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三国东汉末年 > 第597章 徐州退兵 吴郡平定(第1页)

第597章 徐州退兵 吴郡平定(第1页)

陈登听闻此言,眉头瞬间拧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他在城楼上缓缓踱步,内心陷入了激烈的挣扎。一方面,马超提出的条件确实有些苛刻,留下王朗和陶应作为人质,这让他多少有些担忧;另一方面,他也十分清楚,以如今城内的兵力和局势,继续抵抗下去无疑是以卵击石,不仅无法改变战败的结局,还可能白白牺牲众多将士的性命。而且,从马超和孙策的立场来看,他们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是出于军事和政治上的谨慎考量,合情合理。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陈登再次走到城楼边缘,神色凝重地看向城下的马超和孙策,提高音量说道:“行,就按你们说的办!但你们务必速速完成交接,切不可拖延。若有半点差池,我定不会善罢甘休!”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决绝,仿佛在向对方表明自己坚守底线的决心。

马超和孙策对视一眼,彼此心领神会,随后齐声应道:“爽快!那就这么定了!”就这样,双方隔着城楼与军阵,通过你来我往的喊话,最终达成了共识。在夕阳的余晖下,这场剑拔弩张的危机悄然化解,空气中弥漫着一丝如释重负的气息。接下来,陈登转身匆匆回城中,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退兵事宜;而马超和孙策则立马召集将领,着手安排接收县城的详细计划,一场权力的交接即将拉开帷幕。

随着陈登确定陶应活着的消息,他便着手组织部队撤离。王朗的家族也按照之前的约定,开始手忙脚乱地收拾物资。然而,这撤离的过程并不顺利,拉拉杂杂地折腾了两三天还未完成。孙策等得不耐烦了,派去使者催促,直言若是还不速速撤退,便要下令进攻。陈登也急得焦头烂额,不断在队伍中来回奔走,大声催促着士兵加快速度。

终于,在陈登的带领下,王朗的家族和部队开始步步退让。士兵们神色疲惫,脚步拖沓,带着辎重缓缓离开阳羡郡。而马超、孙策则意气风发,骑着高头大马,领兵浩浩荡荡地进驻阳羡郡。

一进入阳羡郡城,马超和孙策便马不停蹄地开始稳定局势。他们张贴安民告示,安抚百姓情绪,承诺会给他们安稳的生活。城中百姓们虽对这突如其来的权力更迭感到惶恐,但见新主军纪严明,态度诚恳,也渐渐放下心来。

王朗的势力,经此一役,几乎再无影响。消息如疾风般迅速传开,后面的郡县得知阳羡郡已被攻破,王朗大势已去,纷纷望风而降。马超和孙策顺势派遣官员前往各地接收,整个过程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

短短数日,吴郡全境便尽在孙策和马超的掌控之中。

大军抵达徐州与吴郡的接壤之地后,马超和孙策言出必行,依照约定释放了陶应与王朗。当陶应被解开束缚,回到自己军阵之中时,心中的不甘与愤怒瞬间涌上心头,他狠狠地瞪着孙策和马超,大声叫骂道:“今日之辱,我陶应铭记于心,你们莫要得意,待我整顿兵马,定要让你们付出惨痛代价!”那模样,仿佛下一秒就要再次挥军杀来。

孙策听闻,不但没有动怒,反而仰头大笑,笑声爽朗且充满不屑。他看着陶应,语气中满是轻蔑:“你尽管放马过来,我孙策何惧之有?就凭你,还想与我等抗衡?”言罢,又是一阵大笑,那自信的姿态,仿佛将陶应的狠话全然当成了笑话。

然而,孙策虽表面上对陶应的威胁不以为意,内心却也深知不可掉以轻心。徐州之地,势力错综复杂,陶应背后的势力也不容小觑。为防日后有变,他与马超商议后,决定留下部分精锐兵马在徐州边境驻防。

蒋钦和周泰接到命令后,迅速带领所部兵马在边境扎营。蒋钦神色坚毅,目光炯炯有神,巡视着营地周边,仔细检查每一处防御工事;周泰则一脸沉稳,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士兵们的巡逻任务,确保边境防线万无一失。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这不仅关乎吴郡的安危,更是关乎孙策和马超所谋大业的根基。

在安排好边境防御后,孙策和马超率领大军返回吴郡。一路上,将士们士气高昂,凯旋的喜悦弥漫在整个队伍之中。而徐州边境,蒋钦和周泰带领的守军严阵以待,时刻警惕着徐州方向的动静。

在阳羡郡郡守府内,雕梁画栋间弥漫着新主上位的蓬勃朝气。孙策身着锦袍,身姿挺拔,双手负于身后,目光炯炯地望向远方,率先开口,声音中满是豪情壮志:“兄长,如今吴郡已入吾等囊中,这便是霸业的开端!以吴郡为根基,广纳贤才,厉兵秣马,不出数年,我等定能逐鹿中原,问鼎天下!”言语间,那股子意气风发的劲儿,仿佛天下已在他的股掌之间。

