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女主三国的 > 第136部分(第2页)

第136部分(第2页)

……

这一切,被侍中杨琦看在眼里。一次,见旁人没有注意,杨琦就对献帝说:“依臣看来,贾诩虽然名为李傕心腹,其实还是对陛下忠心耿耿的。而且臣还发现,贾诩与李傕之间存在矛盾。如果有可能的话,陛下应该把贾诩拉过来。”

杨琦正说着呢,贾诩就到了。献帝屏退左右,对贾诩说:“适才杨侍中举荐于卿。据联观察,贾卿确实怀有一颗忠贞之心。故联希望贾卿能够想出好办法,救联一命。”

贾诩听了,伏拜于地,道:“这是自然。为臣者,必当为君分忧。陛下放心,臣自当尽力。”

……

过了几天,皇甫郦谒见献帝。献帝知道皇甫郦极善言辞,跟李傕又是同乡。便让皇甫郦去给李傕和郭记两边讲和。

皇甫郦奉诏之后,到郭汜军营,见了郭汜,要郭汜放出满朝公卿。郭汜说:“如果李傕放了天子,那么我就放了公卿。倘若李傕不放,我也不放。”皇甫郦又来见李傕。道:“今日此来,所为非他。前日晋见天子,天子因为我与你同乡,故诏命我来劝说你与郭汜。郭汜那边我已经去过了。他已经答应,这边一放天子,他那边立即就算放出公卿。你觉得怎么样?”

李傕道:“郭汜岂能与我相提并论?我有击败吕布的大功,郭贼乃盗马贼出身,居然还敢劫公卿,与我相抗。此气难忍,我誓杀郭贼。打到现在,郭贼已经不行了。而我方正占上风。岂有占上风而不追穷寇者哉?”

皇甫郦道:“其实话也不是这样说。古时候有后羿,自恃善射,最终不免灭亡。近时候有董太师,兵强马壮,天下皆知。吕布受其恩而反目相向,须臾之间,董太师便头悬国门。此正所谓刚不可久,柔不可守的道理。如今将军身为上将,持钺仗节。将军的子孙宗族,皆有封赏。将军蒙受皇恩不能说不碍。将军岂能与郭阿多一样,做那不义之蠢事?”

李傕大怒,拔剑骂道:“莫非天子是叫你来骂我的吗?信不信我马上就斩了你的狗头!”李傕身边的骑都尉劝道:“将军且慢。倘若杀了皇甫郦,那郭汜定会将我军斩杀天使之事,大肆宣扬。到时候诸侯都帮他,于我军似有不利。”

李傕这才稍稍平息了怒气。一旁贾诩转出,连拖带拽,把皇甫郦弄了出去。

……

李傕这边的士兵,大部分都是西凉人,里面还有很多的羌兵。皇甫郦在李傕这里受了一肚子气,出门之后,就利用自己也是西凉人的身份,散文流言。说:“李傕谋反,劫持天子。凡是跟随李傕的,都是十罪不赦。到时候一定会被诛灭九族。”西凉兵们一传十、十传百,弄得军心大乱。

时间一长,流言就传到了李傕这儿。李傕大怒,派出虎贲王昌追杀皇甫郦。而王昌这个人,对于时局的看法正好跟皇甫郦一致,因而就自己给皇甫郦漏了一下风声。皇甫郦跑了。王昌则向李傕回报,说是没有追上。不知道皇甫郦往哪个方向去了。

……

正所谓风助火势、火助风威。流言一起,就很难制止。贾诩跟羌人较熟,这边就对羌人说:“当今天子,知道羌人素来忠义。倘若你们不助反贼李傕,自行归乡的话,日后定有重赏。”那些羌人正对李傕没有封赏他们满怀怨气,听贾诩这么一说,就纷纷将兵马撤走了。

羌兵一走,李傕兵力大减,就有些慌了神。整日整顿军务,生怕郭汜来攻。贾诩看在眼里,又偷偷地对献帝说:“李傕如今整日担心,因担心而十分谨慎。陛下可以立即封赏李傕,他在高兴之余,必然露出破绽。届时可图大事。”

