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算是到了万县,进入到岭缓谷宽的平安之地了。
“劳烦老师去问一问下一步的行止安排。”
第二卷 第726章 岸花复道
第726章 岸花复道
一会儿,罗忠信回转:“启禀皇上。兵部武侍郎说川江航道便利,能昼夜兼行,又能免去颠簸之苦。如果顺利的话,将于四月初一,在巴州登岸。”
“知道了。”明明是自己要打探的,但由于贵为皇帝,却只能装作漠不关心的样子。眼一扫,却见罗忠信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才道:“老师有话请讲。”
罗忠信道:“这个,臣听说,途中有一个普天下每个人迟早都要去的地方。这个,是不是,顺道去看看,只需要耽搁一天?”
“迟早都要去,有这样的地方吗?”皇帝问道。
罗忠信装傻讪笑,却不好言明就是丰都。
“下去问问,如果大家都想去,寡人也不便拂逆众人的意思。”
罗忠信告退而去。
皇帝乃先帝独子,一出生便注定要做皇帝。由于先帝英年早逝,皇帝幼时即已登基。刚一懂事,太后和太师便告知自己将承担治理天下的重任。是以每多惶恐。寻常的嬉戏打闹,被指作没有威仪;幼童的绕膝承欢,也换作聆听训示。略微长大之后,得知太后治国有方,就更加惟恐自己不行,难以继承大统。这一次,也是在太后反复催促之下,不得已,才踏上了入川之路的。
皇帝自己的名字早就忘了。本来名字是给别人称呼自己的时候用的,然而皇帝的名字却没有这个作用,有了也等于没有,谁都不敢直接称呼。久而久之,皇帝自己也忘了。哪一天要想知道,还得查查族谱才行。
以往各朝,也有用年号称呼皇帝的。但本朝不行,本朝的年号“子虚”,恰恰与“子虚乌有”的成语相近。如果以此称呼皇上,恐有大不敬之嫌疑。
当年登位之初,取年号之时,大臣们却认为“子”乃地支总纲,表示第一;“虚”乃万物造化之始,代表本原和初始。“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轻上浮为天,气之重浊下沉为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由此可知,“子虚”,即“最虚”,乃是天下最根本的,长盛不衰的,最好的东西。那时,谁也没有注意到“子虚乌有”这个成语。
二十二日傍晚,夕阳西沉,天上排满了像鹅毛一样的云彩。阳光斜射在云层,变幻出灰、黄、橙、红多种颜色。常言道,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明日定是个好天气。
好天气经常伴随着好心情。然而,这份好心情,灌县城内的吐蕃将士,全部都没有。
自川军打开城门,红日西斜,已有四个时辰过去。吐蕃将士生病人数又增加了数百,病情也加重了几分。
“**,”洛追坚参道:“看样子就算川军不打进来,病。我们也要病死。”
班智达道:“元帅,我有一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不用说了。”释迦桑布道:“我已经知道……”说到这里,释迦桑布不由得垂下了泪水。“个人荣辱事小,十万将士的生命事大。我们……我们……投降吧。”
班智达、洛追坚参闻言,也流下了眼泪。
释迦桑布写好降书,盖上帅印,封好后,交给士兵。道:“你去对川军的元帅说,川军神机妙算,我**输得口服心服。还请川军告知他们所下毒药的名字。”
一顿饭功夫之后,士兵来报,降书已送达川军,川军同意受降。至于毒药,川军则给予否认,说根本就没有下过任何毒药。
“欺人太甚!”
释迦桑布?**领兵数十载,纵横几千里,威震四方,声名远扬;今日被川军算计,全军九成中毒,这才不得不降;谁知请教毒药的名字,川军却否认下毒,完全没把自己放在眼里。释迦桑布不堪受辱,当即拔出佩剑,在脖子上一抹。
进入灌县之后,次主力军的第一件事,就是收缴所有吐蕃士兵的兵器。
雷绝招对雷招弟、言寿风二人道:“现在吐蕃士兵大都病了,就算是想反抗,也是有心无力了。但其中身具武功之人不会生病。你二人要特别留意那些没生病的。”
谁料想,收缴兵器的结果表明,十余万吐蕃士兵,竟无一人身怀内家功夫。“咦,奇怪了。”雷绝招亦道。
紧接着,是接收吐蕃军队的印信。
“怎么了?”刚跨进院门,言寿风一下子就见到地上的血人,立即闪身过去,抓腕摸脉,没有;以内力攻入,毫无反应。于是回头向雷绝招报告说:“这位,已去世多时。没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