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如此,如果一开始就有好的自我心像,便会有勇气尝试成功,而一旦取得成功,又再一次获得自我认同,提升自我价值感,即巩固了良好的自我心像,为下一次成功打下了基础。
人的内心真的很神秘,有些想法会使人走向成功,也有一些坏的阴影会使我们越来越远离成功。
很多时候,人生的纸龙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我们自己一点一点编织而成的。
西方有句名言:“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他的为人。”此语概括了人生的全部内容,道尽人间百态。人内心的想法可以通过其行为不折不扣地反映出来,所有思想都汇集在一起,便形成了其独特而丰富的人格。如同没有种子的发就没有禾苗的茁壮成长一样,人们外在的言行举止都是由内心隐藏的思想种子萌而来——无论是自然行为,还是人类刻意为之,这一点都毫无例外。如果说行为是思想绽放的花朵,那么快乐与痛苦就可以被看作是思想结下的果实。
因此,收获快乐还是痛苦,全部取决于自己的思想。思想造就出个性,一念之间往往决定一生的命运。如果人心包藏歪念,痛苦就会接踵而至,犹如车轮一样碾过;如果心诚意正,快乐便如影相随,永远陪伴左右。
很多时候,当我们身处恐惧时,使我们更加恐惧的并不是生活中的某些事物,而是指导我们行为的思想。
有个国王非常残忍,不只经常草菅人命,甚至在每次处决死刑犯时,他都将之视为一种刺激和娱乐,想要不断尝试更新奇的花样。
一次,有一位犯人被告知自己第二天将要被处以极刑,行刑的方式是在他手臂上割一个5公分大的伤口,让血一滴一滴慢慢流,直到他遍身痛苦,鲜血流尽为止。
犯人听了惊恐不已,要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生命流逝,这简直比五马分尸更加残忍。犯人百般哀求,但国王却无动于衷。
隔天一大早,这名犯人被带到一个小房间中,并被五花大绑,牢牢地锁在一面墙壁上。墙上有个刚好可以伸进一条手臂的小孔,刽子手把他的一只手从孔中穿到墙的另一面,让犯人看不到自己的手。
接着,犯人感到一阵灼热的疼痛,刽子手在他的手臂上割开一个洞,并且在地上放了一个瓦罐来盛血。
“嘀嗒……嘀嗒……”鲜血一滴滴地滴进瓦罐中,四周安静无声。墙壁这边的犯人听着自己的血滴进瓦罐中的声音,一会儿就感觉像是过了一个世纪那么长。他觉得全身的血液都在朝着那只手臂涌去,像瀑布一样,越来越快地流向地上的瓦罐。
不一会儿,他觉得身体越来越冷,意志也随着鲜血消逝了;他手脚发软,整个人瘫了,挣扎了几下就死了。
而在墙的那一边,他手上的那个小伤口早就不流血了。刽子手在靠近墙壁的桌子上放着一个水瓶,那些“滴嗒滴嗒”的声音其实是水瓶中的水通过漏斗管子滴进瓦罐里的声音。
国王这次玩的花招叫做“心理暗示”。他用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让犯人自己杀死自己。
就好像每个人都知道在完成自己的目标之前,多多少少都会遇到困难,但却不是每个人在碰到困难时都会思考:这个困难,到底算不算是“困难”?困难到底是不是困难,必须动手去做才会知道。如果你只会在一旁空想,那么这个世界对你而言,将会是个被重重“困难”包围的可怕环境,而你,永远也无法破除困难,往前再走一步!
最可怕的是,当你一直空想时,你可能会把原本不大的恐惧或困难扩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芸儿·维荷曼曾说过:“把室内的灯打开后,我们不禁怀疑,黑暗有什么好怕的。”
是的,当你把一切看得清楚明了时恐惧感就会自然瓦解,但是万一缺少了赶走黑暗的这盏灯,你该如何驱除心中的恐惧感呢?
有两个人结伴穿越沙漠。走到半途,水喝完了,其中一个因中暑而不能继续前行了。同伴把惟一一支枪递给中暑者,再三吩咐:“枪里有5颗子弹,我走后,每隔两小时你就对空中鸣放一枪,枪声会指引我前来与你会合。”说完,同伴满怀信心地找水去了。躺在沙漠中的中暑者却满腹狐疑:同伴能找到水吗?能听到枪声吗?会不会丢下自己这个“包袱”独自离去?
夜幕降临的时候,枪里只剩下一颗子弹,而同伴还没有回来。中暑者确信同伴早已离去,自己只能等待死亡,想像中,沙漠里的秃鹰飞来,狠狠地啄瞎他的眼睛,啄食他的身体……终于,中暑者彻底崩溃了,把最后一颗子弹送进了自己的太阳穴。枪声响过不久,同伴提着满壶清水赶来,找到了中暑者温热的尸体。
很多时候,打败自己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本身,就像那位中暑者,他不是为沙漠恶劣气候所吞没,而是被自己狭隘的心理所击毁。
无独有偶。我们再看一个类似的例子。
日本相扑名将河野小川,在他相扑生涯的鼎盛时期,可以说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可是,在一次区域性的对抗赛中,却输给了体坛小将佐藤慕新而且输得很惨。
原来,二人刚一搭手,实力占着绝对优势,气势汹汹的河野小川就踩住了自己因疏忽而垂落过长的腰带头一种特制的布条腰带,没等佐藤慕新接招,飞扬跋扈、取胜心切的小川就自个跌倒在慕新的胯下,而且摔伤了膝盖骨和肘骨……名噪一时的相扑骁将,就这样因为自身的原因提前退出了相扑的舞台。原本,胜败乃兵家常事,但河野小川的失败就败在他自己。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是父母的给予和上苍的恩赐,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这仅有的一次生命,我们应该珍惜,不要轻易把自己打败。
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首脑人物李·艾柯卡,当初在福特汽车公司当职员时,曾因工作不被信任而遭辞退。也就是这次辞退,大大激发了他的自尊心,从此奋起,终于事业有成。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蔡尚思在年轻的时候也曾多次失业,一次被解聘后,他无事可干,便一头钻进了南京图书馆,利用一年多时间翻阅完数万卷的历代文集,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为他日后的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因此,他的朋友称他“这段生活与其说是失业,还不如说是得业”。
安徽省涡阳县的刘玉霞,1983年高考落榜后,回到家乡务农。她发现这里的农民仍沿袭传统的耕种模式,走着低效农业的老路。她决心要改变这种现状。一年后,凭着她的文化知识和钻研精神,她被镇里招聘为科技主任。一年又一年,她坚持不懈地向农民播种科学思想,传授新知识新技术。辛勤地劳动终于结下了丰硕的成果,她培养和扶持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科技示范户,科学思想和技术终于在家乡古老的土地上扎下了根。1995年9月4日,在北京怀柔举办的’95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上,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姐妹们介绍了今日中国农家女的成长、困惑和追求。
无数的实例证明,不管是战场、商场,还是情场,人们面对的劲敌往往不是对手,而是自己。只要你不放弃,你的手中就有了能使你走出阴影的明灯。
切勿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