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犹太人凭什么赢的生意经 > 第六章 自信必胜的法宝(第1页)

第六章 自信必胜的法宝(第1页)

对于一个商人来说,还有什么比自信更为重要的呢?它能使你自己发挥原有的能力和才智,能使同伴增加信任,能使对手感到压力。一个气定神闲、心平气和的商人,才像真正成功的商人。

舍我其谁,无比自信

犹太人以上帝的“特选子民”自居,他们在潜意识里始终认为自己和其它民族的人不同,即使在历史上遭受无数磨难,犹太人的这个信仰从不需改变,反而因“风雨生信心”而更加坚定。

一个人的自信不光建立在技巧和操作上,同时还建立在品格和意志上。而人的品格和意志是必须从小就培养和教育的。犹太人在对待子女方面,有自己特别的认识。他们认为,不要以为两三岁的孩子什么都不能干,这样想是不符合实际的。其实,孩子从两岁的时候起,就有了一种什么事情都想亲自动手尝试的愿望,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愿望会不断扩展。

在孩子刚刚学会走路的时候,犹太母亲在打扫家庭卫生的时候,就会递给孩子一块抹布,让他跟在身后学习擦灰;或者让他帮助拿一些不会摔坏的物品。孩子做得好,必然会增强他的自信心,他以后在接触类似的事情的时候,就会逐步变得轻松自如起来。很多家长不让孩子从小干这干那,也许不是怕孩子累着,而是他们觉得那样做反而麻烦,不如一切自己动手完成更简便;殊不知这样正让孩子失去了从小锻炼的机会,长大后再来教育他们有时就会显得为时已晚。根据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经验,研究人员发现,一个人在他的一生当中是否能取得成就,并不完全在于他的智商如何,在很多情况下,更取决于他们的个人意志和品格,取决于他们是否有顽强的精神和高度的自信。

在以色列,有一所著名的“鲸鱼学校”,这所学校的教育方法可谓独特异常。他们有一项最引人注目的学习项目,就是让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像古代的探险家那样,乘坐帆船,在大海上航行。航行并非如同游览,而是必须横渡大西洋,并在大洋上的三个岛屿上停留。在航行期间,孩子们不仅要自己学会驾驶帆船,还要学习做饭、捕鱼、完成考察、读书、与土著民交流、了解岛屿上的风俗民情等课程。在整个阶段,大风大浪的考验自不待言,饥饿与干渴等等经历也会相伴而来。但是,凡是上过“鲸鱼学校”的孩子,回来后他的人生经验就更丰富,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也会发生明显变化。最要紧的是,他的自信心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而这,将是他一生的财富。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他整天背着书包上学,却整天做着发财的梦。他很羡慕那些老板,那些有自己事业的人,那种在商场上叱诧风云、指挥若定的形象一直在他的脑海里徘徊。有一天,放学的时候,他经过一个建筑工地,那儿正在盖一幢摩天大楼。卡耐基看见一个老板模样的人正很神气地在那儿指挥和调度一拨人,不由心生敬仰。他走上前去问道:

“我长大后上怎样才能成为像您这样的人呢?”

“第一要勤奋……”

“这我早就知道了,那第二呢?”

“买件红衣服穿。”

卡耐基对此很不理解:“难道这也与成功有关吗?”

“有啊”,那人指着前面的一群工人说:“你看他们都穿着清一色的蓝色衣服,所以我一个都不认识。”他又指着另外一个工人说:

“你看那个穿红衣服的。就因为他和别人穿得不同,这才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认识他,也发现了他的才能。过几天,我就要安排一个职位给他。”

卡耐基从此明白一个道理:要取得成功,你必须与众不同。当然,敢于与众不同的人,往往都是有个性,同时又充满自信的人。

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塔木德》指出,我们一生都处在一个强大敌人的阴影中,这个敌人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我们每个人也许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我们历尽千辛万苦达到成功时,最让自己惊奇的发现就是知道自己能做原来认为不能做的事,我们最大的敌人是我们自己,把这些障碍放在那里,然后打倒它们。

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我成功,是因为我志在成功。”如果没有这个目标,拿破仑·希尔必定没有毅然的决心与信心,当然成功也就与他无缘。

信心不仅能使一个白手起家的人成为巨富,也会使一个演员在风云变幻的政坛上大获成功,美国第四十届总统——罗纳德·里根就是有幸掌握这个诀窍的人物。

里根是个演员,却立志要当总统。罗纳德·里根从电台体育播音员到好莱坞电影明星,整个青年到中年的岁月都陷在文艺圈内,对于从政完全是陌生的,人们竭力怂恿他竞选加州州长时,里根毅然决定放弃大半辈子赖以为生的职业,决心开辟人生的新领域。

当然,信心毕竟只是—种自我激励的精神力量,若离开了自己所具有的条件,信心也就失去了依托,难以使希望成为现实。大凡想有所作为的人,都须脚踏实地,从自己的脚下踏出一条远行的路来。正如里根要改变自己的生活道路,并非忽发奇想,而是与他的知识、能力、经历、胆识分不开的。

