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老实人缺什么意思 > 第四章 老实人缺变通(第1页)

第四章 老实人缺变通(第1页)

世间之道,变通为上。老实人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坚持一种死理,而缺乏变通。这使他们做事经常碰壁,做人经常得罪人,明亏和暗亏经常一起吃。做一个聪明的老实人,就需要学会与时俱变,灵活求变,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追求以结果为本。

老实人做事非常死板

所谓的老实往往也是死板的代名词。死板就是不灵活,就是不懂得应变,说话办事缺乏灵性和针对性,用一种态度、一种方式对待所有的人和事。过分老实者通常都是比较死板的,不善于从对方的需要和好恶出发去选择自己的言语和行为方式。他们往往把这种改变看作是油滑,看作是对原则的违背和对道德的亵渎,他们也缺乏对人的心理微妙变化的体察和灵活多样的处事方法,这种观念上的误导和能力上的缺陷合在一起,就大大制约了老实人的社交能力和交往效果,往往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

迎合别人的需要和好恶并不是不讲道德不要原则,因为它仅仅是顺应了一条最普通的心理规律,即:每个人都是希望被认同的。在取得了对方的认同之后,办起事来方便,才容易产生预期的效果。办同样一件事,善于揣摸对方心理者和不善于揣摸对方心理者,很可能就会出现迥然不同的结果。

老实人做事死板的原因在于他们的思想僵化。一般说来,做事的手段和技巧具有一定的工具性特征,品质低劣的人可以用,道德高尚的人同样可以用。老实人不仅喜欢把道德绝对化,还喜欢使之僵化,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喜欢以道德的目光来作一番评判,贴上一个道德的标签,他们认为世界非此即彼,要么道德要么不道德。但是,这种幼稚的分类标准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世界上还存在着具有道德中立性和道德模糊性的事物。手段和技巧就属于这类事物。

老实人启蒙:

做事的手段和技巧其实就是一种工具,就好比我们日常用的刀。刀既可用于害人,也可用于救人,手段和技巧也是如此,它既可用于邪恶的目的,同样也可用于正大光明的目的。不可否认,有些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做出了许多伤天害理的事。于是乎,手段和技巧似乎就总是与反面事例联系在了一起。其实,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即使是好人,要想做大事,也必定要运用各种技巧和手段,只是由于其目标的正义性和结果的公利性,使得人们不会单纯以道德与否的标准来分析其做事的过程。

坚持原则不能走极端

老实人多坚持原则,但容易走极端,把原则抬高到一个不适当的位置,结果造成许多不良的后果。究其根本原因乃在于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些原则的本质内涵。启蒙老实人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使他们从以原则为纲转向以结果为本。许多老实人,特别是那些性格比较耿介者往往给人以一种不近情理的感觉。他们冷面无情又一片公心,他们顽固不化又能以身作则。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说,我们的确需要一部分这样的人坚守住某些信念的堡垒,但是同样出于这一角度,我们更希望他们能以更加灵活和务实的态度把这些原则变成使众人受益的现实。显而易见,老实人片面坚持原则的做法有一定不良的后果。从社会来讲,它事实上阻碍了创新和尝试,因为任何新生事物总是以异于传统的面目出现的,不能学会宽容和权变,就很可能会成为一种妨碍进步的力量。从个人角度来讲,片面坚持原则使自己应该做成的事没有做成,自身利益反而受到损害,整个事业也因人际关系僵化而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空有大志而无从实现,最终想坚持原则亦不得,更不要说影响社会了。老实人为何对原则看得这般重要而近乎神圣?归根结底乃在于缺乏对原则本质的真正理解,其坚持原则的行为在很多情况下只是一种情绪化的盲动。原则不是绝对化的。无疑,坚持原则,遵守规则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秩序,但如果对原则绝对化,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变成一潭死水,不再有热情、冲动和生命力;可以说,一个社会需要某种程度的非原则的、反原则的行为,这些行为的存在有利于我们社会的完善和进步,这就好比是生物界里狼群的存在会使鹿群更加健康强壮一样。有些时候,我们为了一个更高的原则很可能就要短暂地牺牲一些其他的原则,这不可避免。老实人由于不懂社会运行的两套法则,不知道社会运行既有其原则性的一面又有其非原则性的一面,更不明白非原则的东西有时会更能促成某种理想的实现,他们只是一味地排斥现实法则,一味地抱住死原则不放,结果给自己带来了许多的悲剧性后果。比如,善良是一种美好的品德,但对谁都善良岂不是自讨苦吃,农夫和蛇的故事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吗?原则不是绝对的,还因为它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地点、对象的变化,原则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以时间角度来看,现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在几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那时候人们认为只要有电灯电话就是社会主义了,而现在家电一应俱全也只能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小康水平。以地点角度来看,“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故事就告诉我们,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领域将会产生大不相同的结果。以对象角度来看,同样是“爱”,对父母就多意味着孝敬,而对孩子就很可能成为引导其正确成长的要素。老实人不理解这一点,他们坚持原则往往是千篇一律的,不分对象,不看具体情况,硬要把活生生的现实套入到同一个框子里,做事怎么能够成功?又怎么会不引发与他人的矛盾呢?原则不是绝对的,还在于原则自己并不能证明自己,原则是好是坏必须要用实践去检验,要看结果怎样,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好,那这个原则就是假原则、坏原则、有缺陷的原则、别有用心的原则。我们可以很肯定地说,多数老实人所认定正确的那些原则是传统教化的结果,是别人告诉他的而不是他自己经验的总结。在这些情况下,老实人的“老实”很可能就会成为能达到一些人不可告人目的的工具。而老实人不关心效果的习惯更加重了其对原则的模糊认识,反过来,不辨真伪地、抽象地、教条地坚持原则又会使老实人一次次地碰壁、吃亏。

那么,出路何在呢?

