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凤昌微微一笑,心知这些人定在禁烟局内设了眼线,在默认的同时,又便站起来不咸不淡说道:
“这上官与下官,难免会有言语冲撞之时嘛!”
崔栋奇一听,心头便是一动,连忙说道:
“那,那该不会影响到禁烟吧!”
禁烟,搁在一个月前,听到这个词,他定会满面愁容,可现在尚还不到一个月,他便深切感受到这禁烟的好处,什么是禁烟,分明就是由烟馆专卖,而烟馆只要认销了每日几百两的官烟,剩下的有再卖多少私烟,又岂是官府所能知,而且烟馆还能借官府之手查禁烟档,如此一来自然便把客人都赶到了烟馆内。
瞧着对方那副心魂不定的样子,赵凤昌哼了一声,又接着说道:
“哦,难不成你做烟馆生意的,还害怕禁烟停了……”
崔栋奇闻言连忙笑说道。
“大人,这不也是担心烟毒泛滥,心忧所至嘛,虽说在下是做着烟馆生意,可也不是说便不关心国事了!”
关心国事,你关心的是私烟吧!在私下里赵凤昌可是没少打听过,这些烟馆没有一家不卖私烟的,甚至不过一个月,其私烟贩卖远多少官烟,官烟每天不过万五两,而私烟却也是这个数,而且未来也会不断增加,若是论起来,这禁烟反倒是成全了烟馆的好处。
唐子然的这一招啊!
心下冷冷一笑,赵凤昌便习惯的打着官腔说道:
“烟毒之祸,坑民祸国久矣,岂能任其泛滥!”
听他这么一说,崔栋奇便松一口气。
“大人,照您这么一说,即使禁烟一事,看来是不会半途而终了,我等还需配合官府行以禁烟,是不是这个意思?”
赵凤昌点点头,官腔变得更重了。
“你这么想就对了。好了,就到这儿吧,我还有公事要办。管家,送客!”
说着他转身走出,只留下一头雾水地崔栋奇在那站着。
离开堂厅的赵凤昌返回书房后,他又一次看着书桌上的条阵,这是他准备交给香帅的,而条阵上的内容,写的同样还是禁烟的,更准确的来说,是在唐子然的“包商”上加以监管的禁烟。
今日于禁烟局目睹香帅的一番勃然大怒后,原本就对禁烟局这块肥肉念念不忘的赵凤昌再一次心思浮动起来。
禁烟局是块肥肉,这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仅只是三镇烟锁每月便需包销四十万余两的烟土,而那些烟土内掺料半数,细细算起来每月烟利至少有半数,若是能委以禁烟局总办,那可是给个巡抚也不能换的肥差啊!
若是搁先前,赵凤昌不会冒然行动,但今天香帅的一番大怒,却让他看到了机会,若是不抓住这个机会,这块肥肉不知会落在谁人身上。
“子然啊!”
感叹一声,又一次拿起条阵,赵凤昌仔细看着加强监管的条条框框,这是既借鉴了唐子然的特许商中的监管,又借鉴了官盐监管,看起来是面面具到,但赵凤昌却知道,这监管之中却有着数不尽的油水。
“莫怪老兄啊!”
又一声感慨后,赵凤昌的唇角微微一扬笑道。
“说来老哥哥还得谢谢你,若非你做了这件嫁衣,老哥哥又岂能……”
(新书上传中,还望大家继续支持无语,求推荐、求收藏!帝国的朝阳读者交流群:)
第42章 恭王(求推荐、求收藏)
年关将至,狂风暴雪一连多日。早上大晴天,可每每一过午时,就大雪纷飞,暴雪令北京街道巷弄寸步难行,城外连绵着无垠的雪造白毯,就连山巅也都积了厚雪。坐落在前海西街的恭王府在这四九城里头有着第一号王府,这座宅子是乾隆朝的权相和坤的住宅。和坤玩弄权术,贪污受贿,积累了数不清的银子,建造这座仅次于皇宫的大宅院。乾隆死后,和坤垮台,嘉庆皇帝将它赐给自己的胞弟庆王,以后几经周折,便到了恭王的手里。自从辛酉年两宫垂帘听政以来,二十多年里,恭王一直处于军机处领班大臣的重要位置,执掌朝政,权倾天下。过往年节将至,一时间王府内便是访客如织,当朝的大员会亲自前来拜年,至于地方的大吏更是纷纷委派亲信前来拜年。不过,现在这一切都成了过去,自打四年前,太后借口越南前线战利不利为由,将一班军机完全罢免,自甲申易枢之后,曾经权倾朝野的恭王便也就成了过去,
吃过早饭后,他在王府的东花园里一边散步,一边随意背诵几句唐诗。观着园内雪景,忽然间脑中灵感上头,又得到一首集句佳作。他急忙回到书房,抽出一纸花笺,将这首诗记下。刚写完,王府长史便来禀报:李中堂的轿子已停在府门外。
恭王虽然被罢了官,但他还是王爷,且他执政多年,得过他好处的人不少,故家居以来虽大为冷清,却也并非门可罗雀,还是有人前来看望问候。若是寻常的大臣,恭王看过名帖后,交代长史一句“知道了,多谢”,就没有了下文。长史明白王爷的意思.出去婉拒来访者。这样做,来访者并不见怪,反而觉得十分合适,因为这种时候,来访者也不过是年节的惯例,彼此之间都不便深谈,甚至还不知王府旁边是否有醇王的暗探,轿子停留的时间越短越好,心意到了就行了。
这就是官场之间的交往,本来不合情理,然而大家都这样做,反而合情合理了。但是,李鸿章不是寻常的大臣,他和恭王的交情也不同寻常,多年来恭王与太后一样,是李鸿章的靠山东,当年恭王之所以被人喊作为“鬼子六”,也正是因为其全力支持李鸿章等人办洋务,这半年来李鸿章都住在天津,现在年节前亲自拜访,不能不见。恭王放下手中的笔,对长史说:
“将李中堂请到阅报室去。”
王府里的阅报室,是专为恭王阅读西洋各国报刊所辟的一间房子。恭王不懂洋文,这些报刊上的文章自然是已经总署翻译好了的。室内所有摆设,全是西洋的一套,精美考究,舒适实用。
“王爷。”
李鸿章一进阅报室,便要行跪拜大礼,恭王忙双手扶着他的肩,不让他跪下。
“中堂年事已高,千万不要这样。”
说着,亲手把李鸿章领到墙边的座椅旁,请他坐下。这是一套西洋牛皮沙发,是早些年英国公使威妥玛送的。
“王爷,近来身体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