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个画师被杀头的原因,在于他们头脑的简单,第三个画师能够化险为夷得到丰厚的赏赐,是因为他的思维多转了几个弯。
我们对成功人士的评论,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这个人不简单。”事实上也是如此,头脑简单的人是不可能干出什么大的业绩的,能够获得成功的人处理问题也绝不流于简单。
秦末暴政,民不堪受。陈胜、吴广支戍守边境,结果误期该斩,反正是死,无奈之中才决定举兵起义。然而,虽然如此,他们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大举造反。也许当时人们对于秦王赢政的积威还颇为震慑,别人为王称帝恐怕一时还适应不了。陈胜、吴广二人为此也耗费了不少思虑,只恐一步走错而毁了整盘好棋。
陈胜、吴广采取了一个更为巧妙的方法。他们让人在夜里埋伏在营地的周围,学着狐狸的声音鸣叫,并大声喊叫:“大楚兴,陈胜王。”如此一来二去,弄得人心惶惶,陈胜出出人人也颇引人注目,总是有人指着他的背影低声耳语,连押送他们的军官也开始密切注意陈胜了。
接着,他们又将一小条书简塞进鱼肚,上面写着陈胜理应顺天意而为王的信息。庙庖自集市上把鱼买回来,剖开鱼腹准备烹杀,自然就发现了里面的书简。众人大惊,将先前夜半狐鸣之事一联系,惊呼陈胜为天人,陈胜的号召力在戍卒中陡增。
后来,陈胜和吴广借故杀掉了两个看送他们的军官,揭竿而起,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众人也跟着响应,这才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大风暴。
如果陈胜和吴广犯“简单主义”的话,起义能不能顺利举行不太好说,但最起码他们不可能有那么高的号召力。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也是仅有的一个女皇帝。其威名至今仍久传不衰,恐怕比之今日的铁娘子撒切尔毫不逊色。
武则天本是唐高宗的爱姬。公元683年,唐高宗因为头眩病复发而不治身亡。继位的唐中宗李显品性庸懦,毫无主见,凡事都对母亲武则天言听计从,这样执政大权便渐渐落入了武则天的手中。次年,唐中宗因事被废为庐陵王,久掌实权的武则天不禁想起在心中时刻铭记的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来:
西蜀人袁天纲,精通相术,言出必应。当时武则天的父亲也高居官位,把袁天纲请到家中,让他给全家人相面。当最后相到尚在襁褓中的武则天时,袁天纲惊叫道:“这果真是个男儿吗?如果是个女孩,那么前途不可限量!”
武父笑着说道:“就是女婴,将来又有什么结果?”袁天纲说:“龙瞳凤颈。极是富贵之相。”武父又遭:“便是富贵,想来能作皇后了。”袁天纲说:“贵为皇后,尚还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我看还不止如此。”武父这才惊问道:“难道她要做女皇帝不成?”天纲避而不答,其实看他举止神态,武父所说定然不虚。
昔日唐高宗在位时,因具患有头眩病,所以自公元660年起便把大小政事多半委托给武则皇后处埋,自己落得个清心养性武则天也渐渐掌握了朝中大权。高宗一死,继位的又是她的儿子,要想废黜只是一句话而己。这样,武则天便不觉野心萌动,想要试试袁天纲昔日的预言,尝试一下当女皇帝的滋味。
然而,在一个夫权为上的男性社会里,传统的男尊女卑的观念早己深入人心,要想撼动又谈何容易。中宗被废为王后,武则天曾故意试探性地问群臣:“此后应由何人承续帝位?”宰相应声答日:就立豫王李旦为帝,李旦是武则天和唐高宗所生的最小的儿子。其他人也都众口一辞,没有一个人会想到座上的女人正蠢蠢欲动,想要过一把皇帝的瘾。群臣的意见让武则天心凉了半截,但也给她打了一针清醒剂,她知道,自己现在做皇帝还不是时候。
无奈,她只好暂立豫玉李旦为唐睿宗,做了挂名皇帝。然而即使这样,仍有不少大臣屡屡站出来劝谏,要武则天尽早把权力下放给挂牌皇帝李旦。大唐李敬业甚至招集十余万兵马,发誓要杀绰这个要篡夺大唐江山的女子。大文豪骆宾王也挥毫抒愤,写出了力透素纸,千古名扬的《讨武檄文》,追随李敬业麾下,兵败而不知所终。之后仍有绝州、表州、邢州、豫州等一大批刺史起兵讨武……
面对如此强大的传统观念的反对力量,武则天心里明白,虽然此时在朝中说句话她就能坐上皇帝的宝座,但众人不眼,民心不稳,这样的女皇做也不会做长久,也可能碌碌无为,甚至在历史上留下恶名。于是,她放眼前途,决定费些时间大造声势,设法改变人们的观点,改变民众对女人尤其对她这个不一般的女人的敌视态度。
首先武则天表面上装做归政于李旦,暗地里却让李旦写表坚决推辞,而自己则好像是迫不得已才临朝,掌握皇权。
接着,她又让侄子武承嗣派人在石头上菌文,刻上“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大宇,涂成红色,扔进洛水,再由雍州人唐同泰取来献给朝廷。武则天亲祭南郊,告激神灵,称此石为授。圣图,改洛水为水昌水。封洛水神为显圣侯,给自己加号圣母神皇,封唐同泰为游击将军,并举行了声势洁大的拜洛受瑞仪式,使人以为她当皇帝仍是奉循上天的旨意的。
