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那时候,谁也不好说伊拉克会不会对科威特用兵,毕竟在两伊战争中,科威特也能算是伊拉克的盟友,多数人以为伊拉克仅是威胁,逼迫科威特做一些让步罢了。
等到伊拉克召见美国大使时,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留给罗伯逊等人的时间不多了。
如果李默不进入,虽然来不及做空,不过能从容地将股票套现出来。事实前世时,在这次日本股指暴跌中,老虎等基金获利并不多,主要就是时间太仓促了。
因为李默的进入,事态严重了,一起虎虎视眈眈地想吃掉李默手中的资金,生生将日经指数抬高到了三万三千三百多点,这导致了几种情况,他们大量资金套在各支股票上,股价也被他们抬高,套现不易,有许多公司还吃掉了李默抛出来的空单。
前面是各个基金,后面多少还有着美联储的影子,于是可能前方,美国那个女大使有意地将萨达姆拖了几天。
可也只有几天……
夜长梦多,拖得久了,科威特万一害怕了,向萨达姆妥协,战机也就错过了,而且妥协说不定还会带来另一个更糟糕的后果,欧佩克各国不得不配合伊拉克减产,抬高油价,那么无疑会让本来就被信贷危机拖累的美国经济雪上加霜。
时间不多,于是出现日本股市一片兵荒马乱的景象。
李默隐身在魔都,遥望着日本与中东……美联储的官员也在审视着李默这次操作。
他们同样也给了李默一些诠释。
伊拉克与科威特去年就在扯皮,同样,去年科威特就开始有意增产了。
伊拉克欠下的债务,以及眼下糟糕的经济状况,更是众所周知的,稍稍打听一下,便能听到。
只要脑洞开得大,去年就能做一些精确的判断。
可能李默今年春天做出了一些判断后,这才将大量资金疯狂地带到了日本。
为什么是八月,道理也简单,到了年底,伊拉克必须要偿还一些贷款,贷款不还,最少得还掉利息吧。
想要年底还贷无压力,就必须得八月出兵,那么九月油价便会暴涨,有两三月高价油的出售,伊拉克年底偿还贷款就没有太大压力了。再晚的话,即便出兵科威特,伊拉克年底还贷,还会有很大压力。况且都出兵科威特了,其他债务国如沙特,还会宽恕伊拉克的债务?
然后到了七月上半个月,李默还有点拿不准,否则这次李默盈利会更丰厚。
这才有了李默的套现,与老虎等基金的缠斗。虽然略有些损失,相比于即将来到的收获,这点损失是值得的。即便判断失误,这点损失李默同样能承受得起。期货本来就是一场赌博,谁敢说每次操作一点风险也没有?
欧佩克会议开始,同时李默也让郝立克派出许多人手,前往中东打探消息,当然,伊拉克没有暴露出他们想入侵科威特野心之前,不会有人注意的。
这些人将欧佩克会议的种种消息迅速反馈给了李默,李默这时候才断定,伊拉克将要对科威特用兵。
于是李默让几家基金迅速抛出各种中长空单,甚至连同中国政府都沾了光,中行带着大量外汇,提前进入了石油期货市场。
两伊战争中,之所以从81年最高时每桶39美元节节下跌,到了86年时,几乎都在15美元上下浮动,高时不过21美元,低时能达到十一点几美元。主要就是沙特与科威特这两个狗大户在增产。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更要命的科威特南边就是沙特,沙特面积不小,是亚洲第三大国家(苏联解体后被哈萨克斯坦挤到了第四位),是伊拉克的好几部,然而多是沙漠与戈壁地带,人烟稀少,比伊拉克人口数量还要少。如果伊拉克想对付沙特,同样是分分钟的事……
一旦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会对国家原油价格产生多大的冲击?
国际原油价格必然节节攀高,那么对极度贫油的日本经济又会产生多大的冲击,况且日本股市又被大伙吹起了一个特大的泡沫。
有的人叹气。
他们还不知道李默这次做空后就撤出日本市场了,因此在他们想法里,还没有到决出胜负的时候。毕竟再聪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只是一起罕见的特发事件,正常情况下,想要在风险市场上赚钱,还得靠智慧,也要靠手中的力量。李默为了不让人抓把柄,加上背后的中国力量不强大,不得不“遵守法律”,罗伯逊背后则是强大的美国,可以肆无忌惮的去操作,若是僵持下去,李默所赚的钱,说不定还会被罗伯逊一点一滴地“拿走”。
不过这事儿……想想也让人窝心哪,这么多人在出谋划策,还有这么多资金可以动用,各种正规与不正规的手段,居然败给了李默一个人。
美国就像岳不群一样,不管他们是什么德性,都喜欢打着一个正义的旗号。这种虚伪伪善的外交策略下,美联储当然不便出面了。
而且到了这时,即便出面也不管用了。
格林斯潘说:“罗伯逊小视了这个青年,更不应当与他交恶的。”
从各种迹象来看,即便现在,李默对美国还是抱着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