有两件事树立了里根角逐政界的信心:一是他受聘担当通用电气公司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为办好这个遍布全美各地的大型联合企业的电视节目,通过电视宣传,改变普遍存在的工人生产情绪低落的状况,里根煞费苦心,花费大量时间巡回在各个分厂同工人和管理人员广泛接触,这使得他有大量机会认识社会各界人士,全面了解社会的政治、经济情况。人们什么话都对他说,从工厂生产、职工收入、社会福利到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税收政策等等。里根把这些话题吸收消化后,通过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反映出来,立刻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为此,该公司一位董事长曾意味深长地对里根说:“认真总结一下这方面的经验体会,为自己总结几条哲理,然后身体力行地去做,将来必有收获。”这番话无疑为里根坚定弃影从政的信心埋下了种子。

另一件事发生在他加入共和党后。为帮助保守派头目竞选议员,募集资金,他利用演员身份在电视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可供选择的时代”的演讲。因其出色的表演才能,大获成功,演说后立即募集了100万美元,以后又陆续收到不少捐款,总数达600万美元。《纽约时报》称之为美国竞选史上筹款最多的一篇演说。里根一夜之间成为共和党保守派心目中的代言人,引起了操纵政坛的幕后人物的注意。这时候又传来更令人振奋的消息,里根在好莱坞的好友乔治·墨菲,这个地道的电影明星,与担任过肯尼迪和约翰逊总统新闻秘书的老牌政治家塞林洛竞选加州议员。在政治实力悬殊的情况下,乔治·墨菲凭借着38年的舞台银幕经验,唤起了早已熟悉他形象的老观众们的巨大热情,意外地大获全胜。

原来,演员的经历不但不是从政的障碍,而且如果运用得当,还会为争夺选票赢得民众发挥作用。里根发现了这一秘密,便首先从塑造形象上下功夫,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五官端正、轮廓分明的好莱坞“典型的美男子”的风度和魅力,还邀约了一批著名的大影星、歌星、画家等艺术名流出来助阵,使共和党竞选活动别开生面,大放异彩,吸引了众多观众。

然而这一切在里根的对手、多年来一直连任加州州长的老政治家布朗的眼中,却只不过是“二流戏子”的滑稽表演。他认为无论里根的外部形象怎样光辉,其政治形象毕竟还只是一个稚嫩的婴儿。于是他抓住这点,以毫无政治工作经验为由进行攻击,殊不知里根却顺水推舟,干脆扮演一个纯朴无华、诚实热心的“平民政治家”。里根固然没有从政的经历,但是有从政经历的布朗恰恰才有更多的失误,给人留下把柄,让里根得以辉煌。

二者形象对照是如此鲜明,里根再一次越过了障碍,帮助他越过障碍的正是障碍本身,没有政治资本就是一笔最大的资本。因而,每个人一生的经历都是最宝贵的财富。不同的是,有的人只将经历视为实现未来目标的障碍,有的人则利用经历作为实现目标的法宝,里根无疑属于后者。

里根如愿以偿当上了州长。在他问鼎白宫之时,又与竞争对手卡特举行过长达几十分钟的电视辩论。面对摄像机,里根淋漓尽致地发挥出表演才能,时而微笑,时而妙语连珠,在亿万选民面前凭着当演员时练就的本领,占尽上风。相比之下,从政时间虽长,但缺少表演经历的卡特却相形见绌。

通过里根的经历,我们可以感觉到:信心的力量在成功者的足迹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想事业有成,就必须拥有无坚不摧的信心。

在生活中就是这样的,常常会被一些不利的因素所阻挠,甚至彻底失败了。这就像登山常被雪崩、不可预测的风暴所阻挠一样。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绝不要放弃,而是一定要盯住目标,勇往直前。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犹太人的一个优良传统,就是自强不息,困难和挫折吓不倒他们,迫害和残杀挡不了他们的路。从罗马帝国时起,犹太民族家园被侵占,大部分犹太人被迫离开故土,流散天涯。在漫长的流亡漂泊岁月中,犹太民族虽然灾难迭起,几乎遭到灭族之灾,但人们发现,今天的犹太民族的特性、宗教、语言、文化、文学、传统、历法、习俗和勤劳智慧的资质没有因这1900多年的悲惨民族史而分崩离析,他们至今仍保持着自己的特色和民族凝聚力。尽管他们长期以来遭受到大放逐、大迁移、大捕杀,但他们仍作出种种惊天动地的伟业。千百年来,犹太民族人才辈出、精英遍布世界。处境恶劣与成果频出形成强烈的反差现象,是这个民族的旺盛生命意识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反映。

自强不息精神是催人奋进和获取成功的法宝,是犹太人的一种致胜术。因为有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就会产生信心,有了成功的信心,就会设法发挥自己潜在的力量,这种力量用于自己的奋斗目标上,就可以排除万难,敢于面对现实,坚持下去,最终获得成功。这就是俗语所说的“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华盛顿邮报》是美国首都的第一大报纸,它以独到的见解和勇敢求实的风格而闻名于世,白宫的高级决策者们,无不在每天伊始首先阅读它。这家报纸的主人就是有着犹太血统的女强人——凯瑟琳·格雷厄姆。

当初,凯瑟琳是在丈夫去世后仓促接管报纸的。处处都是男人,这是凯瑟琳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她不得不对付他们,因为他们办事果断,能说会道,有抱负,有远见,信心十足,同他们相处很容易感到自己迟钝。男人本来就够难对付的了,何况他们又不是一般的男人,有时,看起来他们好像是用另一种语言讲话,这使她感到惊恐,感到自己不相称,因为他们懂的比自己多得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