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宜修重生当嫡福晋 > 第173部分(第1页)

第173部分(第1页)

毋庸置疑,张伯行在江苏,甚至整个江南省都颇有名望,几乎随便问一个路人都知道江苏巡抚张伯行是一个清廉正直的好官,家里穷得被子都打着补丁,哪个不长眼的笨贼会跑到他家里来偷窃?他家最值钱的东西只有一样,那就是江苏巡抚的黄金大印,可那玩意儿谁敢偷?

老张愤怒了,愤怒的结果就是公开审理此案,仵作验尸的结果显示,老仆在死前根本没有挣扎的痕迹,是被人一刀插中背部贯穿心脏而死,杀人的手法很利落,可是案发现场却很混乱,分明就是有人企图混淆视听。

老张自认为上对得起君王,下对得起黎民百姓,唯一对不起的,就是中间的那些手脚不干净的同僚,而如此急着要他性命的,除了两江总督葛礼那条绳上的蚂蚱,他想不出还有别人。敏芝收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二月中旬,距离案发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月了。看样子,老张还没有找到确切的证据啊

敏芝看着三张内容一样的字条发愣,好像有什么地方很蹊跷,又想不起来。即便这件事情真如老张想的那样,是有人想行刺他,结果误杀了仆人,可为什么悬在元宵节那么敏感的时间,平时为什么不动手?敏芝百思不得其解,同时也拿不定主意应该怎么办。

恰在这天晚上吃晚饭的时候,弘晏眨巴着眼问她:“额娘,阿玛什么时候回来呀?”敏芝想也没想就说:“阿玛是跟皇玛法出门,什么时候回转,得皇玛法说了算。”提到康熙,敏芝脑中闪过一个念头,顿时坐不住了,不是吧?

三口两口吃了饭,把弘晏扔给弘旺照顾,自己再次钻入书房,她找出地图细细一看,顿感晕眩,老爷子哪儿是视察黄河啊,这分明是找个借口下江南嘛,然后,这下江南的意图还好死不死地流了出去,于是江南官员心不定了。尤其葛礼,谁都知道康熙欣赏张伯行,赞他是江南于成龙,百姓的张青天,他和张伯行的宿怨太深。

老爷子弄不好就是以视察黄河为借口,越过黄河南下,亲自料理这段公案去了。这些年葛礼和张伯行往来弹劾的折子可不少,葛礼抓不到老头的把柄,说不定人家反而抓到了葛礼的把柄,于是葛礼等不及了,铤而走险,想要杀人灭口了?

哟,万一真是这样,那有一次就有第二次,这一个月都过去了,那边不知道怎么样了啊。敏芝有点心惊肉跳。胤禩在她面前可是夸过张伯行的,万一老头子出点儿什么事,可是江南的损失啊。想来想去,只有靠何焯帮忙了。

于是,敏芝又一次自作主张,去信给何焯,让他出面和额尔济取得联系,给张伯行派个保镖让这个人以合作的亲戚的名义安排到衙门里去当几天差,就近保护大人的安全。并且,敏芝把自己的猜测告诉了何焯,康熙可能带着大部队,越过黄河下江南。

这下子,敏芝心定了,何焯心不定了,老张的心更不定了,什么?皇上有可能下江南?不行,我一定要乘这个机会把葛礼这个祸国殃民的从两江赶出去,还江南一片郎朗乾坤。于是,葛礼诡异地发现经过了一次刺杀,老张疯魔了,不但没有躲起来,反而频繁出现在公共场所,向老百姓搜集自己贪赃枉法的证据。葛礼气得咬牙切齿,这个老东西,一定要想办法弄死他尽快弄死他,不管万岁爷是不是真的会来,都不能留他性命了

不错,康熙巡视黄河的消息是公开的,但是下江南的意思却是别人揣摩的,老爷子没这么说过。这揣测的人当中,包括同行的十四,以及没有同行的四。然而,被敏芝这么一搅合,老张身边危机四伏,苏州织造忍不住了,焉有朝廷命官一天之内几次遭遇刺杀的?这事儿一定要密报给主子知道。

于是康熙知道了,于是,江南之行,就这样被催化出来了。不管老爷子原本是不是有去江南的打算,事到如今,江南也是一定要去的了。

第三百章 差距

第三百章 差距

天底下还真是有无巧不成书的,就在康熙接到苏州织造的密折,气不打一处来的时候,他自己又出事儿了,老爷子明着是来视察黄河的,到了黄河边上,没有找大城市的驿站行宫休息,而是在一个村庄模样的地方寻了一处空房子住了下来。

