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天衣无缝能形容事物吗 > 第一章 学会办事很重要(第1页)

第一章 学会办事很重要(第1页)

会办事是会做人的必要条件,只有会来事儿,你才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会做人首先要学会办事,社会总是垂青于善于办事的人,因为人离不开办事,这是会做人的基本功和必修课。

会办事的人才能够成功

天下无论大小事情,都自有它本身存在的道理和规律,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要去办,有的事情可能会让你心平气爽,但是有的事情又会让你头疼。如果不能掌握办事的技巧把这些事情办好,小则可能让你的生计出现问题,大则可能会让你的人生走到绝境,毫无疑问,没有人想走绝路,不但不想走绝路,而且希望自己能够长袖善舞,人生越活越“滋润”。因此,我们就要学会办事,而且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得漂漂亮亮。

举个例子,你是一位保险推销员,你工作就是要把保险推销出去,这件事情办得好你的工作和生活就会有保障,而且就像日本的推销之神原一平一样有可能获得极大的成功。否则你就只能够靠微薄的底薪来维持自己的生活,而且是公司要淘汰的对象。但是作为一名保险业务员在自己的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难缠的人,特别是遇到难缠的老板或者领导时,怎样来说服他们,最终达到自己的办事目的呢?保险员王某就是一个会办事的人,他采取的迂回战术也就是“围魏救赵”的战术,很轻松的就摆平了董事长,达到了自己的办事目的,为自己的成功又添了一份保险,确实值得我们借鉴。

张某是一家大型企业的董事长,还身兼数家企业的股东。当保险业务员向他介绍保险时,他盛气凌人地说:“我现在的钱足够我生活好几辈子,不用买保险。如果你因做不成我的保单而失业,我可以在我的公司里为你安排一个职位。”

遇到这样难缠的人,业务员并没有接着劝他买保险,而是笑着说:“我真高兴能有这个职位,不过我要求这是一个能够给您提建议的职位。”

张某说:“你有什么好建议要向我说?”

业务员说:“您是我们这一带最有影响力的企业家,对于如何赚钱肯定有超过常人的本领。但是,我仍然想提一个能让您的财产增值的建议,你不会反对吧。”

张某说:“愿闻其详。”

业务员说:“一个拥有巨额资产的人最怕是什么呢?虽然他的公司每年都向政府按时报税,他个人还要上缴巨额的所得税,但是如果有一天他睡着后就再没有醒来,那么这世上谁最关心他的财产呢?不是他的家人,而是税务局。一个亿万富翁交两三千万的税是再正常不过了,而且还得用现金去交纳,时间限半年内,最多能延长半年。您说是这样吧。”

张某说:“可是这和你说的保险有什么关系?”

业务员说:“我们还说刚才那个亿万富翁,假设他的资产是1亿元,但是其中肯定不只是现金,一定还会有相当多的固定资产,比如房产、债券、珠宝等。但是他的家人所要交的税金必须是现金支付,为了筹足现金,就要变卖房产、债券、珠宝等。如果那时不幸遇到经济低谷期,您花一千万买的房子可不一定还能卖出一千万吧,其它债券和珠宝也可能都要折价低卖。他辛苦一生所积累下来的财产都打了对折去交税,能留给家人的还能有多少呢?没有什么是永远的,就象您虽然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但是肯定也有生意失败的时候。”

张某:“没错,你说的对。”

业务员:我有一个办法,可以让那个亿万富翁现在的资产不但可以避开这些风险,还能增值。当他健康时,先为自己买一份足够的保险,可以把用来交税的三千万税金买保险,一年只不过付100万元左右的保费。按当前利率计算,100万元只是3000万元的利息,用利息就能维护30倍本金的利益,何乐而不为呢?如果在预定的期间内没有发生重大变故,交费期满可以选择解约或者继续保障。如果续保,自然可以保持财产的完整;如果解约,拿回的钱还比当初所交的钱多,因此“有事保资产,无事增资产”,如果把这钱存到银行,还要交利息税,可是买保险所回收的现金是免税的。所以,以您的现在状况,不但需要买保险,而且还要多买。

张某说:“好吧,我接受你的建议,你也可以到我的公司来工作。”业务员说:“我的工作就是还要为您公司的每位员工做一份保险计划。”

在这个故事中,业务员王某正是采取了欲解己围,则攻敌之所必救,待敌人自救时,己围自解的办事策略,面对这个本无购买保险意愿的大老板,并不过多纠缠,而是直切他最心痛的自有财产问题,使得其为了自己的命根子不得不进行投保,成功地达成了自己的办事目的。因此,办事情不能蛮干,更不能够事情没办好反而得罪了别人,而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就一定要学会办事情。

会办事情生活自然没烦恼

会办事情的人不仅能够让自己的事业获得成功,还可以让自己的家庭生活幸福和睦。我们知道一个家庭,难免会产生很多矛盾,这些利害关系的冲突,只不过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如果处理不好,矛盾就会升级,一家人不得安宁。有时一个小问题不及时解决和处理,就可能酿成大问题,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而会办事情的人就会采取正确的方法,把这些问题和矛盾化解于无形,让自己的家庭生活充满阳光。

