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他手中拿着的这本故事书。”
布雷特夫人的口才很好。
尽管她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但她一开口就说到了点子上。
《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来源出处有很多种说法,她所说的德国童话并不一定准确。但不管哪一种说法,都绝对不是一个叫格林的人原创的故事。
如果要认真追究,是无法考证白雪公主的外貌到底是怎样的的。
从这个角度出发,直指被告律师辩护的核心论点——他们不是种族歧视,而是白雪公主这个角色‘种族歧视’。
之所以提到白雪公主,大家下意识地会认为她应该是白色皮肤,是因为《白雪公主》的故事经过无数次的影视剧作改编,这些改编作品广为流传,深入人心。
人们认知中的白雪公主形象,是改编作品的形象,并不是《白雪公主》这则童话故事本身的形象。
布雷特夫人能直切要害,一举推翻被告律师的辩护根基,而她找的律师只会无能狂怒。
布鲁克林看了一眼布雷特夫人,心中暗暗可惜。
她这份敏锐,是许多哈佛学生都不具备的。
而这份敏锐背后所蕴藏的敢于质疑常理却又不盲目质疑常理的思维,更是许多人都不具备的。
比如最简单的人为什么会死?
有人会回答:生老病死,这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嘛,这还用问?
也有人会说:人会生病,机体会衰老损伤,当衰老损伤超过维持运转的最低阈值时,人自然就死了。
可能还有人回答:因为端粒啊。端粒无法自我复制,用一节少一节,用光了,人就死了。
可端粒为什么无法自我复制?机体为什么会衰老?为什么会产生病变?生老病死为什么是自然而然的?
这些问题科学界至今无法给出答桉。
再比如最简单最常见的口腔溃疡。
人为什么会口腔溃疡?
前沿科学甚至把这个问题研究到基因与遗传层面去了,依旧无法获得解释。
探究这些看似平常的现象的本质,往往会有非常大的收获。
这种探究本质的思维,是非常珍惜的存在。
布雷特夫人并没有被一对姓格林的兄弟编撰的《童话故事》这一说法影响,理所当然地认为现存影视剧作中的形象就是白雪公主原本的形象,她探究了本质,收获就是一举推翻了被告方的辩护基础,让看似一边倒的庭审重新变得扑朔迷离,让被告律师出现了短暂的慌乱。
布鲁克林不动声色地打量着小约瑟夫跟彼得。
彼得站在雷身旁,看向布雷特的眼睛闪闪发亮,他显然被布雷特夫人的思路所震惊到了。
小约瑟夫则正凑在杰瑞耳边滴咕着什么,杰瑞看起来有些不耐烦,敲完最后一个字母后,严厉的警告了小约瑟夫,让他闭嘴。
原告席上的律师昂着头,一脸得意。
被告席上的律师正皱着眉,思考着对策。
旁听席上的媒体记者安静地用眼神传递信息交流。
布鲁克林收回目光“看来我们需要一位历史学者,或者一位研究童话故事的专家,让他来告诉我们,《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最开始到底是什么样的。”
“被告,你们还有什么其他意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