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
柳青青怔住了,她心里明白,如论自己如何做都无法替代女儿心中那个家了,看着女儿同游子骏礼貌而笑容可掬地向她告辞,然后再从这座豪宅里走了出去,她的心空空的,全是惆怅在回荡。
游子骏陪着戚小篱回到了老家,老家的小河还在,只是已经改造得花红柳绿了,两岸全是大小林立得餐馆和农家乐。
童年时候的萧杀而凄美的泥巴河堤就只能留在记忆中了,戚小篱又想到了小时候,一想到小时候,她就想唱歌……
“晚霞中的红蜻蜓,请你告诉我,童年时代遇见你,那是哪一天?提起小篮来到山上,桑树绿如茵。采到桑果放进小篮里,难道是梦境。晚霞中的红蜻蜓,你在哪里哟,停歇在那竹尖上,是那红蜻蜓。”
这是她小时候最喜欢唱的一首歌,现在也喜欢唱。
童年记忆中的红蜻蜓,是不是飞去了天堂?飞去天堂陪爸爸妈妈去了。
记忆总是在感觉寂寞和孤单的时候,悄悄潜进她的心——
那是午后的时光,阳光斑驳地透过竹林,照在铺满金黄竹叶的软软的地面——妈妈就坐在竹椅上眯着瞌睡。
她和小伙伴举着网兜去网蜻蜓——一种自制的网,在她们那个年代的小孩子都会做,可简单了——找一截有韧性的竹片,弯成椭圆,插进一根细长的竹竿里就完成了。
然后举着它去房边院角网上蜘蛛网,黏黏的,连小手掌都能粘住,就别说是蜻蜓了,她们叫“网丁丁猫”,女孩们乐此不疲地玩。
绿色蜻蜓是网的最多的,个子大,数量又多,好网。红蜻蜓要少见一些,个子小一些,也机警得多,难得网到一个,但却是她们女孩子最喜欢追逐的对象。常常追到水边,飞过小河,留下一片叹息。
妈妈就在竹林里喊:“不要跑远了!太阳大!不要去洗澡,不要去耍水!河里头有水鬼!”
第165章 衣锦还乡
一个夏天下来,人晒得黑黑的。
澡是没少洗,一群孩子还热衷于“高台跳水”,从高高的小桥上跳下河,一遍又一遍。
—个水鬼没遇着,倒是戚小篱有一次冷不防被一个小伙伴推进了深水荡里,“扑腾”了半天,也不知怎么扯住了一缕漂浮的水草才侥幸爬上了岸,还呛了几口水……上来后,腿软了半天。一缓过神来,她上去就扭着那个小伙伴打——
戚小篱想,现在之所以成为“旱鸭子”,可能就与那次的经历有关。真是吓大的啊,胆都没了。
院子后面那条小河绕来绕去,绕到了前面,流进了一条大河,大河名叫“鸭子河”。顾名思义,鸭子的乐园。其实,也是她小时候的乐园。
那时的河床很宽,中间是一条波涛翻滚的主流,两边被一些沙丘分割成浅浅的,长着水草的浅水带。在浅水带里看得见成群结队的小鱼儿在水草间游弋,这些鱼儿一看见孩子们来了,便一哄而散——
夕阳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一群群鸭子如白色的云涌向天边,向着太阳落没的地方。水牛在岸边悠闲地吃草,或卧在潜水湾里——放牛的老汉坐在高高的堤坝上一口一口地“叭”着旱烟……
她们蹲在沙滩上玩“抓石子”的游戏——累了就倒在细细的沙滩上。软软的沙粒被河水洗的白白的干干净净的,又被太阳晒得热热的,干干的,躺在上面非常舒服——
望天空,白云像一只狗,又像是神仙在打架……好想飞到天上去!不要是长翅膀的鸟,要像仙女一样,身上飘着彩带……
那时的她常常想,天的那一边是什么?是不是有太阳洞?是不是住着神仙?——
戚小篱想起了曾写过一首诗——,也就是后来卖给了柳伊伊的那首她改编过的《纸船》那首歌——
“我叠了一只纸船,在无风的黄昏里放入平静的水面。红月亮出来的惊喜,坠入圆盘盘的水中,捞也捞不起来。可是,你知道吗?为了那只纸船,我飘走了一根杏黄的发带——有梦滋生的夜晚,一滴雨湿漉了我的情绪,也沉醉了我的思念。我牵挂着那只纸船,在睡里也为它撑着雨伞。”
……
现在的孩子想来也没有那种福气了!
戚小篱站在水泥石头砌就的河堤上,呆呆地想:上天真的没有亏待我们,给了我们这代人那么好的童年!真是要感谢大自然的恩赐——蓝天白云,绿草大地,山川河流,这就是我的最自然的妈妈!
现在看看,什么水草、沙滩、小树林——全没了。堆积如山的是沙堆,高耸入云的是采砂船,大坑小坑的是永远也淘不尽的*——
满目疮痍啊!
磨蹭到黄昏才敢踏进她的家,她和养父母从前生活的家。
为什么要磨蹭到黄昏呢?
因为,好像,只有黄昏点灯的时候,爸爸妈妈才会在灯下聚在一起等她回家。那些热腾腾的饭菜就在灯光下冒着白烟,只有这时候,她才能听到自己的肚子在咕咕咕地叫,然后才急着往家跑。
可是,现在,就算是磨蹭到黄昏回家那又怎么样?老房子已经成了危房,上面那用红漆写着的大大的“拆”字也已经便得斑斑驳驳了,老房子的主人还未回来。
一如从前……矮墙断壁,荒草连连——那颗柑子树还在,零零星星地挂着几个小如拳头的黑黑瘦瘦的果实,想来连最顽皮的小孩都懒得去摘下来把玩吧。
她忍不住用手去抚一抚它的粗糙的树皮,昨天仿佛就在眼前——只是,物是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