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帝说:“我的少校,再猜一次吧!”
“皇帝陛下!”少校的烟斗从手中一下掉到了地上,猛地跪在大帝面前,忙不迭地喊道:“陛下,饶恕我!陛下,饶恕我!”
“饶恕你什么?朋友。”大帝笑着说,“你没伤害我,我向你问路,你告诉了我,我还应该谢谢你呢!”
很明显,能够“容过”的人,往往能够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同时,也能够得到人们的赞赏和认可。
宽恕不仅是爱心的体现,而且是极高的做人境界,表面上看,它只是一种放弃报复的决定。这种观点似乎有些消极,但真正的宽恕却是一种需要巨大精神力量支持的积极行为。宽恕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做人品质,一种正确的做人自我意识的体现。一个人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会有宽恕的胸怀。做人宽恕得到的收益是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和谐。
地位越高越不能轻视别人
周公曾告诫他的儿子伯禽说:“品德高尚又保持恭敬的人,能获荣耀;土地广大富庶又能保持节俭的人,能获平安;地位尊荣又保持谦卑的人,能够显贵;人多兵强又保持敬畏的人,能打胜仗;聪明能干又保持愚笨的人,能够获利;博学多才又保持几分浅薄的人,能够益智。这六条,都是谦逊之德。即使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如果不谦虚,也会失去天下,身遭灭亡,夏桀、商纣就是最好的例子。天子都会因为不谦逊而致败,其他的人怎么能不谨慎吗?所以《易经》说:‘有一种方法,大足以守住天下,中足以守住国家,小足以守住自身。’说的就是谦逊啊!天道总是毁损自满的人而补益自谦的人;地道总是扰乱自满的人而顺应自谦的人;鬼神总是祸害自满的人而降福自谦的人,人们总是厌恶自满的人而喜欢自谦的人。《易经》说:‘保持谦逊,万事亨通,君子善终,大吉!你好自为之吧!”
周公的话确实道出了为人处世的秘诀。可是要在生活中做到谦和待人,却并不容易。大凡一个人,有了一点成就,在官不如自己大、钱不如自己多、名气没有自己大的人面前,难免有几分优越感,洋洋得意之下,哪顾得上谦逊呢?他们却没有想到,正因为别人地位较低,他摔一跤倒不要紧;正因为你地位高,从高处掉下来,就痛多了。不掉下来的唯一方法是: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有一次,田子方乘车赶路,与太子击相遇。太子击急忙下车,迎上前去,恭恭敬敬行礼。田子方却端坐车上不动。太子击不高兴地说:“不知道是贫贱的人有资格瞧不起人,还是富贵的人有资格瞧不起人?”
田子方说:“当然是贫贱的人有资格瞧不起人。富贵的人怎么敢瞧不起人呢?国君瞧不起人,就要亡国;大夫瞧不起人,就要败家。至于贫贱的人,如果不得意,穿上鞋子就走,到什么地方得不到贫贱呢?所以,贫贱的人才有资格瞧不起人,富贵的人怎么敢瞧不起人呢?”
还有一次,太子击进来见魏文侯时,宾客和大臣们都站起身,只有田子方端坐不动。魏文侯脸上有不悦之意,太子击也很不高兴。
田子方看出父子俩的心思,不禁一笑,说:“我为你站起来吗?不知是否合乎礼;我不为你站起来吗?不知是否犯了罪。请让我背诵一段书吧:楚恭王做太子时,想到云梦去,路上遇到大夫工尹,工尹忙躲进一户人家,避而不见。太子下车,来到这户人家门口说:‘老先生,何必这样呢?我听说:尊敬他的父亲,不等于还要尊敬他的儿子。如果还要尊敬他的儿子,这是非常不吉利的。老先生何必这样呢?’工尹说:‘以前我只认识你的外表,从现在起,我了解你的内心了。果真这样,你准备到哪里去?’”
田子方背完书,魏文侯点头夸道:“好!”
太子击上前背诵楚恭王的话,一连背了三遍,并表示一定要向楚恭王学习。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这句话真是没错。因为当我们的朋友表现得比我们优越时,他们就有了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但是当我们表现得比他还优越,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造成羡慕和嫉妒。有时候,我们优越感,还会使自己处于尴尬的境地。
子贡去承地时,看见路边有一个穿着破衣烂衫、名叫丹绰的人。子贡上前,用轻率的口气,漫不经心地问道:“喂,这里到承地还有多远?”
丹绰默不作答。
子贡不高兴地说:“人家问你,你却不回答,是否失礼?”
丹绰掀开身上裹着的破布说:“看见别人却心存轻视之意,是否有失厚道?看见别人却不认识别人,是否有欠聪明?无故轻视侮辱别人,是否有伤道义?”
子贡一听此人出言不凡,顿时心生敬意,马上下车,恭恭敬地说:“我确实失礼了!您刚才指出了我三大过失,您还可以再告诉我一些吗?”
丹绰说:“这些对你已经足够了,我不再告诉你。”
此后,子贡对人再也不敢起轻视之心,在路上遇到两个人就在车上行礼,遇到五个人就下车行礼。
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不如对方高明,这是每个人最起码的虚荣心。
人人都有虚荣心。有的人为了一点虚名,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有的人为了一点小面子,不惜捋起袖子拼老命。反过来,如果你满足了别人的虚荣心,让他觉得有面子,就是对他最好的赞美,他一定会对心存好感,并回报于你。
所以,十九世纪的英国政治家斐尔爵士告诫那些向他求教的人说:“如果可能的话,要比别人聪明,却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聪明。”
苏格拉底则告诉他门徒一个圆滑处世方法:“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如果连圣贤都不敢对人起轻视之心,我们怎么敢轻视别人呢?
把别人放在心上
“不对别人感兴趣的人,他一生中的困难最多,对别人的伤害也最大。所有人类的失败,都出诸于这种人。”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重要!或者说,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认为很重要。如果对方感觉到他在你心目中很重要,他一定会对你产生好感——没有人会讨厌一个喜欢自己、尊重自己的人。
有些人自视甚高,他们觉得自己很重要,却忘了别人也需要这种感觉。他们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对人的轻视,于是受到大家的疏远。只有使别人产生重要的感觉,你才会受到他们的欢迎。
如何使对方产生重要的感觉呢?礼貌上的尊重是毫无疑问的,关键是你要把他放在心上,同时还可以采用一些让人产生好感的方法:
关心对方关心的事。他关心自己的利益,关心自己的健康,关心自己的家人……你只要对他的利益,他的健康,他的家人……表现出足够的关心,他就会把你当成自己人。
欣赏对方欣赏的事。他欣赏自己的成就,欣赏自己的能力,欣赏自己的风度……你只要对他的成就,他的能力,他的风度……表现你真诚的欣赏,他一定会欣赏你,把你当成难得的知音。
请教对方擅长的事。自己不懂的问题、不清楚的事情,不妨向对方求教,既可增长见识,又能得到对方好感,何乐而不为?
“你以怎样的态度的对待别人,别人也会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你。”这是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的一句名言。
你轻视一个人,你就不会把他放在心上,对他的一切都漠不关心。你重视一个人,你就会关心他的感受,关心他所处的状况。当他感受到你的轻视或重视后,也会报以同样的态度。当你想改善和巩固跟某个人的关系时,把他放在心上,无疑是一条捷径。
当然,有了把他人放在心上的理念,还需要采取一些方法:
其一,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关注。你的关注是你重视对方的一种表现,这会让对方感之于心而发于情,从而对你产生很深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