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玫瑰说道:“看着京城里有十几万军队,可是真正能战斗的只有禁军这些兄弟,乡兵民团能起的作用有限。我研究了一个新的守城战术,可以用少量的人守城,物资消耗也不大,利于长时间坚守。战法王胜将军知道,怛他资历浅难以服众,所以守城还靠三位将军的大力支持。”
三个人都明白,王胜现在暂时是他们的顶头上司。蓝玫瑰这样说是给他们面子,也表示绝对的尊重。并没有下什么命令,也没有用上官的位置压人。人的尊重是换来的,三个人都抱拳说道:“请蓝帅放心,我们一定听从命令,协助王指挥使坚守住京城。”
蓝玫瑰简略的说了一遍如何守城,听得三人惊喜连连,按这样的方法那些民团和乡兵根本用不上,就徽州军和这些禁军就够了,大感佩服。原来已经服气了,这一回更是彻底服气。
把四个人打发走,张久报告,伯颜大军已经准备完毕,最迟后天就会到达临安。伯颜这些天没有进兵,是在等待大炮,辎重粮草和攻城器械。从建康上岸的物资已经到达德清,同时个不好的消息,忽必烈给伯颜增加了五万汉军,汉军是原来金国的部队,虽然也是汉人,战斗力可是比刚刚收编的宋朝新附军强多了,也精通攻城战。这样伯颜大军增加到三十二万。
蓝玫瑰不能再等了,当天夜里全军集合离开了临安。大军出西城门进临安县,走天目山的山道。大军避开德清,直插宁国。蓝玫瑰的目标是广德以北。苏州地区为长江三角洲地带,水网纵横不利于骑兵作战。蓝玫瑰虽然不全是骑兵,但是有大批的辎重车辆,不会选择那个地区,再说那里也不是蒙古军的后勤通道,所以宁可走山路。
蓝玫瑰的战术也不复杂,伯颜既然想集中兵力,一战攻克临安。蓝玫瑰就让他后院起火,调动伯颜兵力分散,主力跳出外线作战。如果伯颜不管后面,那么他三十万大军的后勤将被截断。如果管,那么就不能全力进攻临安。在兵力来回运动中,寻找战机把蒙古大军分开消灭。
伯颜这一次很自信。他也清楚,临安城高墙厚,不是轻舄可以攻破的。唯一欣慰的是城里兵少,这一次伯颜收回东西路两路大军,就是要集中兵力四面进攻,让兵力少防御弱的临安,防不胜防,顾此失彼。蓝玫瑰在京城又怎么样,自己不分兵看她有什么办法。就是这十一万蒙古铁骑就让蓝玫瑰毫无办法。
大军终于集结完成,有了运来的攻城车和红衣大炮,看看临安城是不是真的能抗住大炮的轰击。天一亮,有了经验教训的伯颜连先锋官也不派了,尽起大军向临安杀来。伯颜把兵力分成了四部分,自己的中军为王力攻打北城门,唆都的是东路六万兵力攻打东城,阿里海牙为西路领兵六万攻打西城,贴木儿为南路将军指挥六万大军攻打南城,自己的主力十四万大军攻打北城门。
攻城战新附军是王力,蒙古骑兵为助攻,在三个方向每个方向给配备两万蒙古骑兵,在自己的北面是五万蒙古骑兵,有这些骑兵守卫,蓝玫瑰想击破哪一面也不容易办到。只要坚持上一个时辰,左右两侧的骑兵就会到达。这样可以集中万万骑兵,蓝玫瑰有通天的本领也得失败。而每一面都有四万新附军用于攻城,伯颜不知道临安城里连十万都没有的守军,怎么防守四面的进攻。他们有多少人防守,还有没有兵力出城各各击破。
这一次临安城里安静得很,蒙古大军用一天多时间安营扎寨,城里一点动静也没有,就跟外面不是攻城部队一样。四面城墙上什么也没有,连士兵都看不见。
与城墙上相反,皇城内的工部匠作坊里热火朝天,杜子仲征调了全城的木匠和铁匠把能集中的铁料都集中起来,带杠杆原理的床弩箭生产出一排排,一捆捆的不断装到外面的车上,被运往四个城方向。
这是京城保卫战,所有的人都参与其中。皇上发出圣旨与临安共存亡,皇上都不怕死,老百姓怕什么?这是保卫自己的家园。常州城被屠杀一空,如果临安被攻破,什么结果每一个人都清楚。陆秀夫接受了蓝玫瑰的建议,太皇太后发下诏书,如果在临安坚守期间,未能坚守岗位的一律关进大牢,三代之内不许入仕,能坚持当值的官升一级,这样的诏书让那些观望的人不得不出面工作,临安也现了举城共同抗战的局面。
(第二部:红颜至尊)第六十五章 保卫战(四)