首先,应该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在大原则保持的情况下,在具体问题上则可灵活掌握,在某些情况下,还要敢于突破原则。讲究灵活性,就是要掌握方式方法,要学会用多种手段去达成同一目标。

其次,应注意关心结果。在行事之前多考虑一下效果如何。毕竟我们做事是为了成功,只有成功了,我们才有可能增强自己的实力,才谈得上进一步地坚持原则。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曾指出,打仗要以消灭对方有生力量为目标,而非为争夺一城一地之得失,为了消灭敌人,我们还可以主动让出一些地盘,使敌人背上包袱。一旦敌人的有生力量受到重创,那些地区迟早还是我们的。

老实人启蒙:

毛泽东对战争艺术的这种高超领悟在我们今天仍是颇有启发价值的,老实人应该学会理解其中的精髓并运用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去。

固执己见易坏事

做事业固然需要原则,但是不能过于曲解原则。原则是做事的准绳,但原则不是万能的,总有它实现不了的地方。我们佩服那些坚守原则的人,但我们也觉得那些迂腐地坚持原则十分可笑。老实人的问题就在于过于顽固,直到撞南墙。其实原则是人定的,在非改变不可的情况下,是可以改变的。

一位隐士派他的三个徒弟去远方。他把他们送到路口,吩咐他们说:“从这儿往南都是畅通的大道,沿着这条大路走,不要走岔路。”

三个徒弟把师傅的话铭记心中,然后辞别师傅,沿着大路向南走去。他们走了50多里发现有条河横在面前,沿河岸向东走半里就有桥。其中一位徒弟说:“我们向东走半里路,从桥上过吧?”另外二位皱着眉头说:“老师让我们一直往南走,我们怎能走弯路呢?不过是水罢了,有什么好怕的?”说完,三人互相扶着涉水而去,河水水深流急,他们有几次差点送命。

过了河,又往南走了100多里,有一堵墙挡住了去路。其中那一位又说:“我们绕绕吧。”另外两个仍坚持:“谨遵老师的教导,无往不胜。我们怎能违背老师的话呢?”于是迎墙前进。“砰”然声响,三人碰倒在墙下。三人爬起相互勉励:“与其违背师命苟且偷生,不如遵从师命而死。”而后又相互搀扶,直向墙撞去,最后撞死在墙下。

人有原则,是值得别人尊重的,但是一个人过于尊崇原则,不仅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反而让别人疏远。原因就在于任何东西都是双刃剑,都必须有度。如果无度的话,任何美好的东西都会变得面目可憎。我们追求事业,追求成功,为此我们要学会变通,要学会灵活。这并不是让人放弃原则和信仰,而是通过一种变通的方式来获得最终的结果。

老实人启蒙:

老实人需要学会变通,灵活有效地坚守原则,而不是迂腐地不知变通地固执己见。

有时需要学会放手

常胜将军不是百战百胜,追求百战百胜目标的人,因为太在意成功,最终难免会遭遇惨败。相反正是那些善败的人,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很多时候,对待小的得失,我们要学会放手,我们要学会去失败,不要过于偏执,不要过于顽固。事实上,当我们放手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开启了另外一个新的天地。做事死脑筋的人往往会坚持自己的意见,从不让步。这种做事的方式,不仅让别人和他们很难合作,而且自己也不会有提高。

非洲土人用一种奇特的狩猎方法捕捉狒狒:在一个固定的小木盒里面,装上狒狒爱吃的坚果,盒子上开一个小口,刚好够狒狒的前爪伸进去,狒狒一旦抓住坚果,爪子就抽不出来了,人们常常用这种方法捉到狒狒。

因为狒狒有一种习性,不肯放下已经到手的东西。人们总会嘲笑狒狒的愚蠢:为什么不松开爪子放下坚果逃命?审视一下我们自己,也许就会发现,并不是只有狒狒才会犯这样的错误。

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要学会放手,有的时候不要过于坚持,尤其是和别人合作的时候,如果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无比正确,都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那么就不会有合作。而如果没有合作,单凭个人的力量,很难做很伟大的事情。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学会不断地反省自己,学会通过别人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别人发表意见,肯定有他的道理,我们要虚心地站在别人的角度来考虑别人的意见,不要始终站在自己的角度,更不要假装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然后还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

老实人启蒙:

一个能接受别人意见的人,往往能够做更大的事情,因为有更多的人愿意帮助他。

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

世间唯一不变的规律就是一切都在变。如果条件有变,而我们却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危害。只有居安思危,时刻警惕,未雨绸缪,才能使自己最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而不被淘汰。

世间万物,彼此依依相存,一旦条件发生变化,你也得随之改变。

很小的时候,我们就从书本或他人口中得知:风一吹过,河水就会有所损耗。太阳一照射,河水又会减少。反转来想,风和太阳一起不停地吹晒河水,而河水却丝毫没有减少,这是为什么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唯有源头活水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