献帝听了,采纳其计。立即传诏,封李傕为大司马。李傕得诏,大喜,感叹道:“这一定是女巫为我做的法事显灵了。”

第二卷 第205章 小匪调停

第205章 小匪调停

李傕被封为大司马。异常高兴,当即重重地赏赐了女巫。李傕的士兵将领瞧在眼里,心中大为不快。骑都尉朱元说:“我等出生入死,每日与郭汜浴血奋战。在他的眼里,我等反不及一个女巫!”亲兵校尉宋果说:“何不杀了这厮,救出天子。或许天子会看重我们。”朱元道:“不错。我早就忍不下去了。这样,今晚你于中军放火为号,我自引兵接应。”

于是,二人分头下去安排,邀约人手起事。却不料被邀约的人当中,有人去报告了李傕。李傕大怒,当即下令,把亲兵校尉宋果抓起来杀了。

朱元引兵在外,看看到了二更天,中军却没有号火。恰此时,李傕率兵出营,正遇朱元。双方于寨前混战,直打了一个多时辰。最后朱元不敌,掉头逃跑了。

李傕与郭汜交战,原本李傕占优。因为皇甫郦的流言、贾诩的分化,再加上朱元、宋果之事。李傕实力大损。几乎每有交战,都处于下风。

这日,忽有一报,说是陕西来了一军,领军之人自称杨奉。说是要与李傕和郭汜讲和。且声明,哪一方不愿意讲和,就打哪一方。

李傕原本已经打不过郭汜了,正在焦急之中。当下李傕便派人到杨奉军中,承诺自己愿意讲和。这边李傕一承诺,那边郭汜就下不来台了。因为早在皇甫郦讲和的时候,郭汜就曾经放出过话,说是只要李傕释放天子,他就会释放公卿。那时候郭汜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正义和无奈,没有料到今日。

于是,双方言和。杨奉到郿坞拜见圣驾。请天子归长安。献帝欣然答应,道:“朕思归久矣,仗卿之力,今得此还,实乃万幸。”当下诏封杨奉为骠骑将军。

……

却说那杨奉,本为一流窜的土匪。那日窜到长安附近,正好遇上败退而逃的朱元。双方仓促交战。由于朱元的人马长途奔驰,人疲马乏,最后败了。朱元被擒。杨奉在审问了朱元之后,就得了这么个主意。如若调解成功,自己就能从此摆脱土匪身份,说不定还可以当大官。

要成功地调解,需要的只是一种威慑的力量而并非真实的战力。这个好办。抢百姓就行了。很快,杨奉就在附近城寨抢了数万百姓。接着,就开到郿坞劝架来了。

果然,几万人马在远处那么一站,李傕首先就怂了。而李傕这方答应了和解,郭汜也不得不答应。这件事里面,最高兴的并不是献帝而是杨奉。

杨奉拿了些酒食出来,让这边的天子那边的公卿进食。本来,杨奉还应该犒赏三军的,但杨奉却没有那么多的东西了。随后,杨奉亲自偕圣驾出了郿坞。李傕释放出原来的数百御林军作为仪仗,护驾而行。

另一边,郭汜也放出了满朝公卿。公卿们谒见圣驾,不胜唏嘘。很耽误了一段时间,才启驾东行。

……

杨奉的所谓大军,原地不动的时候倒是看不出什么异样。这一行军,可就露了馅了。刚开始的时候,李傕、郭汜的心思都用在对方,浑没注意到杨奉有什么不对,也没去想想杨奉到底是会哪里钻出来的。

李傕、郭汜同样需要拔营回长安。而这两人,经过长期的交战。相互之间的信任已经消失殆尽了,留下的就只剩下了猜疑。谁先走,谁后走。先走的那支军队会不会在路上设下埋伏,后走的那支军队会不会趁势攻击对方的尾部?

敌不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