架子,尤其对青年人十分关爱。他对文洁若送来的一份译稿的校样认真校订,不但指出译文中的问题,还细心传授翻译的技巧,这对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文洁若来说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文洁若聪明好,英文、日文功底深厚,她那种不知疲倦的勤奋精神给萧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萧乾渊博的学识、谦逊诚恳的态度也深深打动了文洁若。文洁若由衷地说,她过去从没有对某一个男子动过心。自从与萧乾认识以来,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
第一次注意萧乾,是在文洁若做工间操的时候,已近中年略微发胖的萧乾正在做着一个弯腰动作。萧乾在努力地想让自己的双手越过微凸的腹部去触及地面的时候,并不知道他吃力的样子正在让文洁若发笑,而文洁若发笑的时候也并不知道,这个男人就是她今后爱上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