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堂口外,一锦衣少年满脸嘲弄,而他身边那手持纸扇的“胡兄”神情亦是相似,抬起纸扇指着堂内。
“王正,休要胡言乱语。郡主大人身份高贵,岂是你我可随意置喙的?”
见其人,王正攥起拳头,怒目圆睁:“胡凡,你这个背弃信义的小人!”
一句干净利落的痛骂之后,他的目光移向那锦衣少年,恰好与那瞥着他一身布衣的轻蔑眼神对上。
那锦衣少年却是笑着摆摆手,道:
“胡兄莫要这么说,若非朝廷新政,他王正连住这客栈的盘缠都付不起,本就没见识,自然不通礼法了。”
此话一出,堂中众多书生暗自攥紧了拳头,面色僵硬。
两年半前,吕相推动科考改革,其中一条便是免去考生赴考期间住行费用。也正是这般新政,让许多连远行盘缠都不足者有了科考的希望。
但眼前之人却如此言语,实在是激起众怒,但他们却又敢怒不敢言。
毕竟,眼前的这位锦衣少年,正是洛南出名富商的独子,吴易,更有传言,吴家与太守勾结相护,更是要辅助这无才无德的吴易在乡试舞弊。
实属可恶!但他们都只是平头百姓,无力改变这一切。
而正是此时,王正站了出来。
“吴易,你休要嚣张。”
说着,他朝侧边一拱手。
“你吴家与太守勾结一事,还是你企图舞弊之事,我已禀报郡主,有郡主大人主持公道,你就等着瞧吧!”
“什……!”吴易嘲弄的笑容凝固,面色大变。
该死,之前就在调查哪里泄露出去还流传在这群穷书生之间的,没想到居然是这个一直和他不对付的王正吗?
而且还让郡主知道了?今天入城的那位安阳郡主?!
糟了,大事不妙,得回去和父亲汇报拿定办法解决才行。
见那吴易脸色阴沉一声不哼地转身离去,慌了神的胡凡也匆匆跟上。
待二人的背影都消失之时,堂中众书生才纷纷出言:
“可算出了一口恶气。”
“还是王兄仗义啊……”
众人赞叹中,王正昂首挺胸:“诸位同窗,明日入考场,便是那吴易身败名裂之时。”
堂内纷纷叫好,堂外给摊主递出纸钱的许不厌收回目光,接过两串糖葫芦。
原来如此。
虽然说还未完全了解,但仅凭刚才所说的那一条科考新政而言,也能解释今日城门所见为何那般拥挤了。
免去住行,给了更多穷苦人离乡赴考的机会。
大赵的安康盛世,可不是让所有百姓兜里有钱,只是让大部分百姓都不至于饿肚子,冬天不担心衣被——也就是温饱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