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博弈战术 > 第六章 强弱博弈 从弱者转化为强者的策略(第1页)

第六章 强弱博弈 从弱者转化为强者的策略(第1页)

在强势下,没有博弈,只有服从。强势一方是规则的制定者,在强者面前,不要正面交锋,要学会顺势而下,韬光养晦,还要善于搭强者的便车,等待机会,以弱胜强。

强者往往是规则的制定者

在狼面前狐狸是弱小的,狼是规则的制定者,它想打狐狸,可以找任何理由。

规则永远是强者的专利,在博弈中哪一方处于强势地位,制定的博弈规则必然对其有利,例如WTO条款的制定是对欧美发达国家有利的,因为欧美发达国家是WTO规则制定中强势的一方。法律是一个国家的规则,一国的法律也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在最古老的法律——古罗马法中,规定了奴隶是奴隶主的私人财产,不允许奴隶背叛,奴隶也是可以买卖的。这就体现了奴隶主阶级的意志。在资本主义国家,其法律是保护资产阶级意志的,资本主义方兴未艾之时,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便提到了至高的地位。当今的资本主义世界诸多国家的法律更是体现了大财团的意志。因为大财团是国家政权的幕后操纵者。我们中国的法律体现人民的意志,因为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在一个小游戏圈子里,制定规则的也必定是游戏中实力最强的那一个。在股市里,永远都是庄家的天下,因为庄家具备拉高股票的实力。散户只能跟进赚点小钱,一旦跟错或逢上庄家震仓,便可能赔掉。

规则虽然具有约束力,但它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如果没有实力作为依托,什么样的规则都没有意义。联合国宪章规定的精神和法则,美国经常不遵守,而且绕过联合国去打伊拉克,联合国只能对此表示遗憾。美国是当代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与之抗衡。实力才是生存的硬道理。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提出我国把增强国家实力放在首位。我们国家的实力提高,全世界已经有目共睹,所以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也大大提高,几乎所有的国际活动都少不了我们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之一——中国。

在生意圈内,谁拥有雄厚的资金,谁就有对市场的话语权。拥有雄厚资金者可以大规模地收购产品引致产品涨价,从而获取巨额利润。第一代互联网热潮中倒下的企业多是因为资金实力不济,前期资金烧完,后续资金跟不上。SOHU、SINA崛起是因为有强大的资金背景,TOM网之所以会成功就是因为它不断宣传其背后的投资人是李嘉诚以彰显其强大的资金实力。

实力决定地位,决定利益,如果你想让游戏规则按自己的意志制定,那就要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

避免与强者以卵击石

以卵击石的成语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与强者正面交锋就像鸡蛋碰石头,结果只有惨败。

康熙亲政后,决定收回大权,并准备取消辅政大臣的辅政权力。这一措施使鳌拜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鳌拜与康熙帝早已存在的矛盾更趋于激化。

但鳌拜在朝廷中势力很大,康熙不敢妄动,一旦逼反鳌拜,很可能自己皇权不保,所以康熙深知不能与鳌拜正面交锋,必须智取。平时的朝中大事皆由鳌拜说了算,他经常当着康熙的面呵斥大臣,而且稍不顺意,就在康熙面前大吵大闹。康熙知道,任其下去,早晚要闹出乱子来。当时鳌拜提出要处死苏克萨哈,康熙清楚苏克萨哈是无辜受害,于是坚不允请。鳌拜竟然扯臂上前,强奏数日,直到逼得康熙不得不让步为止。

数年来,鳌拜依仗自己的权势培植亲信,打击异己,终于将朝廷大权操于他一人之手。他网罗亲信,广植党羽,在朝中纠集了一股欺藐皇帝、操纵六部的势力。辅国公班布尔善处处阿附鳌拜,在朝中利用权力擅改票签,决定拟罪、免罪。他追随鳌拜,结党营私,康熙六年他密切配合鳌拜戮杀了苏克萨哈,并罗织了苏克萨哈的二十四大罪状。由于他帮助鳌拜剪除异己有功,被擢为领侍卫内大臣,拜秘书院大学士。

鳌拜一门更是显赫于世,他的弟弟穆里玛为满洲都统,康熙二年被授靖西将军,因镇压李来亨农民军有功,擢阿思哈尼哈番,威风一时。巴哈也是鳌拜的弟弟,顺治帝时任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其子纳尔都娶顺治的女儿为妻,被封和硕额附。鳌拜的儿子纳穆福官居领侍卫内大臣,班列大学士之上。其后受袭二等公爵,加太子少师。鳌拜的侄子、姑母、亲家都依仗他的职位得到高官厚禄,甚至跻身于议政王大臣会议。

鳌拜将自己的心腹纷纷安插在内三院和朝廷各部,一时间“文武各部,尽出其门下”,朝廷中形成了以鳌拜为中心的庞大势力。康熙对此深感不安,所以他冥思苦想剪除鳌拜的办法,终于想出了一条计谋。

