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仆拼命护出城市的黄宽焯望着身后的城市时,泪水不住的从他的目中流出,作为本地的侨领,他本来应该保护城中的华侨,可是,现在,他却只能带着家人仓皇逃出这座城市。
“这到底是怎么了?”
对于黄宽焯来说,他永远不能够理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在他看来,这是不应该发生的,毕竟现在国家这么强大了,可为什么还会发生这种事情呢?更何况,在他的记忆之中,这种事情是从未曾发生过的,而在大使馆的年会上,大使馆不是经常说,国家强大了,外国人才不会欺负他们吗?
可为什么,现在墨西哥人居然敢杀害他们?
“爹,咱们去墨西哥城,去找刘大使,把这里的一切都告诫他,要是他不能为咱们作主,咱们就回国,我就不信了,堂堂的大中国,还能让那些墨西哥佬给欺负了……”
在说话的时候,黄子仁看着身后的拖雷翁城时,他的视线中尽是无边的恨意,那股恨意使得他恨不得将这座城市彻底点燃,似乎只有如此,他才能发泄出内心的不满与愤怒。
“对,去,去墨西哥城,去墨西哥城,我们要让政府给我们做主……”
作为驻墨西哥大使的刘镜人在得到从托雷翁传来的消息时,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至于反复数次问道“是真的吗?”。
是的,如果是在伪清那会,发生这种情况他还可以理解,但是现在,帝国皇家海军的威风早在多年前就已经为世人所共知,在这种情况下,会有那个国家自不量力的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屠杀中国侨民。
别说是墨西哥,即便是那些个大国,也不见得敢于在这个问题上试探中国的决心,南洋特别领是怎么来的?不就是因为侨民事件,然后直接从荷兰人手里抢来的,即便是在那一事件中,那些荷兰人也不过只是殴打杀害数十人罢了,像托雷翁城那样的屠杀,更是闻所未闻,这些墨西哥人真的是疯了。
“刘大使,墨西哥外交部长的电话,他希望……”
就在刘镜人思索着那些些墨西哥人的是不是疯了时,突然的电话打断了他的思绪,外交部长的电话,他会在电话中做何解释呢?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们一定会把责任往叛乱分子身上的推,但是这能够解决问题吗?熟知国内的刘镜人几乎不用做太多的考虑,也能猜出来,一但消息传回国内之后,将会引起什么样的轩然大波,这不亚于狠狠的在中国的脸上甩了一个耳光,到那时,愤怒的国民会做何选择?还有陛下又会做何选择……
手按着电话机,看着电话机上亮起的灯,刘镜人一时间又犹豫起来了,这个电话到底是接,还是不接?
当然,更重要的是,他应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愤怒与不满,如何展现出态度?
作为外交官,他非常清楚,从现在开始,每一秒钟都是极为重要的,他的态度甚至可以将会决定这件事的走向,但是他应该持以什么样的态度呢?
当然是愤怒!
但是如何展现自己的愤怒呢?
看着桌上的电话机,刘镜人犹豫着,思索着,良久之后,他才拿起电话,
“喂,外交部长阁下,是的……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听说了……”
此时刘镜人的声音显得极为平静,平静的有些出奇,他可以想象的得到,对方听到自己的声音时,会产生一种错觉,他的声音就像是冰山一样,而,这正是他要给予对方的感觉。
“……现在,尽管作为驻贵国的全权大使,对于这一事件,我本人并没有任何权力去处置它,我已经上报国内,一切都将交由我国政府决定,我想……”
话声又是一顿,刘镜人的那平静而冰冷的话声微微扬起。
“那些暴徒是何等的愚蠢,难道他们就不知道,他们是在激怒一个国家吗?”
第371章 新闻事件(为新书求支持)
(无语的新书《铁血宏图》已经同步更新,您的每一个推荐、每一个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极为珍贵的!新书不易,还群:,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ps:这推荐是为新书求的!大家可不要投错了!)
“《东亚日报》于那个特殊的时代之中,其在很大程度上几乎相当于中国的官方日报,创刊于仁川的《东亚日报》报道了太多的新闻,那些曾改变中国的事件,最初大都由其首先发表……纵观19世纪后十年至20世纪中期,在长达六十年的时间里,作为中国发行量最大、最具权威性的《东亚日报》,他即是一家报社,同样也是某种程度上的政府喉舌,至少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中,其一直或有意或无意的扮演着这一角色。
……在时光进入20世纪后,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中,每天清晨起床时,从门前取过《东亚日报》,一边翻开报纸,一边吃着午餐,曾几何时,这就是国人的生活习惯。正如十年前《东亚时报》的电视广告一般——粥、豆浆、油条、烧麦、包子……中式的早餐总会变化,但不变的永远都是《东亚日报》!
在这种影响之下,历史上《东亚日报》到底扮演着一个什么的角色?尤其是在历史事件之中?它的角色是新闻的传播者,还是舆论的制造者?或者说,其是本身就是在创造着历史?”
《东亚日报》停刊号《关于过去的历史》
南京,成都路,545号是一栋高达六层的帝冠式建筑,六层的楼宇隐于前后的公园式广场之间,只使得这里的显得极为悠静,与悠静截然不同的是,这里一天24小时,都有数以百计的人们在这里工作,这里便是《东亚日报》社的大本营,每天,来自全世界的数以千计的新闻稿件在这里聚集,最终,由编辑们在午夜十二点前,做出最终的决定——刊印那些新闻。
在南京的《东亚日报》社做出决定之后,其会立即通过长途电话的方式,通知武汉、广州、天津、西安、大连、长春等地的分社,告知他们主要版块的内容。然后在凌晨一点左右,各地各版的《东亚日报》开始最初的制版,再接着,他们会等待一个小时,在凌晨两点时,如果没有总社指示改动,那么各地的报社都会在这一时间内印制,一个小时后,新一天的《东亚日报》就会运出印刷厂,首先送往各站点,然后再由数以万计的兼职送报童将报纸送往定户的手中。
每天早晨8点之前,报纸会送到各大中城市的客户的面前,与早餐一同陪伴着他们,多年以来一直如此……
当然,也就是在时针指向午夜十二点之后,总社中忙碌了一天的记者、编辑们便开休息,于他们而言,这又是平静的一天。今天没有什么大新闻
对于国家和民众而言,这是好事。
天下承平!万事太平!
这是好事,但对于新闻业者来说,这并不是件好事。每一个记者都需要大新闻,一个能够震惊世人的大新闻,但是,这样的机遇总是太小了,没有大新闻,依靠那引起淡不出奇的新闻,很难成为“名记”,如何发掘新闻,是记者们必须学会的课业。
作为一名记者,毕业于东亚同文学校的汪兆铭,无疑是一个幸运儿,九年前与同文学校说读的他,在对俄战争期间,作为预官进入军队,他以军人的身份发表的《战地日记》不仅令他自己成为了英雄,同样也让他成为一名记者,战争结束于军队退役后,他便进入了《东亚日报》,从那时起,他便于社会部关注着民生等新闻,与其它记者记录事件不同,他更多的时候是在为底层的民众呼喊,为工人,帮助他们争取八小时工作制,为农民,呼吁政府减税,在政治上,更是呼吁制宪,总之,对尖锐的社会问题的抨击,使得他成为知名的社会新闻记者,甚至有人曾笑谈,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