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便是后世广为流传且已经有了市场证明的加盟策略。
顾安近日忙的不可开交,头脑风暴也一刻没有停下。
如何将下沉市场稳定下来,同时做出良性循环的茶叶行情,能够自己的新茶推入大魏茶行的主流渠道,首先便是要将金字招牌打的响亮。
有那些老字号的招牌加盟,渠道供应的环节再重重审核,确保流通于市场的新茶都在管控之中,也方便于茶叶的整顿。
岩安茶铺如今日进斗金,老茶铺掌柜人人眼红,现在便是最好整顿行业的时机。
刚才的一番话,相当于是企划书。
有人能听进去,自然也会有人反驳。
“顾掌柜,不是我们不想跟你合作,只是这一行的水有多深,你新来府城或许不懂,我们几位掌柜却是门儿清。”
“招牌即使不换,卖的却还是你们的新茶,岂不是在为你的岩安茶铺铺路?”
这话,也算是点名他们背后都有各自的‘金主’站台。
生意做不做倒是其次,各自后方的博弈显然是不容小觑的力量。
顾安出自岩村,在府城能有什么身份背景?
倘若他们依附于这样的招牌,就算他们愿意因为利益可以忍气吞声,但背后站台的人,却容易心生不满。
走他的财路,也等于是断了自己的人脉。
顾安早知道他们会这么说,语气稍稍放缓,语重心长道:“这话没错,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往往皆为利往。”
“你们的老茶铺以前是有许多有身份的老主顾光顾,以前是风光无两,达官显贵愿意以此为交际,可现在呢?”
“识时务者为俊杰,这才是适用商场的生财之道。”
听到识时务者为俊杰几个字,迟安怀的脸色也稍稍有了异样。
岩安茶铺开业那天,府城不少的富绅为了能品尝到好茶,同时在之后能购买到最好的新茶,不惜放下颜面,送礼送金,表示自己想要交好的决心。
被他们这些权贵当做命一般的身份阶级,早因为品尝过新茶而放下成见。
这在府城是不可多得的壮观场面,这些年做了几十年的茶行生意,何时被人这么待见过?
如今,能买到新茶才是身份的象征,他们老茶铺的掌柜们就像是路边一条,谁会在意?
迟安怀下定决心,不管是不是生财之道,至少现在顾安愿意让利。
也算是当初周府尹定下的第二条策略,笼络人心!
“顾掌柜,我们新记茶铺愿意跟着你们的招牌干!”
剩下的人微微愣怔,没想到迟安怀的态度转变也是如此之快。
要知道,他背后站着的可是府城二把手!
虽说是二把手,但已经黄土埋了半截的一把手早就不问政事,名义上的官位只排地位,要认真论起来,周府尹在府城也仅次于临安王。
连背景如此之硬的迟安怀都认命了,他们还有什么理由选择死磕到底?
索性,不破不立!
“那我也同意,只是招牌还是得用我之前的老字号。”
“我也同意,招牌想换就换,正好也吸吸岩安茶铺的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