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的知遇给我机会!领导的培养让我成长!
领导的信任让我得到锻炼!领导的重用让我走向成功!
无论我们在行政机关,还是在事业单位,无论我们在国有企业,还是在民营企业,都会和领导工作在一起。
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领导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位优秀的领导可以说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遇到这样一位重要的“贵人”,我们不仅在职业成长的进程中会大大加快前进的脚步,而且还会在人生旅途上多一位
很好的引路人。
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人生路上遇到一位真心的朋友难,职业生涯中遇到一位优秀的领导同样不容易。
当我们在职业生涯的路途上刚刚迈出脚步的时候,遇到一位知己的领导,真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情。领导的知人识己,会使我们受益终身。同样,面对领导的知遇之恩我们更应感恩终身。
何云鹏,一位海归族,海信数字芯片研发团队的成员之一。当年,他在互联网上给海信公司发去一份自己的应聘材料。没想到,海信公司很快便回了信,更让他惊诧的是,几天后,海信公司考核的人便来到他的老家——四川成都,要求面试他,并且不费什么周折就录用了他。他们说,海信的发展过程中急需像他这样的人才。一句信任的话,让何云鹏热血沸腾,一座已经初步搭好的平台让何云鹏感到可以在海信这个舞台上大显身手。
就这样,何云鹏来到了青岛,来到了海信集团,来到了设在上海的海信研发大本营,担当起研发海信数字芯片的重任。不知道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经历过多少次面红耳赤的争吵,被蚊子叮了多少个大包,喝掉了多少瓶冰镇饮料,反正他记得最牢的是在项目组最困难的时候,他和团队的许多人想到了散伙,想到了大不了再到国外去工作。公司里也有一些人在指指点点,因为项目组存在的价值就是做“信芯”,如果“信芯”开发不出来,一切都得重归于零。
就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海信总裁周厚健站了出来。周说:“作为我来讲,从来没有因为存在问题而失去信心。我们做的是填补空白的事,那个时候我们都敢下决心投入做这个东西,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哪能轻易放弃呢?”老总的一席话,温暖着团队成员的心,他们感觉到了公司管理层高度的信任和支持;老总的一席话,等于给他们注射了一支强心剂,使得团队的士气倍增。在之后的日子里,何云鹏和他的团队立下军令状,寻找多途径的解决方案,建立更加详细的讨论文档。用了三周的时间,找到了用他们的话来说并不是很复杂的问题解决方案,最终获得了成功。
想想看,如果不是周厚健鲜明的表态,力压群议、鼎力支持,这帮研发团队的年轻人就会在一片非议声中,像霜打的茄子一样彻底蔫了,会永远抬不起头来,成功也许永远和他们无缘,还会在他们人生成长的道路上投下重重的阴影。
也许,我们的才能还没有被领导发现,还没有被领导“知遇”,但我们应该以正常的心态来看待这个问题。因为我们自己做得还不够好,也许还没有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才能。是金子终有一天会发光的,只要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领导是我们最好、最近的学习榜样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普普通通的三个人之中,就肯定有自己值得学习的老师,这充分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我们该向谁学习呢?说到这里,可能大家更多地想到的是做出过轰轰烈烈的大事的伟人们,而往往忽略了一点,在我们身边就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人,而这个人与我们朝夕相处,也更有利于我们去学习。这个人就是我们的领导。可能你会认为你的领导素质不够高、能力不够强,但仔细想一下,你的领导或是白手起家创下家业,或是奋力拼搏爬到了很高的位置,难道他们身上就没有闪光点,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我们身边的领导是我们学习效仿的最佳对象。学习伟人,可能只能靠书本,靠故事,而向领导学习则不同,我们每天都可以观察到领导的处事方法,这是多么宝贵的学习机会啊!
