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女主三国的 > 第168部分(第2页)

第168部分(第2页)

北边刚一平息,南边于禁就到了。于禁这边不同了,不再是对峙了。要说起来,为什么于禁的南边会比北边晚到呢?那是因为,于禁这边是投入要战斗的。因而,在即将投入战斗之前,于禁就事先下令,让士兵休息了一会儿。因为休息了,所以,他们就比绕道北面的那两千士兵晚到了一点。

同时,也不需要再次说明,于禁这边的士兵体力是充沛的。三千人早就散开,突然出现。一出现,就挥刀杀了上来。而在会稽军队的南边,最外围的,乃是那三千吴郡士兵。

……

田兰曾经说过,要尽量的少杀人。什么叫尽量少杀人呢?也就是说,应该比前面刚刚过去的战役少杀一点。这里说的并不是具体的人数,而是一种比例。最近刚刚过去的战役共有两场,一场是杀六千三,俘虏七百;另一场是全歼六千。也就是说,前面一场杀死敌兵九成,后面一场十成。

因此,田兰说,这一次,对会稽的军队要尽可能的少杀。意思就是说,不要再杀死九成了,最好只杀七、八成;如果能够只杀五、六成,那就更好了。

第二卷 第247章 三面受敌

第247章 三面受敌

甲队曾经有千人战三万的辉煌战绩。但客观地说,还不能说明问题。那时的三万平原兵,乃是从各县东拼西凑来的,指挥不统一,步调不一致,是没有什么战斗力的。此时的会稽士兵,则是一支正规的军队。因而对于于禁来说,率三千兵,杀往这一万多会稽士兵,是不需要考虑少杀的问题的。正常情况下,无论怎么杀,都不大可能一下子把敌人杀光。于是他们就冲上来了。严伯虎的三千士兵还没有反应过来,一个个就成了刀下亡魂。

这个时候,出现了一点状况。就是严伯虎这三千士兵,与会稽士兵并没有挨着,而是隔了一段距离。产生这样的情况是自然的,就是源自统属不同的原因。士兵们统属不同,很自然地就会有一些带有地域性特点的习性,对于非同一习性的其他部队士兵,就不怎么客气。因而,统属各异的部队在一起的时候。往往就会隔出一段距离,以减小士兵之间发生摩擦的机会。

三千吴郡士兵没有一人逃跑,可以称得上英勇。其实他们也并不是不想逃跑。他们都是正常的士兵。而正常的士兵,就不可能一开始就想逃跑。士兵总是要战斗的,因而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战斗。只有在战斗不利的形势下,滋生了恐惧,然后才会有逃跑的想法。三千吴郡士兵战斗了,然后他们就死了。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得出战斗不利的结论,还没有来得及恐惧,他们就死光了。

田兰士兵惊人的战斗能力是造成这场快速杀戮的根本原因。另一个重要的原因,自然是因为吴郡士兵的疏忽大意。吴郡士兵,包括旁边的会稽士兵在内,都没有想到南面会有敌情,更没有想到南面来的军队说打就打,跟北面和西面完全不同。士兵们普遍还没有拔出刀来,三千就死掉了两千。剩下惊慌失措的一千吴郡士兵,当然很快就被消灭了。

如果没有那个间隔,于禁肯定会继续杀过去的。但是,有了那个间隔就不同了。战斗的中途就必然出现了停顿。而边上的会稽士兵也完成了拔刀的动作。

因为这个停顿,于禁就改变了主意。于禁下令:“原地待命!”