当然,这个空房子原来是不空的,因为康熙要住,里面的主人就被强制搬迁了,家具什么的也是特地准备起来的,原本一所毫不起眼的民宅,愣是被侍卫们装点成了行宫。可是谁知道,就在康熙住进去的当天夜里,距离“龙邸”不远处的一片民居居然起火了,虽说北方的冬天的确是天干物燥,加上民间多是木屋和茅草屋,烧起来也不是没可能的。

可是刚刚知道江南有事,自己住的房子边上就着火了,老爷子阴谋论了。自己身边有奸细,有人不想自己下江南。老2不在,没人敢明着杀人,于是用这种委婉的方法阻止自己南下的脚步,想得美怀疑的目光在儿子和侍卫们身上扫了一遍。老爷子眉头深锁,看来当初怀柔了胤礽,留下了隐患

当天晚上,康熙派老三胤祉做联络官,把本村的地保和村长提溜了出来,还把村子所在的县,七品的县官也一并叫来训斥了一番,冬天北方最容易走水,你们平时的防灾工作怎么做的?要不是今天朕在这里,带的侍卫多,老百姓不知道要在这场大火里死掉多少,你们就是这样做父母官的吗?

一番训斥把县官吓得屁滚尿流,指天罚咒,他们做梦都想不到,英明神武的康熙大帝会住到小乡村的小民居里。偏偏住进来之后,边上的民居就因为承受不住炙热的龙气而走水了,这,这只能说明皇上您的气场强大啊

康熙震怒,原本一场普通的火灾就此升级成为二二六事件,所有责任人全部革职查办。康熙下旨众皇子亲自督办救灾和善后工作,胤祉和胤禩联手,带着胤禟和胤俄仅仅用了两天时间就把灾民安抚好了,被火线罢免的知县自动上缴了一千两的“赎罪银子”然后灰溜溜地打包回老家了。

众皇子,尤其胤祥反应激烈:“小小一个七品芝麻官,一千两银子居然眼皮子都不带眨一下的就掏出来了,这分明就是明日里做惯了贪赃枉法的事。皇阿玛怎么能那么轻易地放走他呢?”康熙一瞪眼:“怎么,难道让朕留下来查他的案底,然后秋后处决?还是让朕派人暗中除掉他抄了他的家?“

“朕知道,这是你们中某些人惯用的伎俩,大清律,要处死一个贪官,必须由刑部下批文,最快也要走一年的程序。而你们,以为自己是劫富济贫的乡野莽夫么?朕以前不管,不代表一直姑息你们。胤祥,朕让你在家闭门思过,看来,时间还是太短了”

一众皇子被康熙训得魂不附体,虽然老爷子表面上训的是胤祥,可是和这番话完全没有关系的。只有十六十七十八这几个小的,就连一直在家之乎者也的胤祉,也不敢保证自己手上就是干净的。皇子的身份让他们天生带着优越感,更何况暗杀贪官这种事,他们都觉得这是为民除害,却忘了,他们这也算是草菅人命,今天可以为了除掉贪官而杀人,明天就可以为了排除异己而杀人。反正自己是对的,被杀的就一定是错的。

康熙知道,自己今天的一番表态,一定会戳到某些人的心筋。但是他是皇帝,一定要做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能让儿子们沉迷与这种“顺手牵羊”的便利当中去。尤其这次带出来的,还有孩子。国三代都在这里,不能因为父辈的不良表率给他们造成心理暗示。

因此,康熙才特别想出了这一千两”赎罪银子“的法子,老爷子没有这么多时间去审贪官,又不屑于用暗杀,更何况,他本来就怀疑这场火燃得蹊跷,就更想速战速决立刻下江南去。对于县官这种芝麻官,老爷子很自然地选择了得过且过,老爷子的这种心态,就好像比尔盖茨路过一百美元而不弯腰是一样的,不值得为小事浪费精神。

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心态,老爷子才能在龙椅上一坐就是一个甲子。而一丝不苟,眼里容不得沙子的胤祯,只能活活得被累死,性格决定命运,一点儿都没错的。

处理完了火灾的事情,老爷子留了一句三年免税,就带着皇子们离开了,只留下傻愣愣的老百姓看着一群人的背影,好半天才疯狂地磕头谢恩,不为别的,县官上交的一千两银子康熙交给胤禩发给灾民当慰问,结果胤禩只发掉五十两,剩下九百五十两还给了老爷子。

就是每户一两银子也把百姓们感动得痛哭流涕,这是皇子亲手发的,这是皇帝亲自给的恩典啊,哪怕只有一个铜板,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是要珍藏纪念的。更何况一两银子,足够造两间草房了,饥荒的时候,一个孩子才卖一百文钱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