很多成功人士也都是从效仿身边的人开始,走上成功之路的。中国浴霸行业的领航者奥普浴霸的创始人、董事长方杰先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方杰早年在澳大利亚留学的时候,曾经在澳大利亚最大的灯具公司“LIGHTUP”公司打工。那时,方杰意识到自己不懂商业谈判,而他的老板是一名谈判高手,他就下定决心要虚心向老板学习。
因此,每当有机会与老板一起进行商业谈判的时候,方杰总是在口袋里偷偷揣上一个微型录音机,将老板与对方的谈判内容一句句地录下来,回到家再反复地揣摩、学习,看看老板是怎样分析问题的,对方是怎样提问,老板又是怎样回答的。
就是这样,经过努力的学习,几年以后,方杰也成为一个商业谈判的高手。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所看的比笛卡儿更远一点,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这句话给了我们莫大的启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虚心向好老板学习,可以让我们找到成功的捷径。这和我们上学的时候向老师学习是一样的,只不过与学生时代相比,职场上的学习需要我们发挥更多的主动性。
以领导为榜样的另一个好处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领导的意图,更容易满足领导的要求。每天注意观察领导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并加以推敲、揣摩,久而久之,我们就会不自觉地用领导的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也使得我们的思路更好地与领导靠拢,也更加容易赢得老板的赏识和信任。一些拥有多年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专家一致发现:上司一般都愿意提拔自己的下属,老板信任的理由很简单:“我也是从技术员转到管理方面的”、“他的想法总是与我不谋而合”等。
向领导学习,不是因为他是领导,而是因为他身上拥有值得我们学习的闪光点。仔细观察你的领导们,设法找到一个最值得学习的好老板。因为一个好的老板不仅能够让你学到成熟的经验和技巧,更会让你觉得充满信心和活力,让你的思想和态度始终正面而乐观,让你对工作永远保持兴趣和热爱。
或许你的领导也会为了某些工作上的事情批评你,甚至对你大吼大叫,但是,千万不要把这当成折磨,所谓“良药苦口”,这是帮助你成长的一剂良药。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领导的悉心培养
如今在国际IT领域叱咤风云的联想集团首席执行官杨元庆,十多年前还是联想微机事业部的总经理,回想起总裁柳传志那次对他的严厉批评,他至今仍是感慨万千。正如杨元庆在以后的一次谈话中所说:“如果当初只有我这种年轻气盛的想法,没有柳总的妥协,联想就没有今天了。”
十多年前,杨元庆年少气盛,刚性十足,没有弹性,他从来不会想到,一种优秀品质如果被推向极端也会给别人带来伤害。而柳传志作为一个“妥协的大师”,决心给这个年轻人泼一盆冷水,让他在清醒中学会妥协。
1996年年初的一个晚上,杨元庆和他属下的全体高级管理人员奉命来到公司会议室。杨和他的属下坐在长条桌的一侧,正在说笑之间,柳传志和另两位公司前辈走了进来,表情严肃,目不斜视。柳选择了杨元庆对面的椅子坐下,连句寒暄也没有,一通斥责劈头盖脸泼将过来。他说,微机事业部虽然很不容易,功劳很大,但是太不顾周围人的感受,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他将自己的目光直逼杨元庆,毫不留情地说:“你不要以为你得到的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你这个舞台是我们顶着巨大的压力给你搭
起来的,在各种力量的矛盾中,你应和大家同舟共济,逐步确立你的地位,争取更大的舞台、更大的天地。你不能一股劲地只顾往前冲,什么事都来找我柳传志讲公平不公平。你毫不妥协,要我们怎么做?”
柳传志说话的习惯是“低开高走”,开始的时候声调通常都很平缓,渐渐高昂起来。但是,这一回,他一上来就调门很高,而且越说越高。说到最后,当场宣布两项决定:第一条,杨元庆一年内必须做出几件妥协的事情来;第二条,刘晓林即刻赴企划部就职。
杨元庆觉得自己该说点什么,可是只说了一句“我们一番辛苦,没有想到……”就再也说不下去,失声哭起来。柳传志不予理会,只把眼睛盯着杨元庆。等到杨元庆平静下来,表示接受批评,三位前辈才起身离去,把这些年轻人扔在身后……当晚,回到家里,杨元庆心绪难平,一夜无眠。第二天来到办公室,意外地看到柳传志写给他的一封长信。信的内容(摘要)是这样的:
联想已经是一番不太小的事业了,按照预定的计划将发展到更大。此刻不对领导核心精心加以培养,将来的一切都是空话。
那么我心目中的年轻的领导核心应该是什么样子呢?一要有德。这个德包括了几部分内容:首先是要忠诚于联想的事业,也就是说个人利益完全服从于联想的利益。公开地讲,主要就是这一条。不公开地讲,还有一条,就是能实心实意地对待前任的开拓者们——我认为这也应该属于“德”的内容之一……
另外,属于“才”和“德”边缘范围的内容是,年轻的领导者要凭他的无私,和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以及对他的伙伴的大度、宽容,包括自己要有卓越的领导能力,还能虚心地看到别人的长处,不断反省自己的不足等优良品质使人心服。你知道我的“大鸡”和“小鸡”的理论——你真的只有把自己锻炼成火鸡那么大,小鸡才肯承认你比他大;当你真像鸵鸟那么大时,小鸡才会心服。只有赢得这种“心服”,才具备了在同代人中做核心的条件。
当事情进展到这一步,我应该更多地支持你发展优势,同时指出你的不足,注意如何能上更高的台阶。而你在这时候,应该如何考虑呢?我觉得应该总结出自己真正的优点是什么?自己的弱点是什么?到底联想的环境给了你哪些支持(这能使你更恰如其分地看待自己的成绩)?
主动向更高的台阶迈进要注意什么?
下面是我想从你那里得到的信息:(1)你是不是真有这份心思吃得了苦,受得了委屈,去攀登更高的山峰?(2)你自己反思一下,如果向这个目标前进,你到底还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