而后,她又暗使高僧法明杜撰了大云经四卷,遍送朝廷内外。大云经中在醒目的位置称武则天本是弥勒佛的尘世化生,理当代为唐朝主宰。武则天便令两京诸州官吏,使百姓大读特读,并专门建寺珍藏。
嫌此不足,又令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的百姓900余人,来到朝廷上表,恳请武则天亲临帝位。武则天佯装不答应,却又马上把傅游艺提升为给事中。如此升官捷径,哪个不会效法?于是,百官宗戚,远近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竞相仿效傅游艺,上表奏请武则天出山当皇帝。有一次上表人竟多达6万余人。
如此大造舆论,都觉得武则天做皇帝已是上应天意下顺民心,势所必然。百官群臣也乐得顺水推船,请求武则天应早日登位以应府。就连空头皇帝李旦竟也认为自己这个皇帝是抢了母亲的位,亲息上表请求姓武。
时机成熟之后,武则天这才废了李旦的帝位,亲自登基为帝,反对者声息皆无,她这个皇帝也就做稳了。
远行之人,遇到高山挡路石头绊脚,自然会想办法绕过去,或动脑子另辟奇径。人生之路坎坷崎岖,不藏难以一帆风顺,而靠“直肠子”、“一根筋”、“认死理”是藏不住的,掌握迂回之术,学会多走弯路,是关键而必需的。
大丈夫就要能屈能伸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讲了这样一件事情:
刘备投靠曹操之后,仍有一番雄心壮志。但是刘备也防备曹操谋害,就在住处后院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羽、张飞对此不解,问道:“兄长你不留心天下大事,却学小人之事,为什么呢?”刘备说:“这不是二位兄弟所知道的。”二人也就不再多言了。
一天,曹操派人请他去赴宴,刘备不知曹操用意,心里忐忑不安。酒到半酣,忽然阴云密布,骤雨将至。曹操突然问道:“玄德久历四方,一定非常了解当世的英雄,请说说看。”刘备历数了袁术、袁绍、刘表、孙坚、刘璋、张鲁、张绣等人。不料,曹操鼓掌大笑道:“这些碌碌无为之辈,何足挂齿!”刘备说:“除了这些之外,我实在不知道了。”曹操说:“凡是英雄,都是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气。”刘备说:“那谁能担当此任呢?”曹操先用手指指刘备,又指指自己,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您和我曹操了。”刘备闻听此言,大吃一惊,手中所持的筷子不觉掉到地上。正巧这时外面雷声大作,刘备便从容俯下身去拾起筷子,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曹操笑着说:“大丈夫也怕雷震吗?”刘备说:“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怎能不怕呢?”这样,把自己闻言失态轻轻掩饰而过,曹操也就不再怀疑刘备胸有大志了。
曹操自以为英雄,又心里害怕刘备与之敌对,一向只是藏在心里,没有当面说出。可是“酒后吐真言”,不觉顺口说出。刘备在此期间一直装呆,如今却被曹操一语道破,心中哪能不惊?于是筷子不觉滑落地上。
为什么说是英雄,刘备便举止失措?原因是刘备虽投靠曹操,却始终不甘寄人篱下,始终图谋东山再起。但是曹操生性机敏,怎会对刘备的失态不生疑心。于是刘备乘雷声大作,从容俯下身去拾起筷子,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亏此一语随机应变,平白地把自己的失态行为掩饰过去。又说:“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淡淡一语,妙在有意无意之间,真是警灵,竟把曹操也瞒过去了。刘备随机应变,借雷巧掩饰自己的失态,使曹操对他没起疑心,实在机警敏锐过人。但如果没有“后院种菜”的小人行为,恐怕也不会那么容易。
俗话说:“大丈夫能屈能伸”。在生活事业处于困难、低潮或逆境、失败时,运用“屈”的智慧,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反之,该屈时不屈,去伸,必然遭到沉重打击。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著作《周易》提出“潜龙勿用”的思想。即在一定条件下,寻找时机,卷土重来。孔子在《易系辞》中,则以尺蠖爬行与龙蛇冬眠作比喻,进一步解释什么叫“潜龙勿用”,他说:“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这些道理告诉我们,屈是伸的基础,不会屈就不可能伸,经受不了委屈的人,最终也成不了多大的气候。
中国古代的名将韩信,家喻户晓,妇孺尽知,其武功盖世,称雄一时。他还未成名之前,并不恃才傲世,目中无人。相反,倒是谦和柔顺,豁达大度。
有一天,韩信正在街上行走。忽然,面前拥出三四个地痞流氓。只见他们抱着肩膀,叉着双腿,趾高气扬地眯着眼睛斜视韩信。韩信先是一惊,随即便抱拳拱手道:“各位仁兄,莫非有什么事吗?”
其中一个撇了撤嘴,怪笑道:“哈哈,仁兄?倒挺会说话,哈哈,我们哥儿们是有点事找你,就看你敢不敢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