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最彻底的改运方法 > 第4条法则 立即行动法则拖延让人一事无成(第2页)

第4条法则 立即行动法则拖延让人一事无成(第2页)

我们多数人常犯的毛病,就是不肯再试几次。

以下是一个人的经历:

1832年,他失业了。同年,他竞选州议员落败。

1833年,经商失败。

1834年,当选州议员。

1835年,丧偶。

1836年,患精神衰弱症。

1838年,竞选州议会议长落败。

1843年,争取党提名竞选联邦众议员未成。

1846年,当选众议员。

1848年,党再度拒绝提名他为众议员候选人。

1849年,争取国有土地管理局局长一职被拒。

1854年,竞争参议员落败。

1856年,争取党提名为美国副总统候选人未成。

1858年,竞争参议员再度落选。

1860年,当选为美国总统。

这个人就是美国人都敬仰的总统——亚伯拉罕·林肯。

千万不要以为失败是永久的,你要把失败当作是迟来的成功。像林肯这样坚持不懈、奋战到底的人,胜利终会来临的。

宁可做错,不可不做

企业管理中,决策肯定会存在风险,我们经常陷入“宁可不做,千万别错”的论调中。

IT老英雄王安在童年的时候经历了这样一件事情:

他6岁的时候,在路上捡到一只活的小麻雀,欢天喜地拿着往家赶。

到了家门口,想起母亲不喜欢这类小东西进房间,于是就将小麻雀放在家门口,进屋去请示。妈妈竟然破例同意了!王安急着去拿他的宝贝。不幸啊!他看见小麻雀已经在猫的嘴里了。

王安小小年纪受到如此重大打击,促使他6岁时就立下志向:任何事做了再说,千万不要先请示汇报。

现实是,一个人做得越多,犯错的次数就越多,挨骂的次数也就越多。并且由于事物的多面性,可能你认为正确的,他人以为是谬误。世界上没有绝对正确的东西,阳光的背面是黑暗。多做多错,理之必然。曾国藩曾云:“名满天下,谤亦随之。”不做不错,因为错的对象都不存在了。

毛主席在《矛盾论》中一再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现代的说法是,人要有积极的心态。

美国总统小布什的就职演讲有这样两段话:

“正处于鼎盛时期的美国,重视并期待每个人担负起自己的责任。鼓励人们勇于承担责任不是让人们充当替罪羊,而是对人的良知的呼唤。虽然承担责任意味着牺牲个人利益,但是你能从中体会到一种更加深刻的成就感。

在生活中,有时我们被召唤着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事。但是,正如我们时代的一位圣人所言,每一天我们都被召唤

带着挚爱去做一些小事情。一个民主制度最重要的任务是由大家每一个人来完成的。”一个企业何尝不是如此。只有每个人恪尽职守,担负起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卡住每一个细节,这个企业才是有生命力的。

在人生的长河中,你不愿主动地去做一些事情,看上去你没有损失什么,但实际上你在原地踏步,你的精神天天在萎缩;你天天听到别人的成功与失败,就是与你无关。当你勇敢地面对生活与工作中的每一个难题时,不回避,你失去的是狭隘的小我;当你跨过这些问题时,你会感觉到自己的成长,还会感觉到天地的宽广,人生的意义。

19世纪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说:“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于能知,乃在于能行。”没有行动,一切目标、计划都将落空,成功也就无从谈起。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见行动是完成计划、奔向目标、获得成功的保证。就拿学习汉字来说吧,国家语言委员会颁布的2500个常用字、1000个次常用字和420个非常用字,总计为3920个字。一天学会10个,一年时间就基本掌握了。

什么是行动的保证呢?行动主要靠自己来保证,任何外界的压力只能是暂时的。与人的自觉行动相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兴趣,包括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二是习惯;三是意志,它是人的理想、信念、情感、需要的合金,坚强持久的意志便是毅力。兴趣、习惯和意志三者往往是综合起作用的。多数情况是从间接兴趣出发,比如,有些人对学习本身不感兴趣,但对考大学、获得大学学历感兴趣。因此,也投身于学习,久而久之便养成了爱学习的习惯。当学习太苦太累时,当学习令人感到枯燥厌倦时,当学习压力大产生畏难情绪时,当学习成绩不好自信心不足时,当心境不好、情绪波动无心学习时,都需要意志力。

为了保证自己的行动有益有效,有始有终,应注意以下三点:

迈出第一步。凡事开头难,迈出第一步便是行动的开始。眼是懒蛋,手是好汉,一些看似很难的事,真正做起来就不那么难了。因此,迈出第一步很重要。美国的希尔博士在他所著的《人人都能成功》一书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63岁的老太婆菲莉皮亚夫人,决定从纽约市步行到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市去,这段路程大约相当于从北京至香港的距离。当她到达迈阿密时,记者问她是如何鼓起勇气徒步旅行的?她回答说:“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气的。”“我就是迈出一步,再迈一步,不停地迈,就到这里了。”在这段故事中,从纽约徒步到迈阿密是菲莉皮亚夫人的目标,一步接一步地走是她的计划,然后迈出第一步,再迈第二步、第三步……这就是她的行动。如果她不去“迈步”,她就永远也不能到达迈阿密。立即行动。许多人有一种惰性,做什么事情缺乏一种只争朝夕的精神。结果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为了克服这种惰性,做事情应该雷厉风行,凡属看准了的事就立即行动。同学们一定都熟悉并敬佩美国那位使黑奴获得解放的林肯总统,你可知道他怎样雷厉风行做事的吗?青年时期的林肯,在同别人合伙开店铺时意外地从废物堆里捡到一部《足本法律评注》,读完这本书以后,林肯受到了启发,他给自己确定了目标——当一名律师。为此,他穿越草原,到20英里(1英里≈1。6公里)外的春田镇向一位律师借阅其他法律书籍。他刻苦钻研,心无旁骛。白天,他在小店的榆树下看书;晚上,他用废料点灯,在制桶店里读书。无论何时何地,他的手中或腋下总有一本法律书籍。有一天,一位叫曼塔·葛拉罕的人对林肯说:“若想在政界和法律界发迹,非懂文法不可。”林肯便立即询问到哪儿去借这类书。当他听说6英里外的农夫约翰·凡斯有一本《科克罕文法》之后,便立刻戴上帽子去借书。就是靠这种立即行动,林肯很快成为一名出色的律师。

雷打不动。人的行动容易受主客观因素的干扰,或中断、或放弃,造成前功尽弃。要使目标能得以实现,必须确保自己的行动雷打不动,天天如此。古人云:“苟有恒,何须三更睡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齐白石画的虾,栩栩如生,清润透明。他曾说:“余之画虾已经数变,初只略似,一变逼真,再变色分深浅,此三变也……几十年才得其神。”正是雷打不动的行动准则才造就了他那炉火纯青的画艺。齐白石给自己定的规矩是每天作一幅画。在他过90岁生日的时候,因为客人多,没有腾出时间作画,就第二天多画一幅补上。如果你不想做一个庸人,不想做一个被别人轻视、歧视、压迫的人,不想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都是累赘的人,那么,你就应该给自己确立发展目标,制定达到这些目标的计划,并且用实际行动来保证计划的完成,目标的实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