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中国式民工 > 第15章 初见成效(第4页)

第15章 初见成效(第4页)

“我觉得那个江明城那样都能拿到高工资,我就不信我拿不到。”张志伟不服气地瞪着眼,“要不,我到工地上去先上班,边上班边去做那个。”

“行,你利用业余时间是可以做的。只是,得先买两千元的产品才可以去做的,你得考虑清楚。”小凡沉吟良久,才说,“听他们讲得如此诱人,说真的我听了也动心,也很想去试试,可回来想一想,总觉得哪有不对,可你叫我说什么是不对在哪里,我也说不出来。”

“嘿,就两千块吧,做大事的人就不要顾头顾尾的,这样咱们也做不起大事,他们都能拿到高工资,我们也可以的。”张志伟显得豪情满怀,一拍胸脯,大声说,“我们又不比他们笨,为什么不行?”

小凡看了看张志伟显得有些激动的神情,笑着说:“你如果真充满信心,你就去试试。但我确实没这么大的把握觉得我能做得好。”

“那好,我就去试试,如果好做,你再跟我做不迟。”张志伟笑着,他觉得,满天的钞票都飞入了他的口袋。

他哪里知道,传销这个行业就如同吸毒一样,一旦进入,就很难脱身,为了业绩,为了赚钱,发展亲戚,发展自己的朋友,甚至有的发展自己的兄弟姐妹、父母做下线,一级一级的像抽血似的慢慢吸干旁边的每一个人。

在后来成千上万加入传销的人群中,只有在那金字塔顶尖的人才赚得盆满钵满,而他们这些加入的成员,不过就是炮灰而已。

一将功成万骨枯!

用来形容传销组织应该是再恰当不过了。

传销的核心理念是“有钱就是成功”。在传销系统里,成功的定义被狭隘地限定在能否拉下线,能否上业绩,能否日进斗金。这种貌似“符合商业社会价值理念”的成功观,有着极大的欺骗性。其实,任何成功都离不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成功是社会对个人贡献的一种评价和回报。而传销组织通过骗取人头费来维系不劳而获的生活,基本上没有为社会创造价值。他们以此标榜成功、误导青年、污染社会,可谓害莫大焉。

传销还引发了商业社会的诚信危机。传销的基本方式是“杀熟”。它要求利用原有的社会关系“从商”,即在社会网络中建立商业网络。这样,传销商业网络的欺诈行为,会迅速弥漫成整个社会网络的不信任危机,导致亲友相骗,朋友反目,信用受伤。因此不少国家对此严令禁行,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的假日魔术公司和日本的“天下一家会”之所以被坚决取缔,就是因为它们不仅冲击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而且危及最基本的社会信用体系。

在后来的发展中,传销行为和传销方式不断演变,从传“产品”向“资本运作”或投资项目等名目转变;骗取入门费向“高额加盟”转变;传销活动参与者多有相同的经历,就是被亲戚朋友以介绍工作为名,骗到外省市。参与人员中,多是弱势群体。有的因“洗脑”过分投入,精神接近崩溃边缘。令不少参与者倾家荡产,导致朋友反目、妻离子散以至跳楼自杀等一系列惨剧发生。

春节的长假终于结束了,繁忙而机械的工作又周而复始的运转了起来。

小凡又开始工作了。而张志伟、郑大松他们当然还得去工地上班。

江明城乐了,公司的洗脑已初见成效,这不,张志伟就躇踌满志地加入了他的公司。他也就多了一个下线,多了一笔收入。

钟表厂开工了,英子还是没有来。小凡心里思念着英子,他走到了电话亭里面好几次,想给英子打一个电话。可拿起话机的手,在犹豫很久后,还是又放回了话机。

这天,思念的煎熬让小凡实在忍不住了,按捺不住那慌乱的心,拨通了英子家里的电话。

电话嘟嘟地响了几声。小凡心中紧张的要命。

终于,电话那头传来“喂,你找哪位?”的声音。

“你好,你,你是叔叔吗,我是周小凡,我想问问英子还好吗?”小凡紧张地,结结巴巴地问。

“英子不会再到福州了,小伙子,你就忘了她吧。”说完,那边就挂了电话。

“不会到福州了?”小凡听得一下子就感觉天地晕眩。他呆呆地握着电话听筒,心如刀绞般的一阵抽搐。

“她为什么不来福州了?”

“一定是她爸爸妈妈阻挡她到福州,一定是了。”想到这里,小凡忽然之间觉得心若死灰。

英子一直在他身边的时候,他心安理得地享受着那份他似乎感觉不到是爱的情感,因为他已习惯了英子那样的细心照顾着,他习惯了有英子在他身边的日子。

一个人要习惯一件事,是需要很长时间的,但一旦习惯了,这个习惯就很难再去改变。

英子忽然间,就不来福州了。

小凡这才知道,自己是深深地爱上了她。只是这个爱如此深沉,深得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听到英子不会再到福州的电话,他的心一下被掏得空空的。

谈恋爱就像剥洋葱,总有一层会让你流泪。小凡此时却觉得无泪可流,只觉得心中似乎被一块大石死死地压在胸口,想喘口气都异常的困难。世界上只有一种东西比亲情更疼,那就是爱情,它叫人永远拿得起、放不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