康熙八年五月十六日,鳌拜因事人奏,康熙借此良机,利用自己训练的一批少年卫士,将他捉住,送入大狱。接着命康亲王杰书等进行审问,列出主要罪行三十款,朝廷大臣议决应将鳌拜革职、立斩;其亲子兄弟亦应斩;妻并孙为奴,家产籍没;其族人有官职及在护军者,均应革退,各鞭一百。康熙考虑至鳌拜是顾命辅臣,且有战功又效力多年,不忍力口诛,最后定为革职籍没;与其子纳穆福俱予终身禁锢。后来鳌拜死在狱中,纳穆福获得释放。鳌拜死党穆里玛、塞本特、纳莫、班布尔善、阿思哈、噶褚哈、泰必图、济世等主要罪犯,一律处死刑。曾经猖獗一时的鳌拜集团就这样被彻底铲除了。

所以,面对强者,要避开其锋芒行事,这既可以保全自己,又可以给除掉对手创造机会,在与强者博弈中一定要注意“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策略,绝对不能干螳臂当车的蠢事。如果没有实力除掉对手,就还要继续隐藏下去,修炼内功,等待时机。

学一点韬光养晦策略

韬光养晦有时是为了麻痹对手,使他骄傲轻敌,以为自己软弱无能,然后趁其不备而攻杀之。

有时是为转移对手的注意力,达到声东击西的目的。面对比自己强大的势力,只能暂时采取韬光养晦策略,而一旦暴露出自己的心迹,很可能给自己带来灾难,因为强者要想消灭弱者是轻而易举的。

所以,为了有效地打击对手,首先要有效地隐蔽自己、保护自己,也就是要做出假象来迷惑敌人,让他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前进。己方强时,不急于攻取,须以恭维的言辞和丰厚之礼示弱,使对手骄傲,待其暴露缺点,有机可乘时再击破之。

过于善良的人往往不懂得这一点,以为天下人都同自己一样善良,结果,以善良待人,反被邪恶伤害,成了邪恶的牺牲品。即使不以打击对方为目的,但为了不遭对方打击,也不应天真善良地将自己暴露无遗,否则,遭到对方打击时将毫无还手余地。

《阴符经》说:“性有巧拙,可以伏藏。”它告诉我们,善于伏藏是事业成功和克敌制胜的关键。一个不懂得伏藏的人,即使能力再强,智商再高也难战胜敌人。这里的伏藏说的就是韬光养晦策略。

明朝的严嵩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其功过是非我们暂且不论,就其个人成长及生存之道而论,其韬光养晦的功夫却不能不让人佩服。

嘉靖中期,夏言为朝廷的重臣,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深为皇帝所器重。

当时严嵩在翰林院任低级职务,他打听到当时担任礼部尚书的夏言是江西同乡。严嵩想利用与夏言同是江西老乡这层关系,设法去接近夏言,但两人并不相识。严嵩几次前往夏府求见,都被轰了出来。

严嵩却不死心,准备了酒宴,亲自到夏言府上去邀请夏言。夏言根本没有把这个同乡放在眼里,随便找了个借口不见他。严嵩在堂前铺上垫子,跪下来一遍一遍地高声朗读自己带来的请柬。

夏言在屋里终于被感动了,以为严嵩真是对自己恭敬到这种境地,开门将严嵩扶起,慨然赴宴。宴席上,严嵩特别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使出浑身解数取悦夏言,给夏言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从此夏言很器重严嵩,一再提拔他,使他官至礼部左侍郎,获得了可以直接为皇帝办事的机会。几年后,己任内阁首辅的复言又推荐严嵩接任了礼部尚书,位达六卿之列。夏言甚至还向皇帝推荐他接替自己的首辅位置。

严嵩是极有心计的人,不露一点锋芒,耐心地等待时机,对夏言仍是俯首帖耳,只是在不断寻找、制造机会,以图将夏言一下子打倒。时机未成熟他是不会露出狐狸尾巴的。

嘉靖皇帝迷信道教。有一次他下令制作了五顶香叶冠,分赐给几位宠臣。夏言一向反对嘉靖帝的迷信活动,不肯接受。而严嵩却趁皇帝召见时把香叶冠戴上,外边还郑重地罩上轻纱。皇帝对严嵩的忠心大加赞赏,对夏言很不满。而且夏言撰写的青词也让皇帝不满意,而严嵩却恰恰写得一手好青词。严嵩也利用这个机会,在写青词方面大加研究,同时还迎合皇上心意,给他引荐了好几个得道的“高人”,皇帝越来越满意严嵩而疏远夏言。

又有一次,夏言随皇帝出巡,没有按时值班,惹得皇帝大怒。皇帝曾命令到西苑值班的大臣都必须乘马车,而夏言却乘坐腰舆(一种小车)。几件事情都引得皇帝不高兴,因此皇帝对夏言越来越不满。

严嵩利用皇帝对夏言的不信任,趁机进言,将平生所搜集的夏言的种种罪状一一罗列,并且添油加醋、无中生有地哭诉了一番,皇帝终于恼怒,马上下令罢免了夏言的一切官职,由严嵩取代。严嵩把自己的心志潜藏日久,就是为了等待时机。夏言比严嵩官位更高,资格更老,而且严嵩的仕途也是夏言一手扶植。对严嵩而言,夏言是强大的。严嵩如果在羽翼未丰之时,想扳倒夏言,势必会偷鸡不成蚀把米,祸及自身。严嵩静待时机,韬光养晦,待实力逐渐强大,而夏言的地位却日益衰落的时候,找准时机,一击即中。此所谓以弱小扳倒强者的经典故事。

弱势变强势的谋划之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