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环视了一下众人,道:“备从军多年,惯经阵仗。然备天资有限,行军布阵,也只能到这个程度了。阎兄弟不要见笑啊。哈哈哈哈。其实呢,前面说的这些,也仅仅是抛砖引玉。到底如何进兵,还得凭兄弟一言而决。”
阎柔前面见刘备与众将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得热闹,似乎对自己的存在已经忽略不计了,正自感到纳闷呢。刘备突然话锋一转,倒把阎柔弄了个红脸。阎柔立即谦虚几句:“哥哥言重了。兄弟对于此战,倒是曾经有过一番思索。纵使兄弟的方案更加可取,也主要是因为兄弟熟悉情况。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而才有此效。既然哥哥已经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那兄弟也就不掖着藏着了。这就给大家说吧。”
此时,刘备这边的称呼很不规范。这是客观造成的。既定的、公认的主公,是公孙瓒。但是他却死了。因事急,需要向袁绍复仇,刘备暂代其位。这一代。就代到了现在。那个“代理”二字一直都未能取消。故此,阎柔称刘备为哥哥、田楷称刘备为玄德。都不称主公。这也是刘备私下里特别交待了的。
……
阎柔道:“我先说一下公孙度的情况。公孙度这边,连四郡三十八个县,虽然少于北平的四十二县,但是,幅员却更加辽阔。城与城之间、县与县之间的距离也要远得多。新昌的情况,大家已经知道了。一百衙役、两百巡城士兵,武装力量共三百人。实际上,公孙度的三十八个县都是这样的力量配备。再加上平冈五百,三座郡城各七百,襄平一千。共一万五千人。也就是说,公孙度有一万五千名士兵,是不能够参战的。
“那么,公孙度究竟有多少士兵呢?打玄菟之前,公孙度有兵五万。打玄菟之后,有兵七万。不过,那也是半年前的事情了。经过这半年,据我所知,公孙度又少量地招募了一些士兵。现在,除了前面说过的不能参战的一万五千士兵之外,公孙度的总兵力为八万。
“公孙度的部下,主要有两个儿子和柳毅、阳仪、李敏三员武将。但是,公孙度这个人猜忌心很重,他不放心由别人独自领兵。因此那三员武将只能跟着那两个儿子。最后的情况是,公孙度带兵四万,住在襄平;长子公孙康带兵两万,住在昌辽;次子公孙恭带剩下的两万士兵住在朝鲜。其中,公孙康、公孙恭两人均住于城外军营之内。只有公孙度本人,住在襄平城内。襄平城外军营之中,并无能够调动部队的武将。
“于是,相对于我军来说,北面,公孙度所在的方向,有敌军六万;东面,有敌军两万。以上就是公孙度方面的基本军情。不知道诸位还有没有什么不清楚的?”
……
刘备道:“很清楚,没有比这儿更清楚的了。”田楷道:“不错。幸亏有了阎司马,我们才能知道得这么清楚。”严纲则道:“那我军又应该怎么打呢?”
阎柔道:“适才哥哥说自己天姿有限,那是哥哥的自谦之语。其实,真正天姿有限的,正是兄弟。兄弟其实也没什么良策,并且,兄弟还没有学过多少兵书。兄弟的办法是什么呢?就是说出来,让大家想办法。然后,你一言、我一语,兄弟就会从中受到启发。因而,这才成就了兄弟的计谋。兄弟的计谋,就是这么来的。并非兄弟有本事。而是兄弟善纳众人之长尔。”
田楷则道:“不对吧。适才阎司马不是说过,已经有过思考了么?不妨说出来,然后我们再参详参详吧。”阎柔道:“不可。兄弟的确已经有了一个主意。不过呢,兄弟的主意是很霸道的。如果提前说出来,兄弟恐怕会束缚了诸位的思路。”
“既然如此,那就我先来吧,”刘备道,“根据适才贤弟提供的敌军情况,备以为,如果我军按照原来的计划行事,则北路我军四万对敌军六万,东路我军一万对敌军两万。两个方向士兵均少于敌军,两个方向均无胜算。故此,备以为,我军当把攻击的重点调换一下。以四万主力强攻东路的两万敌军。而剩下的一万士兵则用来防御北面的六万敌军。不知这样可否?”
