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报童很勤奋,每天沿街叫卖,嗓门也响亮,可每天卖出的报纸并不是很多,而且还有减少的趋势。
第二个报童肯用脑子,除去沿街叫卖外,他还每天坚持去一些固定场合,一去了后就给大家分发报纸,过一会再来收钱。地方越跑越熟,报纸卖出去的也就越来越多,当然也有些损耗,但很小。渐渐地,第二个报童的报纸卖得更多,第一个报童能卖出去的越少了,不得不另谋生路。
为什么会如此?第二个报童的做法中大有深意:
第一,在一个固定地区,对同一份报纸,读者客户是有限的。买了我的,就不会买他的,我先把报纸发出去,这些拿到报纸的人是肯定不会再去买别人的报纸。等于我先占领了市场,我发的越多,他的市场就越小。这对竞争对手的利润和信心都构成打击。
第二,报纸这东西不像别的消费品,有复杂的决策过程,随机性购买多,一般不会因质量问题而退货。而且钱数不多,大家也不会不给钱,今天没零钱,明天也会一块儿给,文化人嘛,不会为难小孩子。
第三,即使有些人看了报,退报不给钱,也没什么关系,一则总会积压些报纸,二则他已经看了报,肯定不会去买别人的报纸,还是自己的潜在客户。
小小的一个卖报生意,就有这么多的技巧,可见,如何办好事情是本永远学不完的书,任何时候,只要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就会有独特的收获。
不要戴有色眼镜去做事
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指责对面太太很懒情:“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
直到有一天,有个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衣服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这个太太家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
原来,是自己家里的窗户脏了。
每一个人都曾经见过不少愤世嫉俗的人,或者,你也有过一些看什么都不顺眼,永远觉得命运对自己比较坏的朋友,但在倾听他们的怨言之后,总会发现有句老话说得很妙: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看到外面的问题,总比看到自己内在的问题容易些。而把错怪给别人,也比检讨自己来得容易检讨自己和责怪自己,又是两回事了。,于是,愤世嫉俗的人常从年轻愤怒到老,遇上有人过得好,都想咬他一口,斜视久了的眼晴看什么都不顺眼。
当你背向太阳的时候,你会只看到自己的阴影,连别人看你,也只会看见你脸上阴黑一片。只拿愤世嫉俗来替代反省自己的机会对自己的成长是一种最大的耽误。
不要让自己落入到愤世嫉俗的圈子里去,这样戴着有色眼镜去做事只能让你更加看不清这个世界。
超级逆向思维的威力
一个刚退休的老人回到老家,他在一个小城买了一座房住下来,想在那儿宁静地打发自己的晚年,写些回忆录。
刚开始的几个星期,一切都很好,安静的环境对老人的精神和写作很有益,但有一天,三个半大不小的男孩子放学后开始来这里玩,他们把几只破垃圾桶踢来踢去,玩得不亦乐乎。
老人受不了这些噪音,于是出去跟年轻人谈判。“你们玩得真开心,”他说,“我很喜欢看你们踢桶玩,如果你们每天来玩,我给你们三人每天每人一块钱。”三个小青年很高兴,更加起劲地表演他们的足下功夫。过了三天,老人忧愁地说:“通货膨胀使我的收入减了一半,从明天起,我只能给你们五毛钱。”
小青年们很不开心,但还是答应了这个条件,每天下午放学后,继续去进行表演。一个星期后,老人愁眉苦脸地对他们说:“最近没有收到养老金汇款,对不起,每天只能给两毛了。
“两毛钱?”一个小年青脸色发青,“我们才不会为了区区两毛钱浪费宝贵时间为你表演呢,不干了。”
从此以后,老人又过上了安静的日子。老人退休前是一家单位的工会主席。
工资福利是刚性的,只可涨不可跌,加之年轻人的逆反心理,老工会主席巧妙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如若不是这样拐弯抹角,而是直言相斥,毛孩子们则会更加调皮难缠。
走出思维定势的死角
有一天动物园的管理员们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十公尺加高到二十公尺。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出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三十公尺。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一百公尺。 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其中的奥秘在于管理员只想到了笼子的高度,没有想到关门。
上课时,老师先给学生们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个聋哑人到五金行买钉子,他先用左手作持钉状,提着两个手指放在柜台上,然后右手做锤打状。售货员先递过把锤子,聋哑人摇了摇头,指了指作持钉状的两个手指,这回售货员终于拿对了。
这时,又来了一位盲顾客,他想买一把剪刀,“那位盲人又怎样用最简单的方法买到他要的剪刀?”教授问。教授话音刚落,一个学生就抢着回答:“只要伸出两个指头模仿剪刀的样子就可以了。”其他同学也纷纷点头一致认同他这一“最简单的方法”。不料,教授却摇摇头。“其实,盲人只要开口说一声就行了。”教授提高嗓门说。
同学们恍然大悟。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记住,一个人进入思维的死角,那智力就会在常识之下。”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左思右想”,说话时“旁敲侧击”,这就是侧向思维的形式之一。如果我们只是顺着某一思路思考,往往找不到最佳的感觉而始终不能解决问题,甚至让自己走入思维的死角,而导致一些常识性错误的发生。这时可以让思维向左右发散,或作逆向推理,有时能得到意外的收获,从而促成思维的完善和问题的解决。
按照常规的思路,有时我们便会缺乏创造性,或是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当你陷入思维的死角不能自拔时,不妨尝试一下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反其道而行之,开辟新的境界。
失去联想也就失去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