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一本教育我们怎样做人行事的书 > 第七章 拒绝别人说不不是唯一的策略(第1页)

第七章 拒绝别人说不不是唯一的策略(第1页)

适当拒绝,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不懂得拒绝是非常可悲的。在许多时候,那样会让自己忙得团团转,给自己徒增麻烦不说,还往往落得吃力不讨好的结果。

英国作家毛姆在小说《啼笑皆非》中讲过这么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一位早已疏远的老朋友找上门来,向自己道贺,怎么办呢?是接待他还是不接待他?按照本意,自己实在无心见他,因为一无共同语言,二来也浪费时间;可是人家好心好意来看自己,闭门不见似乎说不过去;于是只好见他了。见面后,对方又非得邀请自己改日到他家去吃饭。尽管内心一百个不乐意,但盛情难却,不得不佯装愉悦地应允了。在饭桌上,尽管自己没有叙旧之情,可是又怕冷场,于是又得强迫自己无话找话。这种窘迫可想而知……来而不往非礼也,虽然自己不再愿意同这位朋友打交道,但还是不得不提出要回请朋友一顿,还得苦心盘算:究竟请这位朋友到哪家饭店合适呢?去第一流的大酒店吧,担心朋友会疑心自己是要在他面前摆阔;找个二流的吧,又担心朋友会觉得自己过于吝啬……

春节联欢晚会上曾有这样一个小品:一个小职员为了避免别人瞧不起自己,就假装自己十分能干,无论哪个求他办事,不管有多大困难,都一一应允。为了帮别人买两张卧铺票,不惜亲自通宵排队,结果害苦了自己,还闹出不少笑话……

表演也许有所夸张,但生活中的确不乏与小品中类似的人物。常常有热心肠、好面子又不善于拒绝别人的人,怕拒绝别人会失去人缘或朋友情谊于是经常违心地答应别人的要求,结果不仅浪费了大量时间,自己也经常觉得不自在。

要想不被其他身外之事烦扰,就必须学会拒绝别人,这样既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还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诚然,与人交往和帮助别人是重要的。尤其是主动的帮忙更会受到欢迎。但是,如果迫于某种心理的压力,对一切都点头答应,实际上是在屈服于另一种性质的某些动机。例如需要得到别人接受或赞扬,害怕给别人带来不快和麻烦,希望别人对您感恩,有朝一日得到报答,等等。再有天赋和能力的人也不能瞻前顾后,优柔寡断,该说“不”时,就要大胆地说出口,这样才能节省有限的时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那么在什么场合应该说“不”呢?现举出几例:

第一,当别人所期待的帮助是完全出于只考虑个人利益的时候。

假如一个人打算请朋友深夜开车送他到机场。而朋友确信他可以“打的”去,如果朋友去送他,不但影响睡眠,还会影响次日安排,就要考虑拒绝。当然,如果这人是顺路想搭朋友的车,只是要朋友等他几分钟的话,朋友就应尽力帮忙。

第二,当有人试图让别人代替完成其分内工作时。

偶尔为别人替一、两次班关系不大,如果形成习惯,别人就会产生依赖性,变成义不容辞的义务。

第三,一个人准备晚上写点东西或做点家务,朋友却邀请他去打牌。

如果是千里之外的朋友偶然来聚当然另当别论。

当然生活中的类似场合远不止列出的这些,总之,只要考虑到可能给自己带来某些不方便,就要考虑说“不”,除非因此会给别人带来更大的麻烦。

也许很多人会说:我何尝不想拒绝,但该怎样拒绝呢?以下有几个建议:

首先,立即答复,不要使对方抱有希望。

要打消为避免直接拒绝而寻找脱身之计的念头。请不要说:“我再想想看”,或“我看看到时候行不行”等。明确地告诉对方:“实在抱歉,这是不行的。”

其次,如果想避免生硬的拒绝,就提出一个反建议。

假如朋友打电话问道:“今天晚上去跳舞吧!”不想去,就可以说:“哎呀,今天上午可不行,改日我邀请你吧。”

最后,不要以为每次都有必要说明理由。

在很多时候,只要简单地说一句:“我实在有更要紧的事要做。”就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谅解。

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过多参与不必要应酬的危害,知道自己在什么情况下该拒绝别人,并且在拒绝的时候采取正确的方法,我们就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且不至于因此而发生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2。巧妙拒绝,不伤感情又赢得谅解

拒绝他人,必须讲求方法与技巧。这样,就可以把拒绝带来的遗憾缩小到最低限度。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与感情,又能取得对方的谅解与支持。

在与人交往中,往往会碰到一些自己不能办或不愿办的事情,这就需要以言语拒绝。当然,拒绝别人的请求,否定别人的意见,会在情感上觉得过意不去,甚至会伤害朋友间的感情,这是很折磨人的事,但只要学会拒绝的技巧,委婉地把“不”字说出口,就可以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同时,又不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把拒绝的话说得婉转一点,就可以避免使自己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相反,如果拒绝不当,就会受到别人的忌恨。因此,学会如何拒绝别人的确很重要。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每个人都曾有过向别人提出要求,而遭到别人拒绝的时候,那种感受实在是非常尴尬的,甚至面红耳赤的。但是,年轻人若想有良好的发展开端,就需要不断地说服他人,以寻求合作。也可以说,成功的人生就是在不断地遭到拒绝和拒绝他人的过程中磨砺出来的。

三国时期舶华歆在孙权手下时名声很大,曹操知道后,便以皇帝的名义下诏召华歆进京。

华歆启程的时候,亲朋好友千余人前来相送,赠送了他几百两黄金和礼物。华歆不想接受这些礼物,但是如果当面谢绝肯定会使朋友们扫兴而归,伤害朋友间的感情。于是,他便暂时来者不拒,将礼物全部收下,并在所收的礼物上面悄悄记下送礼人的名字,以备“完璧归赵”。

华歆设宴款待众多朋友,酒宴即将结束之时,华歆站起来对朋友们说:“我本来不想拒绝各位的好意,却没想到收到这么多的礼物。但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你们想一想我单车远行,有这么多贵重之物在身,我是否有点太危险了呢?”

朋友们听出了华歆的言外之意,知道他不愿意接受礼物,又不好当面拒绝,以免大家都没面子,内心里对华歆油然而生出一种敬意,便各自将礼物取回。

试想,如果华歆声色俱厉地拒绝别人,甚至心怀疑虑,认真盘问对方,也许事态就会扩大化,甚至使双方的友情出现裂痕。

当有人需要帮忙,而被要求者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帮他时,就需要运用拒绝的艺术。委婉的拒绝是消除误会的灵丹妙药。

说起海瑞,人们都会把“清官”这两个字与他的名字联系起来。的确,他是明朝一位品格刚正、耿直、廉洁的清官,百姓都尊称他为“海青天”、“活包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