公孙续道:“叔叔言之有理。续也以为,必须得调换一下主攻的方向。”严纲则道:“但是,不知道诸位注意到没有,调换方向之后,在东面,我军四万对敌军两万。战胜之后,由于双方均有伤亡,在吸纳俘虏之后,总人数不会超过五万。而我军负责阻击北面的一万士兵,那个时候已经伤痕累累,不堪重负了。估计能剩下三千人,就不错了。然后,我军合兵一处,士兵人数仍然不比敌军多,并没有压倒性的优势啊。”
田楷立即表示了同意,道:“严将军好像脑袋开窍了,提出的问题正好切中要害。若是这样的问题能够解决掉,胜利可期也。”
……
刘备想了想,道:“严将军提出来的问题,似乎很难解决。”公孙续道:“续儿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刘备逐一向众人望去。前面没有发过言的单经、邹丹、关靖也连忙说道,自己也同样想不出解决的办法。
问题就又回到了阎柔这儿。阎柔见众人有一会儿功夫没有说话了,便道:“好。看来,我的想法是对的。你们别用这种眼光看着我,适才严将军所提出的问题,我也同样没办法解决的。这样的问题,我自己也曾经想过。真的是没法解决的。”
刘备道:“难道,我军真的没有办法了么?”
阎柔道:“办法当然有。严将军提出的问题,的确不能解决。但是,那个问题的前提,就是我军实施了兵分两路、重点攻击的整体战略。可以说,这样的整体战略一旦实施,就必然会产生那样的问题。如果,我军改变一下,不实施分兵的整体战略,那样的问题就不复存在了吧?”
田楷道:“是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开始我军就改变打法,那后来的结果当然就不同了。”公孙续则问:“阎司马说的是,我军不分兵,五万士兵一齐攻打东面吗?”刘备也道:“一齐攻打东面,这个,消息肯定会走露的,北面的敌军一定会来的。而就算我军集中全力,也一定不会很快打下东面的。到时候,敌军前后夹击我军……这个,就难办了。”
好像在说蔡琰用兵的时候曾经说过,这个时代的战斗,对于来自一个方向的攻击是比较容易防守的。而对于来自两个方向的攻击,就有些狼狈了。益州的合州城,以黄忠、吕布之勇,加上徐庶之智,长期攻打不下,也就是这样的原因。因而,对于遭受敌军两面夹击,通常都是很忌讳的。
因此阎柔道:“当然,哥哥之言极是。集中兵力,只攻一面,肯定会遭受敌军夹击的。那样我军就会失败得更快。因此,我军绝不能采纳这样的整体战略。”
第二卷 第266章 整体战略
第266章 整体战略
“这……我可就不懂了。”刘备迷惑地问道,“既不分兵,又不合兵,那么怎么打呢?”
阎柔道:“怪兄弟没有说清楚。其实,并不是分兵与合兵的问题。咱们前面,无论是分兵还是合兵,都是要与敌军交战的,都是正面进攻。兄弟的意思,其实就是不交战,不正面进攻。”
“哦,这样说,我就懂了,”刘备又问,“那具体该怎么做呢?”
阎柔道:“具体怎么做,其实还是取决于敌情。兄弟所想的行动,其实有两步。第一步,是我军集中全力,分头攻战附近的县城。我想,攻占十座左右的县城吧。十座县城,每座城池的武装力量都只有三百个人。五千士兵一到,肯定会立即投降。就算是不投降的。三百人能守多长一段城墙。只消我军五千士兵散开,肯定能找到没有人的地方,爬上城墙。因而,一定会打下来,而且,基本上没有什么伤亡。这第一步,诸位以为如何呢?”
公孙续道:“不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