马超坐在一旁,神色平静,待孙策话音落下,他端起茶盏,轻抿一口,缓缓说道:“贤弟所言极是,吴郡既破,确实是一大幸事。不过,依我之见,当下还有一事更为紧迫。扬州局势动荡,袁术在那肆意妄为,百姓苦不堪言。如今我们兵力充足,士气正盛,正好可挥师援助扬州。若能联合各方力量,击败袁术、袁绍兄弟,那天下便可得安宁,大汉中兴也指日可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孙策闻言,微微皱眉,脸上闪过一丝不解与诧异,他上前一步,直视马超的眼睛,说道:“兄长,你为何还对那大汉皇室如此忠诚?当今天子,多行诡诈之道,他对你做过什么你都忘了吗?这些年,汉室衰微,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我们又何须再为那名存实亡的大汉皇室卖命?不如抛开这些束缚,一心成就自己的霸业!”

马超放下茶盏,神色变得凝重起来,站起身,望向窗外的百姓,语重心长地说:“贤弟,我并非愚忠。大汉传承数百年,百姓心中对汉室仍存敬畏与期望。我们若能以振兴汉室之名,行仁义之师,必能赢得民心。况且,袁术、袁绍之流,野心勃勃,为一己私欲,置天下苍生的生死于不顾。击败他们,既是为了我们自身的前程,更是为了天下百姓。唯有天下承平,百姓才能安居乐业,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责任所在啊。”

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一时间,郡守府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周瑜见大哥马超与二哥孙策各执一词,气氛逐渐紧张,赶忙快步上前,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一手亲昵地搭上孙策的肩头,一手拉住马超的胳膊,诚挚地说道:“大哥、二哥,快别争啦!咱们可是拜过把子的亲兄弟,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为这点事儿伤了和气,多不值当!”

周瑜先望向孙策,神色恳切,语重心长地劝道:“二哥,大哥一心系着天下百姓,想着援助扬州,救万民于水火,这份胸怀与担当,实在令人钦佩。咱们虽说志在霸业,但追根溯源,不也是盼着给天下苍生谋个太平日子吗?大哥这份为国为民的初心,和咱们的追求是相通的。”

随后,他又转头看向马超,和声说道:“大哥,二哥壮志凌云,一心要在这乱世闯出一片天,成就不世霸业。这也是为了能有更大的能耐,去安定四方,护百姓周全,匡扶汉室,与您的宏愿殊途同归,只是行事的思路有些差别罢了。”

周瑜松开两人,走到中间,表情变得严肃而认真,侃侃而谈:“咱们刚拿下吴郡,脚跟还没站稳呢。这吴郡世家大族盘根错节,势力错综复杂。他们手里攥着大把的财富和人力,对咱们至关重要。只有把他们安抚妥当,让郡里的财政稳下来,咱们才有足够的钱粮和兵力去支援扬州,实现各自的抱负。所以啊,当务之急是齐心协力把吴郡治理好,这才是头等大事。”

周瑜目光炯炯,依次看向马超和孙策,双手抱拳,言辞坚定:“我坚信,只要咱们三兄弟一条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定能在这乱世之中闯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为天下百姓谋福祉,帮汉室重振雄风!”

孙策和马超听了周瑜这番肺腑之言,先是微微一怔,随即相视大笑。孙策大步上前,紧紧握住马超的手,脸上满是歉意:“兄长,是我刚刚太冲动,说话没分寸,您可千万别往心里去。”马超也用力回握,爽朗地笑道:“伯符,我知道你因为孙叔父的亡故对汉室充满恨意,但是我们既然手中握着权力,便要想着造福百姓,再说你我兄弟,咱们都是为了干大事,没啥过不去的。”

三人相视一笑,暂时放下了此前的分歧,将话题转向了吴郡的世家大族。

谈及世家大族,马超神色坚定,语气带着几分不容置疑:“之前咱们可以借助山越的力量,把这五郡中半数的家族连根拔起,这些世家大族,平日里作威作福,早该整治。”但话锋一转,又语重心长起来,“可如今情况不同了,日后你要主政吴郡,咱们不能再像以前那般用刚硬的手段。如今这吴郡已然在咱们手中,当务之急是以安抚为主,凡事不可操之过急,得徐徐图之,日后总要找到一个彻底解决世家大族问题的万全之策。”

这吴郡与会稽郡地处东南要地,这是孙策的根基所在,虽然在这吴郡马超也出力甚多。但是马超呢,心里根本没有分权的念头,满脑子都是为自家兄弟考虑。

喜欢东汉不三国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东汉不三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