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晚上,因双十一事务而推迟一天的鸿康云股东大会准时召开。
鉴于整个11月鸿康处于舆论风暴中心,再加上双十一高达3倍的业绩增长,使得此次云股东大会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
晚上8点,依旧是萧易上台进行汇报:
“智能家电业务总营收42亿,毛利9。6亿。受双十一前行业形势影响,本月营收与上个月基本持平。”
“其中……”
“移动设备业务总营收33亿,毛利7。2亿,受双十一以及竞品冲击,本月营收相较于上月出现了轻微下滑。”
“其中……”
“鸿康国内收入方面,7月总营收76亿,毛利16。8亿。”
“人力支出2。8亿,厂房支出2000万,研发支出5亿,其余常规支出3。1亿,算力和服务器支出1。7亿,旗舰店搭建支出2000万,总支出13亿。”
“10月我们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并招聘研发人员,扣除各项支出后,10月纯利润3。9亿。”
“鸿康国外10月营收37亿夏国币,纯利润8。8亿夏国币,销量持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鸿康全球营收112亿,纯利润12。8亿。”
鸿康公布的这份营收数据,仿佛是为这次智能家电行业的烧钱大战画上了句号。
整个智能家电行业在爱乐集团资金问题的冲击下遭受重创,已然摇摇欲坠。
而在鸿康10月份财报以及双十一辉煌成绩的映衬下,无论是投资机构还是同行企业都清楚地认识到,历经半年多的烧钱大战,那些小智能公司除了耗尽资金、欠下供应商巨额债务外,一无所获。
即便面对如此恶劣的竞争环境,鸿康的发展依然稳健,每月收入稳定增长,双十一营收更是比去年提升了3倍有余。
鸿康蒸蒸日上,而其他智能公司却每日遭受供应商的讨债困扰。随着供应商和用户口碑的分化发展,一边是鸿康的口碑在原本良好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另一边则是其他公司在较差的口碑基础上愈发恶劣。
大部分用户纷纷选择站队,不再购买其他小公司的智能产品,转而只考虑几家实力雄厚的大公司。鸿康原本因其他家电公司打折促销而停滞不前的智能家电产品销量,再度开始飞速增长。
爱乐集团问题的爆发,也让用户深刻意识到,公司一旦出现问题,受影响的不仅是供应商,用户自身利益也难以保障。
更为关键的是,智能家电依赖后台智能产品系统,需联网使用,若公司出现问题无法维护,用户购买的产品就如同废品。
用户的谨慎选择使得那些原本就岌岌可危、勉强维持的智能家电公司,在这一轮冲击下纷纷倒闭,智能家电市场由此加速优胜劣汰,进入强者恒强的时代。
就在网友们议论纷纷之际,网络上一则新消息突然爆火。
这则消息便是《福布斯》官网发布的2016年夏国富豪排行榜。
首富之位依旧由上一年的某达集团董事长蝉联,资产净值累计达330亿美元,换算成夏国币约2300多亿。
第二是爱淘集团董事长,资产净值累计282亿美元,换算成夏国币约1900多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