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社交酬酢 > 第30计 奉行内方外圆的处世哲学(第2页)

第30计 奉行内方外圆的处世哲学(第2页)

难道有才的人都会这样吗?并不是的,虽然有时千里马无缘见伯乐,但他们遭遇坎坷的原因主要是自己造成的。因为这种人常自视过高,看不起能力、学历比他低的人。可是社会上的事很复杂,并不是你有才就可得其所哉,别人看不惯你的傲气,就会想办法修理你。至于上司,因为你的才干威胁到他的生存,如果你不适度收敛,那么你的上司绝对会打压你,不让你出头。人的斗争就是这么回事,于是你就变成“怀才不遇”啦!

晚唐诗人罗隐,年轻时既有才又有名,过多的赞誉使他自视清高,谁都瞧不起。因此,他的人际关系很糟糕,别人郡不愿跟他交往,也没有人重用他。这更助长了他的愤愤不平之气。

一次,他进京应试,与一位官员同乘一条船。船家好意告诉他,船中有一位京官,问他愿不愿去结交一下。罗隐大言不惭地说:“凭他什么官,我只要用两只脚夹起笔,就比他们强。”不料这话刚巧被那位官员听见,在朝臣中广为传播,罗隐的人缘就更差了,进士考试也更加没有指望。

怀才不遇的人,在人生事业中,往往会遇到很多人为的阻碍,百事不顺。因此他们怨愤不平,对他人充满敌意。他们却不知道,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己。试想,你总想站到别人头顶上去,谁受得了你这种自高自大的作风呢?你注定了将一次又一次摔倒。

不管有才或无才,经常抱怨“怀才不遇”的人,总是让人无法欣赏的。因为你若一听他谈话,他就会批评同事、主管、老板,跟别人的观点唱反调,好像他自己有多了不起似的。结果呢?“怀才不遇”感觉越强烈的人,越把自己孤立在小圈圈里,无法参与其他人的圈子。每个人都怕惹麻烦而不敢跟这种人打交道,人人视之为“怪物”,敬而远之。恶评一起,除非他改变环境,在原有的生活圈子里,他将永远无法出头。

这种人现实中大有人在,时间长了,自己觉得干得也很无聊,因此有的在原岗位辞职了,干的还是小职员,有的则在原单位继续“怀才不遇”下去。

一个人不管才干如何,一定会碰上才干无法施展的时候,这时候你千万记住:就算有“怀才不遇”的感觉,也不能表现出来,你越沉不住气,别人越把你看轻。应该冷静地看待自己的处境,然后寻求突破的机会。

首先应评估自己的能力,看是不是把自己高估了。你可找朋友和较熟的同事替你分析,如果别人的评估比你的自我评估低,那么你要虚心接受。

其次,检讨为何自己的能力无法施展,是一时无恰当的机会?是环境的限制?还是人为的阻碍?如果是机会问题,那只好继续等待;如果是环境不利,那只好去职;如果是人为因素,那么可诚恳沟通,并想想是否有得罪人之处,如果是,就要想办法疏通,以改变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第三,应考虑拿出其他专长。有时怀才不遇是因为用错了专长。如果你有第二专长,那可以要求上面给你机会去试试看,说不定就此打开了一条生路。“世界第一女CEO”费奥莉娜,原先是干财务工作的,表现平平。后来她认为自己的长处是交际与公关能力,所以,她主动向上面要求去做业务员。没想到,她一下子找到了人生突破口。由于业绩出众,她屡获升迁,知名度大增。最后成为惠普公司最高执行官。

第四,努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不要成为别人躲避的对象。不管自己是否有机会受到重用,也要广结善缘,尽量帮助他人获得成功,这将为你为带来意想不到的助力!

总之,最好不要有“怀才不遇”的想法,因为这会成为你心理上的负担。谦卑地做你该做的事,就算是大材小用,也是快乐的。总有一天,你的才干会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当执着处不可一味变通

执着与变通,自古以来似乎就是一对孪生兄弟。人们常说,执着而不知变通是顽固不化,泥古而不会通今是冥顽不灵。由此可见,执着与变通是相辅相承,缺一不可的。关于执着与变通的度,孟子早就有过精辟的见解。

有一次,淳于髡问孟子:“男女之间,不亲手递接东西,这是礼吗?”