晓丽是某杂志社的编辑,工作比较自由,不用坐班。

她习惯于每天下午和晚上上网写稿子,早晨睡个懒觉。她与东书已经结婚三年了,一直住在婆家。刚开始两代人之间还相安无事,因为公公婆婆还没退休,每天早晨与东书各自吃完早饭就去上班了,家里就剩下晓丽一个人,自由自在地想睡到几点就几点,然后干点自己的事情。可最近,晓丽感到越来越不方便了,原来婆婆退休了,每天呆在家里没事干,一大早就忙这忙那,弄得屋里这响那响的,懒觉睡不成不说,起床后还得陪着婆婆说话聊天,再说了,自己干点什么总觉得有双眼睛在后面看着,特不自在。

婆婆在原单位也是个干部,由于常年上班,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她平时也体谅晓丽工作的特殊性,再加上不影响自己的生活,也就不加干涉。但现在退休了,每天早晨早早起来后,为家人做早饭、收拾房间,干完一大堆家务活后还不到八点,看着儿媳还不起床,心里总觉得别扭。再加上在家呆着没事干,也想找个人说说话儿。

晓丽和东书商量:想个什么方法能让老人每天早晨出门转转,既丰富了老人的退休生活又不打扰自己呢?

东书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和调查,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他家离陶然亭公园不远,他发现附近退休的老年人都有一张公园月票。每天早晨,老人们就直奔公园,遛弯、打拳、跳舞、下棋、唱歌唱戏……有些老太太们还带上毛线钩针等,锻炼完身体后找个地方聚在一起相互学习编织技艺。

等到月底,东书悄悄拿了母亲一张照片,到公园为母亲办了一张月票。母亲接过儿子给她的月票时嘴里还说:好多年没正经逛过公园了,再说了,就我自己一个人,多没劲呐!可看着手中的月票,不去吧,几十块钱没了,又心疼,只得先去这一个月了。

开始几天,老人去得早,回来得也早,可渐渐地,老人在公园找到了伴儿,回来的越来越晚了,后来,干脆也买了毛线衣针等,早晨去公园学习新花样,回家来就忙于编织,第二天带上成果与别人比较,再也没时间找晓丽的毛病了。

到了月底,不用儿子说,自己先把下个月的月票早早换好了。经过一段时间,老人不但为家庭的每个成员都织了新毛衣,听到家人的夸奖,老人还兴致勃勃表示再接再厉。

两代人有两代人的生活习惯,在发生冲突时,两个人的精力全用在找对方的“不是”上,这时东书若贸然相劝,不但不会使问题得到解决,弄不好还会把矛头指向自己。东书运用正确的办事的策略,避开老人的锋芒,让老人不得不分出精力来顾及另一件事情,既让老人自娱自乐,丰富了老人的退休生活,又为老婆解了围,巧妙地化解了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同时,自己和家人还得到了老人带来的实惠,真是一举三得啊!

会办事情让你立于不败之地

会办事情也能够让你在竞争激烈的商海立于不败之地。举个例子,在与对手的交易过程中,会办事的人总是能够准确地找到对手的痛处,抓住要害,从而掌握主动,然后乘势出击,最终摆平自己的对手,为自己赢得生存和发展的机遇。我们从下例中印度画商与美国画商的较量中,可见一斑。

在欧洲比利时的一间画廊里,一位美国画商和一位印度画商在激烈地讨价还价,争得不可开交。原来,印度画商带来的一批画,每幅开价都在十至一百美元之间,唯独对美国画商选中的三幅画,每幅要价二百五十美元,一文不让。

美国画商对这种敲竹杠的行为当然不满意,不愿成交。

不料,印度画商大为生气,抓住三幅画中的一幅,当场点火烧掉了。

美国画商见他把自己喜爱的画烧了,心里觉得很可惜。他问印度画商,剩下的两幅画价格是否能低点儿。不料印度画商毫不让步,坚持每幅二百五十美元,一点儿也不能少。

那美国画商仍然嫌价钱太高,不愿买下。于是,印度画商又抓起一幅画烧掉了。

这下美国画商沉不住气了。他酷爱收藏名人字画,只好低声下气地乞求画商不要烧掉这最后的一幅画,愿意将它买下来。

打掉了美国画商的气焰,印度画商乘胜出击,将这最后一幅画提价到五百美元。美国画商不敢有任何反抗,乖乖地付了款。

其实在商品交易方面,为了使双方达成的协议不致于反悔,采取一种“这边疏来那边堵”是必要的。那就是不直接面对,而是采取迂回战术,直切对手的痛处,待他接受了条件后,也就掌握了主动权,可以迫使另一方遵守协议,不得中途变卦,以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

求职中的疏堵结合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