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命御史把那些读书人的名单报上去。读书人相互相告发,最后拟定犯法的有四百六十余人,都活埋了。卢生没有被抓到,侯生后来被捕,秦始皇准备用酷刑处死他。行刑前,秦始皇亲自召见侯生,大怒道:“你这个老东西太坏了,竟敢诽谤我,还敢再来见我!”
侯生说:“我听说自知必死的人一定很勇敢,您肯听我一句话吗?”
秦始皇说:“你还想说什么?快说!”
侯生说:“我听说从前大禹立了一块‘诽谤之木’,目的是鼓励人们批评他的过失。现在您奢侈无度,失去了治国根本;荒淫放荡,已走上穷途末路。宫室楼台,一座接一座修建;珠玉宝贝,堆积成山;绫罗绸缎,塞满仓库;美女歌妓,数以万计;歌舞音乐,从未停止;美酒佳肴,摆满眼前,奢侈放荡到了极点。然而百姓财穷力尽,苦不堪言。你不肯自我反省,还痛恨别人的批评,用残酷的刑罚压制人民。人民变成了哑巴,你也变成了聋子,所以我们离开。我们不是吝惜自己的生命,而是为您的国家灭亡感到可惜啊!”
秦始皇沉默良久,说:“你为什么不早说呢?”
侯生说:“那时您春风得意,受到天下颂扬,自以为了不起,上瞧不起五帝,下看不起三王,丢掉朴实的本质,追求奢侈的享受,哪听得进别人的忠言呢?您亡国的征兆已经出现很久了,我们知道说也无益,反而自取死亡,所以才逃走。现在我已经死定了,才把这些话告诉您。虽然不能使您免于灭亡,也能让您有自知之明。”
秦始皇说:“我还可以改变吗?”
严侯生说:“大势已成,您坐下来等待亡国吧!即使您想改变,能做到像尧、舜那样吗?如果不能,改也无益了!”
秦始皇长叹一声,下令释放了侯生。三年后,秦始皇死了,秦二世即位。又过了三年,秦国就灭亡了。
滴水感悟
春风得意的人最易失去自知之明。所以,得意之时,有必要告诫自己,这也许正是走向失败之时。
萧老七爱民如子
南朝梁武帝萧衍弟兄十个,萧秀是老七。
萧衍起兵时,萧秀任冠军长史,南东海太守,镇守京口,攻下建康后,仍为使持节,都督南徐、衮两个州的军事,又兼任南徐州刺史。
梁朝建立后,萧秀被晋升为征虏将军,封为安成郡王。梁武帝天临六年,他又被任为使持节,都督江州诸军事、平南将军、江州刺史。七年,又被任为都督荆、湘、雍、益、宁、南北梁、南北秦大州诸军事、平西将军、荆州刺史。十三年,又被任为散骑常侍、安西将军等职。
多年的为官经验,使萧秀懂得人心乃为治之本,人心不在,万事难成。为此,他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苦功。
他出任江州刺史的时候,需要乘船西去。当时负责行程的主事对他说道:
“逆风行舟,恐怕会有什么事情,请大人允许我把您及您的随身物品放在好船里,让您的下属们坐另一条船。”
主事满以为萧秀会应允,没想到萧秀却训斥他道:“人和财相比谁更重要,你轻视人而重物,难道别人没教过你要重士轻财吗?”
于是他下令将坚固的船给自己的下属乘坐,把货物放到了另一条船上。结果船行至江心时,遇到了江风,载物船被击碎沉没,而载人船却安然无恙。
萧秀虽然损失了物品,却得到了自己属下的人心,相比之下,那一点货物算的了什么呢!
到了江州后,他听说大名士陶潜的孙子也在这里,被前任刺史任为里司。他觉得名人之后必有所长,况借此可让别人知道自己是个识人之士。便对众人说道:“陶潜所立之德,怎可不荫及子孙?”于是立即提拔他为西曹。
时值盛夏,江水横流暴涨,不少桥梁被淹没冲毁,州民出入很不方便。属下对萧秀说:“现在可以以官府的名义出船运送往来行人,收取摆渡费。”
萧秀说道:“洪水冲断桥梁,乃是我刺史无德,如今我已很内疚了,怎么还能借着桥梁冲断的机会渔利百姓呢?”
接着他下令官家出船,义务运送往来行人。
他在郢州任刺史时,更是处处为民着想。
郢州当时非常的贫穷,路有死骨,田有荒草,壮劳力逃往各处以避征兵和赋税,致使当地不得不用妇女供役。有人提出从百姓中找些役吏,以供萧秀驱使。
萧秀把这个人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说道:
“你真是不识救弊之道。郢州凋残到这个地步,不能再扰民了。”
萧秀就是这样处处为民着想,故而他所到之处都极受百姓拥护。
滴水感悟
老百姓就像水一样,水的形态变化万千。为老百姓着想的人,老百姓就像一湖平静的水一样拥着他;祸害老百姓的人,老百姓就像怒涛一样掀翻他。
郭子仪感化回纥
唐朝时候,仆固怀恩叛变以后,屡次为寇,因毫无所获,便勾结回纥、吐蕃等少数民族军队一同进犯,形势对唐军极为不利。
幸运的是,仆固怀恩忽然得暴病死在途中,叛军又因天下大雨不能进军。另一方面,回纥、吐蕃两军还有互相争长的意思。
唐军著名将领郭子仪得知这个消息后,十分高兴,决计离间回纥、吐蕃两军。于是便派牙将李光瓒前去劝说回纥,希望回纥与自己合兵,共击吐蕃。回纥不信,要郭子仪当面去说明。
李光瓒回来报告后,郭子仪说:“现在我军寡不敌众,很难靠实力取胜。不过,以前平定安禄山、史思明之乱时,我们曾同回纥结过盟,我和他们之间的交情挺深的,看来还得我亲自去和他们谈判。如能说服他们,咱们就可以不战而胜了。”
各位将领只得同意,但要求挑选五百铁骑,作为护卫跟随前往。郭子仪说:“你们的心意我明白,但这样做效果适得其反,对和谈不仅无利,反而有害。我相信回纥是不会相害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