……

原地待命之后,距离会稽军队有多远?也就是二、三十步的距离。原来的吴郡士兵与会稽士兵是友军,这个距离足够了。但是,现在吴郡士兵换成田兰的士兵了,不是友军了,这样的距离明显不够。

为何于禁不下令退开一点呢?于禁倒是这么想的。但这个时候不能退。距离敌军过近。退后,很可能会招致敌军的追袭。因而,只要不往前进。就只是原地待命。

那这个距离太近了又怎么办呢?于禁就没有办法了。于禁就得这样。距离太近,对于禁来说,确实是一个问题,但是对于会稽士兵又何尝不是。会稽士兵们可是亲眼看见田兰的士兵眨眼之间就杀了三千人的。虽然说处于南沿的会稽士兵们都拔出了兵刃,但他们握刀的手,明显有些颤抖。他们怕了。

怕了会怎么样?怕了就会往后退。当然,这是没有命令的情况之下的后退。不可能退多远。在他们的身后,还有无数没有看见厮杀战况的一点也不害怕的士兵。那些士兵是不会主动退开的,而只能由南沿的士兵向北拥挤。

南沿的会稽士兵因为害怕,退了,挤了。二三十步的距离,拉大到了八十多步。虽然说距离仍然不够,但感觉上却好多了。然后那些害怕的士兵就不再挤了。整个会稽军阵的南沿,获得了短暂的平静。

……

自二三十步的距离,拉大到八十多步,这指的是会稽军队的南沿与南面于禁所率三千田兰士兵之间的距离。多出的五十多部,纯粹是由于会稽南沿士兵向北拥挤所造成的。他们向北退让的距离有些过大了,以至于会稽军队不能完全消化这样的拥挤。会稽军队的北沿士兵,就被迫地向北前进了三十来步。

北面还有两千田兰士兵呢。这两千士兵,并没有进攻的命令。但并不等于说没有命令他们就不会进攻。在他们受到威胁的时候,在他们受到挑衅的时候。他们就自然拥有进攻的权利。原本,他们与会稽北沿士兵的距离为四百步。现在会稽士兵前进了三十步。四百步减去三十步,还有三百七十步。三百七十步的距离,那是要比南面的距离大多了。但是,北面的两千田兰士兵却不这样看。他们认为,会稽士兵前进的三十步是对自己的挑衅。两名千夫长,就是这样认为的。

其中一名千夫长找到另外一名千夫长,道:“哎,这个,敌军前进三十步,我军是不是应该上去?”另一名千夫长说:“我们这边不是主攻的。我想,稍稍打一下,让敌军老实点,应该是可以的。”三言两语,就取得了一致的看法。于是,北面两千士兵就杀了过来。

这一次,没有什么突然的成分在内了。无论怎么突然的事情,以经过三百七十步距离之后,就不再突然了。因而,会稽北沿士兵有了充分的准备。包括拔刀的准备,分散站位的准备以及精神上的准备。

可惜,无论他们怎么准备,在绝对强悍的战力面前,还是同样的不堪一击。就这么说吧:一名普通士兵,面对赵云,会怎么样?打不过就是打不过,有准备、没准备都是一样的。会稽士兵对田兰士兵,当然没有普通士兵面对赵云那样夸张,但性质却是一样的。这时候的田兰士兵已经具有了傲视群雄的本钱。

……

王朗在哪里呢?王朗在整支会稽军队的西面。在西面的原因。自然是因为西面的田兰士兵最先出现。那么,会稽军队南面发生了战斗,三千吴郡士兵包括严伯虎在内,被歼灭了。现在,会稽军队的北面又发生了战斗。王朗怎么就不过去呢?

不是王朗不过去,而是因为距离太遥远。战争不是下棋。下棋的时候,能够眼观全局。具体的战场里面要眼观全局就难了。现在整个钱清战场的有多大?从最初始的状态来看,里面是一万三千人。那一万三千人因为道路,以及准备撤回会稽的意向,其平面形状基本上是一个东西方向的椭圆,东西长半径约为南北短半径的两倍。计算可知,南北短半径为45。5人的距离。每人的距离按一米理解,那就是45。5米。南北短向直径就是91米。东西长向直径就是182米。再加上外围的田兰士兵,方圆超过了三百米。

当然,这样的计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