孟子回答说:“是礼。”

淳于髡又问:“假如嫂子掉到水里,可以用手拉她吗?”

孟子说:“嫂子掉到水里,有生命的危险,不去拉她救她,这无异是豺狼。男女之间授受不亲,这是正常的礼制;嫂嫂掉入水中,用手拉她,这是礼制的变通。”

在生活中,变通是多么的重要!!可是,是不是因为它重要,我们就要事事变通,时时变通呢?非也,古今中外,无数鲜活的事例告诉我们,当执着处,我们不可一味变通!

首先,在做人原则上,当讲执着,不能一味变通。古人云:“随流性转,乃是常人。”普通人没有人要坚持的东西,经常根据时势改变自己的行事作风。大人物却不是这样,在原则问题上坚定不移。这样的人,往往会群体中的主心骨,不但身边的人会敬重他,服从他,就连他的敌人也会尊重他。

齐国权臣崔抒控制国政后,召集朝中大臣在自己家里歃血盟誓,借此巩固自己的地位。他指天发誓说:“不亲附崔氏而亲附齐国公室的人,将遭天打雷劈!”

不少大臣都按照崔杼的话发了誓。

轮到晏子时,晏子低头含了血,也指天发誓:“不亲附齐国公室而亲附崔氏的,将遭打雷劈!”

崔抒大怒,用矛顶住晏子的胸膛,用戟勾住他的脖子,威胁道:“你还是把说过的话改回去吧,这样我就会和你共享齐国。你要是不改的话,应该知道后果!”

晏子镇定地说:“崔抒,你难道没有学过《诗》吗?《诗》上说:‘密密麻麻的葛藤,爬上树干枝头。和悦近人的君子,不以邪道求福。’君子不以邪道求福,那我更不能够如此。你考虑一下我的话吧!”

崔杼想了想,叹息道:“这是个贤德的人,我不能杀死他!”于是把晏子放了。

其次,对于预定的人生目标,不能随境遇而变,应该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唯有持之以恒,才可能达成目标。只有执着目标,才不会有那么多的左顾右盼,才不会有那么多的迟疑迷惑,才不会有那么多的遗憾痛悔。这样,你就能以坦然之心、心无旁骛地向目标进发,而不受任何不理想的遭际所左右。

孔子率弟子们周游列国,在陈国和蔡国之间陷入困境,一连七天只能靠吃野菜度日。孔子没有任何怨言,仍然一如既往地在屋子里弹琴唱歌。

子路、子贡和颜回一起在野外采集野菜。子路对子贡说:“我跟随先生这么久,他先是在鲁国被逐,后来被迫在卫国隐居,再后来在宋国的大树下习礼时被人砍倒了树。现在又在陈蔡之间陷入了困境。先生遭遇了这么多的羞辱,虽然凌辱先生的人从来没有受到过惩罚,但先生的歌声却没有中止过。难道君子对所有的事都不感到羞耻吗?”

他们回来后,颜回将子路的话如实地告诉了孔子。

孔子很不高兴地推开琴,让颜回将子路和子贡叫进来,严厉地说:“你们知道吗?君子在道义上通达,叫做通达;在道义上困窘,才是困窘。现在我固守仁义的原则,遭受了乱世的祸患,这是我应该得到的处境,怎么能叫做困窘呢?我反省自己,在道义上不感到内疚,在灾难面前不丧失自己的品格。严寒到来,松柏在霜雪降落以后,还不凋落,我们因此知道松柏的生命力旺盛。从前,齐桓公因为流亡莒国而萌生复国称霸之心,晋文公因为逃亡曹国而萌生复国称霸之心,越王勾践因为受会稽之耻而萌生复国称霸之心。现在我们在陈蔡之间陷入困境,对我来说大概是幸运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