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的交往离不了相互帮衬、相互维护,这才能使自己赢得最好的人缘,政商关系也是同样如此。只是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官场上的人需要的是一级一级往上爬,需要的是政绩,因此如果你能在政治上帮助他们取得成功,那他们就会在生意上给你回报。
胡雪岩在权场上之所以能赢得左宗棠这座大靠山,其实归根结底来讲,还是因为他帮助左宗棠建立起了自己的功业。因此与其说是左宗棠在帮助胡雪岩,倒不如说是胡雪岩先帮助左宗棠,这样各有所予、各取所需、各有所得。
像左宗棠这样自比诸葛亮,做事光明磊落的封疆大臣,对小恩小惠是不屑一顾的,他看重的是可以辅助他成就大业的人才。胡雪岩深知这一点,因此他借助左宗棠的手段,主要就是对左宗棠在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过程中给予莫大的帮助。
胡雪岩把受王有龄的委托、从上海采办来、因故未能运人杭州的军需大米一万石,作为谒见当时新任闽浙总督兼浙江巡抚左宗棠的见面礼,解了左宗棠的燃眉之急,因而得到了左宗棠的信任。随后,胡雪岩又给左宗棠提了个建议,在太平军里劝捐,从而顺利解决了左宗棠军中的军饷问题。当时连年战争,国库早已空虚,清军军费的自筹极为困难,而胡雪岩一条妙计便解决了这一难题,使左宗棠知道这确实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于是倾心接纳。
随后,两个人开始了长达20年的亲密合作。胡雪岩通过购买武器、采粮,为左宗棠镇压太平军及陕甘回民起义提供了大量的帮助,在洋务运动中胡雪岩也出了很大的力。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左宗棠60多岁的高龄挂帅出征,与阿古柏等分裂势力逐鹿西北边疆的时候,左宗棠的政敌冷嘲热讽,各省观望不去增援胡雪岩却精心选购西洋军火,奔走筹借洋款,为左宗棠收复新疆这一中外瞩目的大事出了很大的力。
正因如此,胡雪岩才能得到左宗棠的高度信任和倚重,才能把出将入相的左宗棠经营成了自己的靠山,他自己也才能在总办粮台、劝捐、军火买卖和借款中,捞了不少好处。当然,更重要的是,由于成了左宗棠手下的红人,胡雪岩在商场上更是左右逢源了。这一切,都是在他帮助左宗棠取得成功时得到的。
战国时期的吕不韦也同样是一个游刃于官商之间的高手。刚开始时他只是一个商人,当秦昭王的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子楚,以王孙的身份在赵国做人质的时候,吕不韦以商人所特有的精明眼光意识到,这个王孙绝对是一个值得先扶一把的人物,于是决定在他身上投资。等到吕不韦帮助子楚顺利登上王位的时候,他自己也就被封为了文信侯,并享有河南洛阳10万户的赋税收入,同时成为秦国的一代名相。
生意场上讲究“双赢、全胜”,在政商之间的关系场上同样如此。与官场打交道,无论对方是谁,都要首先想到让对方获利,为对方提供方便,帮助对方取得成功。对方从你这里得到好处了,或者在你的帮助下他才取得了成功,那么他自然不会忘了你。只有这样,才能在你们之间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才能为你的生意拓展出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所以说,欲先取之,必先予之。要想从对方这里得到成功,你就要先帮助对方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