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讨完工作之后更重要的一个事项就是确定下一步省里边人事变动,虽说副省级干部是由中央来决定,但是地方党委根据情况依然有一定发言权,尤其是在地方党委根据本省实际情况提出合适人选的情况下,中组部也需要考虑地方党委的意见。
关于齐华在周宏伟和于哲提拔问题上的责任问题,中纪委和中组部也就此询问了凌正跃,估计很快还会有一个调查组到安原来作进一步调查,这也让凌正跃意识到齐华被调整的可能性迅速上升,这也引起了他的担心,所以在和新任中组部长谭振强交换意见时凌正跃也很坦率的询问了这种可能性。
谭永强没有给凌正跃肯定的答复,但是也给了凌正跃一个明确的态度,那就是齐华在这个问题上恐怕是有责任的,中纪委已经就这个问题与中组部交换了意见,估计是中纪委专案组在安原获得了这个情况反馈了回去。
这个暗示一出来,凌正跃就敏感的意识到只怕这个情况已经不可逆转,所以他必须要先行就这个问题表明态度,那就是如果中央要在安原省委组织部长人选问题上调整,那么安原省委的意见是从现有常委班子成员里产生,谭永强认真倾听了凌正跃的意见,表示部里边还需要研究并征求中央有关领导的意见。
对方在这个问题上态度模糊让凌正跃有些失落,昔日诸贤担任中组部长那种轻松随意气氛不在,而谭永强表现出来的那种不冷不热也让他很不适应。
更让凌正跃受到打击的是谭永强在和他交换意见的最后,明确提出了中组部近期将对安原几名后备干部进行考察,也提及了中央在民主党派干部的任用上的一些考虑,钟跃军的名字名列榜首排在了袁志坚之前,许乔更是名列其中,这让凌正跃也有了一种不太好的预感,他意识到如果自己不马上采取对策,只怕原来自己的一些美好设想都将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
第二十一章渐进
“国栋,放心了吧?”戈静和赵国栋笑着从对面的办公室里走出来,一边走一边道:“谭部长今晚是真有事儿,我还是比较了解他这个人的性格,如果没事儿一起坐一坐,吃顿饭,交流一下,他也很乐意。”
“戈姐,谭部长也是苏省人吧,和你是老乡啊。”赵国栋很随意的道。
“嗯,谭部长是徐州人,算是老乡吧。”戈静瞅了一眼赵国栋,“他是苏北那边人,性格倒是有些接近鲁省人,工作起来很严肃认真,但是脾气却是爽直。”
“嘿嘿,意思是城府不像诸部长那么深?”赵国栋在戈静面前也比较放得开。
“国栋,怎么说话的?如果是褒义,差不多,如果是贬义,那便不对。”戈静瞪了赵国栋一眼。
赵国栋也笑了起来,看来戈静和谭永强搭档虽然时间不算长,但是两人的默契和谐程度似乎却超过了以前戈静和诸贤,这很难得,也很好。
回到戈静办公室,秘书替赵国栋倒来一杯茶,赵国栋捧着茶杯,吹着热气腾腾的水雾,若有所思的道:“戈姐,我听永强部长的意思,省委除了增补一名常委之外,还有其他常委调整的可能?”
戈静微微沉吟了一下,点点头,“我也不瞒你,事实上也不需要保密,很快部里边和纪委那边会有一个联合考察组下来,一方面是对安原后备干部进行考察,另外也有对你们现有班子进行调研的意图,中央对黄治中一案牵连出那么多干部感到很吃惊,正厅级干部都有三名,这是前所未有的,而且还有数十名副厅级和处级干部,这已经是一个典型的大案要案窝案了,远远超出了之前中央的想象,这固然与你们这一届省委关系不算太大,但是要说没有一点责任也不可能,所以中央对这一次考察调研很重视,要求部里边和纪委那边都要认真对待,要深入到基层,切实了解社情民意,绝对不允许带病上岗的问题再出现,当然中央可能也有意要对你们班子做适当调整。”
赵国栋呼出一口气之后才点点头,“我明白了,戈姐,我再多一句嘴,是不是齐华可能要动?”
戈静一怔之后没有明确回答对方,只是淡淡的道:“一切都有可能,现在中央也没有确定下来,还要等考察调研组的考察调研结果情况出来之后再来研究。”
赵国栋不再多问,事实上话语说得这样明了,再问这个问题就是不知趣了,他转开话题,“钟跃军和袁志坚要说各方面都相当优秀,也许就是钟跃军在基层经验更丰富一些,我希望他们俩这一次都能有一个让人满意的结果。”
“国栋,你这话官味十足,什么时候也学会在戈姐面前打官腔了?”戈静微微一笑,“我知道你想问什么,钟跃军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呃,觉华副总理和宁书记都对宁陵的发展模式很感兴趣,我顺便透露给你一个好消息吧。”
戈静顿了一顿,见赵国栋耳朵都竖了起来,也不再卖关子。
“宁书记有意把宁陵列为全国创新型可持续发展的试点城市,而苏副总理则对宁陵这两年的社会事业发展很欣赏,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的调查显示,宁陵这两年经济增速虽然稳中有降,但是在社会事业发展上的投入相当巨大,而且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远远高出其他城市,尤其是宁陵市委市府提出的医疗合作制度、征信体系建设、地方教育制度改革几项工作,据说苏副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都赞不绝口,而且还在常委会上专门点了宁陵的名,这可是极为难得的殊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