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可有具体的吩咐?”
夏守忠垂首道:“并无。”
“那便好,替朕回奏太上皇,朕知太上皇心思,贾芸此子朕会用,但也会盯着他,请太上皇放心便是。”
“奴婢一定据实回奏。”
夏守忠躬身答应着。
内心暗叹。
若两年前,太上皇说看不懂某人,皇帝一定就表示不再任用。
而贾芸之事,太上皇其实是在委婉表示反对重用,结果皇帝丝毫不放在心上。
人还是用,所谓盯着,无非就是盯着。
这位皇帝相当多疑,很难信任某人。
但只要他信着的,就一定会全力以赴的支持。
这皇帝就是这脾性!
贾芸已经通过了皇帝的考验,有资格得到隆正帝的全力支持。
太上皇的疑惑,皇帝根本不放在心上。
根据冯唐的奏报,贾芸的练兵之法确实高妙,也擅长经营,管理。
但也就是如此了。
一两千伙计护卫能怎么样?
九成以上都不在京,主动派驻在京城之外。
一二百伙计,在京城能造反?
三十万京营禁军是干什么吃的?
这么强大的皇朝和百万大军,怕一个有一两千伙计的车行和书局东主?
有这么虚吗?
再者说,根据冯唐的奏报,贾芸也不是没有缺点。
他的车行伙计勇武敢战是真的,但手段单一,防弓矢远程兵种的袭击手段很差,防骑阵,防步兵阵战的水平也很差。
只是一伙半大孩子,被贾芸以恩义感动,加上吃的好,练的苦,又有牢固大车结阵相助,这才迸发出强大战力,最终击败了不擅长破阵的东虏轻骑。
隆正帝一开始也是惊诧于贾芸的练兵和统帅之能,两千伙计破三千披甲虏骑,简直是神迹。
叫人心生忌惮都是难免。
经过冯唐的详细奏报,贾记车行的优点长处和短板也是都充分暴露了出来。
看来贾芸还是有相当多的不足之处。
只是天生聪明,叫他自已鼓捣出了一支悍勇敢战的伙计部下,又适逢其会,凑巧击败了虏骑。
若不是朝廷需要,人家的伙计和车行还在各州府间跑买卖。
训练习武,也是要保护车行货物。
几千伙计和护卫,分散在几十个州府二三百个县。
漕帮三十万人,朝廷也没有畏惧害怕。
毕竟这些人不能和正规军比。
车行也是一样,贾芸机缘凑巧练出这些少年,战斗力也确实不俗,但也就只能说是机缘凑巧。
隆正帝也不仅仅是听冯唐一面之词。
在场的几十个将领都被垂询过,说法和冯唐大同小异。
贾芸有才,严格意义上也是有私兵,但不足为虑。
毕竟运输任务刚完成,车行恢复接单货运,大量的伙计护卫又分流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