王胜也能判断明白,伯颜这是打算四面强攻。北城是蒙古军王攻的方向,但其它的三个方向也不会攻击弱了。伯颜就是欺负城里兵少,所以才采取这样的进攻方式。王胜把所有的乡勇队分成了四个团,每个团分为三个营,这样每个团达到了两万多人,一个营是六七千人,分别在自己的四个团当中抽出人任团长,在禁军中抽出士兵任都头和伙长,这一样来每一个伙只有十个人就有一个军人,一个都有十名军人,一个营是七十个兵,伙就是七百多名军人。这样一分大大的加强了这些民团乡勇的战斗力。
把三万禁军也分成了四个团,每团七千人,把守四面。王胜把自己的第一师拆开,分别配属到四个方向。临安城的四面兵力相当,每一面是两万民团七千禁军,两千徽州军共计三万人。伯颜在北城,王胜也把总指挥的营帐设在了北城。
四个城墙方向全有人把守,十三座城门全都用沙土填死。城里的百姓向皇城方向聚集,在投石机和大炮能轰到的范围内已经清空。由于诏书所下,各级官员也开始害怕起来,这一次临安能否守住没谁知道,但是各部门官员也看到了太皇太后翻脸,对这些文臣武将露出了不友善的嘴脸。史弥终于有了权力,这个不识时务、又臭又砸的家伙是京城中各级官员都害怕的人,太皇太后也清楚这是临安,也是大宋朝最后一战。如果临安不能坚守到蓝玫瑰胜利,大宋朝也就完了。
这个时侯陆秀夫和文天祥、张世杰全都把脸沉下来,什么士大夫优待政策,国家要是灭亡了什么也没有了。皇家历来如此,真的关系到江山社稷的时候,什么情面也没有了。太皇太后坐在大殿上,脑袋里回想蓝玫瑰的话,越想越觉得有道理:“大臣们当然不怕投降,他们投降原来是官,投降后还是官。有可能官更高。皇上投降了还是皇上吗?为了天下安稳哪一个亡国的皇上活下去了。”这些话如洪钟大铝震撼了谢太皇太后的心。既然这些人想的是自己,赵家大宋三百年江杀对文臣士大夫一直优待,可是到这个时候,没有人为皇家着想,想的全是他们自己的身家性命。怨恨变成了杀机,终于下达了这样的圣旨。
这个变化让京城里的大小官吏感到了一丝恐惧,蓝玫瑰也知道大宋王朝走到今天并非全是这些文人的罪责,真正的罪魁祸首当然还是皇上。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只能给太皇太后出这样的主意,暂时让朝中这些大臣恪尽职守,保证皇城不陷落。
对于蓝玫瑰领兵出去作战,太皇太后是不愿意的。两个方向的胜利,太皇太后把希望都寄托在了蓝玫瑰的身上。可是军国大事她又不懂,问到三位重臣的时候,都表示蓝玫瑰的决定是正确的。想到京城还有文天祥,陆秀夫和张世杰。又知道蓝玫瑰调回一直坚守进贤的王胜,也只能干叮咛万嘱咐的希望蓝玫瑰尽快回来。
对于临安城里发生的变化,伯颜不知道。因为临安已经成为一座死城,里不出外不进,什么消息也得不到。提前潜伏进临安的细作,也很长时间没有消息传出来,不知道为什么?
他的细作当然传不出去消息,因为蒙古潜伏进临安的情报人员,几乎一夜之间被林南连根拔起。有蓝玫瑰在,这种反谍报的手段,不知道要比蒙古的潜伏人员高明多少倍。很容易就让林南的情报部发现,顺藤摸瓜一网打尽。对临安发生了什么,伯颜也就不知道了。他得到的情报还是几天以前的,对蓝玫瑰离开京师伯颜就不知道。
对于进攻京城最有心得的是阿里海牙,他很清楚蓝玫瑰的守城能力。王胜在池州,在进贤,给了蒙古人足够的教训。今天早晨攻城战一开始,人最少的是贴木儿指挥的南路大军。这里是不多的山区,地形险要根本不好进攻,兵力也展不开。徽州军的防守能力如何他更是清楚。
四面当中最勇猛的是进攻东城的唆都,一路上几乎没受到什么损伤也狂妄得很。除了久攻不下的扬州外,唆都都是很顺利的。攻占常州的大屠杀,终于震住了宋朝的官员。几乎是望风而逃,迅速平定了苏州以东的所有地方。这一次兵进临安,想的是一鼓作气攻下临安,建立第一功。
伯颜用这么长时间准备,主要还是他的红衣大炮。为了力量均衡,达到四面压力一样重,牵制城里不多的兵力。伯颜把运到的大炮也分开,只有南面的贴木儿大军没有,在东西北三面都有。唆都的东面大炮不多,只有六门,不过已经足够了。还有好几百架大型投石机,唆都打算一次成功,所以准备了一万的新附军。
战鼓声声,蒙古大军拉开了进攻临安的战斗。防守东城的是谭勇和第三团团长高凌。高凌是原来池州军的营指挥使,蓝玫瑰回海阳的时候这些指挥使全都跟着一起回海阳了。这一次高凌接替席平出任第三团团长,这是王胜的老部队,如今王胜已经是第一师师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