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辽阳的时候,汪孚林分明发现,协守辽阳副总兵曹簋有一种送瘟神的如释重负感。想来这应该不是冲着李如松的,而是冲着他们这些不速之客。毕竟,此前那一场风波虽说没有蔓延开来,可也着实闹得很不小。
等到一行人启程,王思明带着舒尔哈齐同骑一骑,靠着把人绑在自己身上。这才让那个至今昏昏沉沉的十岁小子坚持了下来。饶是如此,当午后暂停歇息的时候,舒尔哈齐被李二龙一把拎下来的时候,整个人就软得和一滩烂泥似的。
被挟带在李家家丁中的努尔哈赤忍不住往舒尔哈齐那边看了一眼,见有人喂其喝水,甚至还有人剥下弟弟背上的衣衫查看伤情,心里顿时很不是滋味。这本来应该是他这个当大哥的应该去做的事情,可现在却被严格隔离了开来,他甚至连想要解释一下前晚的事情都找不到机会,到最后只能索性不去想。
作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觉昌安的孙子。对于官道前方的沈阳,他比辽东的任何一座城池都要熟悉。因为那距离建州女真最近,也不知道有多少建州的族酋觊觎过那座城市,每一张地图上,沈阳所在的位置都被画上了一道一道的红圈圈。
沈阳和辽阳不同,这里的正式名称,应该叫做沈阳中卫城,官阶最高的沈阳游击驻扎在平虏堡,内中驻军二百七十人,静远堡是三百四十一人,而上榆林堡则是四百缺一个。至于沈阳中卫城中的驻军,也同样还不满一千,由沈阳守备揽总。也就是说,不包括抚顺所,沈阳周边这一城三堡的备御体系,是靠不到两千的兵员支撑起来的。而洪武十九年年,沈阳地区的沈阳中卫和沈阳左卫初设的时候,足足调去了河南兵马一万零三百余人。
粗粗一看,眼下的驻军似乎很少,和一卫额定五千人的最初人数相差甚远,但考虑到辽东军民从嘉靖之后逃出去又或者被掳掠的越来越多,最夸张的时候足有三分之二逃亡,全靠戍边者补充,能有如今这样的人数,已经是这些年苦心经营的结果,相比当初李成梁和张学颜上任之前已经好转了不知道多少倍。
也正因为这里已经接近整个辽东前线最紧要的位置,沈阳周围虽然有不少民田军屯,但放眼看去,种地的农人几乎人人带刀,听到路上马蹄声时也格外警醒,只在发现那一面高高打起的李字旗帜时,紧张和警惕立时变成了一片轻松,甚至还有好事的奉承者在那挥舞手臂叫嚷道:“沈阳太平!”
这一声顿时引来了乱糟糟的附和声,一时沈阳太平的呼声此起彼伏,汪孚林便笑着对身边的小北说道:“辽东此前文官爱钱,武官怕死,民不聊生,军卒逃亡,现在辽东不说别的,至少这四点就大有改观,真应该叫朝中某些最喜欢挑刺的科道言官来看看这一幕。”
对我说这个干什么?这话算是给李家人脸上贴金,你该对李如松去说啊!
小北正在暗自嘀咕着,突然只听到身后传来了一个爽朗的笑声:“要是朝中都是如世卿你这样的明理之人,那辽东文武,上下军民的辛苦,也就都值得了。沈阳在望,大家在此休整一晚,接下来直奔抚顺所,后日午后申时左右就能到抚顺关了。我要留在沈阳先办点事情,弟妹,万一世卿在抚顺马市上万一遇到什么不讲道理的,尽管先打了再说,要知道母亲可是把你当成女儿看的。”
此话一出,小北方才心里咯噔一下。这一路李如松形影不离,那架势分明像是要直接送他们到抚顺关上,现在却说要逗留沈阳,这又是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然而,她就只见汪孚林连眼皮子都没眨动一下,仿佛对这样的遭遇早有预料。
“多谢李兄!之前一路多亏了你,接下来既然到抚顺关已经没多远,我们自己去就行了,我们只是游历,又不是去打仗,转几天就回程。”
李如松本意是想在沈阳未到之际,乍然抖露出这安排,汪孚林若觉得猝不及防,提出再借几个人又或者别的要求时,那就顺势答应下来,没想到对方竟然如此爽快,仿佛丝毫没在意他没有送佛送到西,一时后半截话就再也说不下去了。他反应极快,打了个哈哈便对汪孚林身边的范斗吩咐道:“范斗,你是沈阳本地人,从前来去抚顺多次,精通番语,又跟了世卿,切记凡事小心谨慎,不要给主人家惹祸。”
范斗没来得及想其他,慌忙连声应是。可让他不曾想到的是,他跟在那高高飘扬的李家大旗进了沈阳城时,却在城门守卒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两边打照面的一瞬间,他就只见对方瞳孔猛地一收缩,继而露出了深深的怒色。同样吓了一跳的他本待回避对方的眼神,可不知怎的,最终竟是狠狠回瞪了过去。尽管只是这一瞬间的眼神交锋,可当通过城门之后,他却只觉得心中绷了多年的那根弦一下子松了。
怕了多年恨了多年的仇人,也不过纸老虎而已!
PS:六号起点又年会了,幸好是上海,不影响码字。现在保底月票有多张,希望大家支持投票,谢谢(未完待续。)
第五六七章 豪门恩怨缠上身
沈阳中卫城说是卫城,而且多年来驻军已经大大削减,不比当年,但因为城池历经多年修建,早已从最初的夯土改成了青砖修葺,四面角楼,整个防御固若金汤,因此这座辽阳北面的重镇在商业上也颇为繁荣。毕竟,从这里到抚顺马市所在的抚顺关,仅仅只有一百二十余里,正是商户云集之地。
商人逐利,哪怕辽东几乎是年年战事,不是女真寇边,就是土蛮侵袭,但几大马市全都空前繁荣,女真所在之地又出产很多珍贵药材毛皮,不少人都不畏苦寒,扎根此地一呆就是数十载。至于沈阳本地的那些大族,就更是无不经手边贸,甚至番语的学习也和读书写字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而因为互市大权间接掌握在边将手中,甚至连价格多少都是这些军中高层说了算,这就使得不少本地大族不止和军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自己就在军中有人。
于是,打着李家大旗的一行人入城,自然受到了众所瞩目。李成梁正位总兵至今五年,打仗打得好,蓟辽总督和辽东巡抚全都鼎力支持,朝中更有首辅大人撑腰,谁都知道这一位安若泰山。而除此之外,李成梁靠砸下大笔钱养出的那数千家丁,辽东上下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番服色一出现,就不知道多少人往四面八方传了消息出去。
很快,沈阳城内上上下下各种各样的人都知道了,辽东总兵长子李如松住进沈阳守备府,随行家丁一部分安置进了官署。一部分则是暂时借调了周围营房和客栈。
相形之下。范斗夹在李家人当中回到沈阳。这个消息只是对很少几个人颇有震动而已。
沈阳范氏如今说是沈阳大族,但祖籍却并非在辽东。洪武初年,原籍江西的云梦县丞范岳因为失火烧了县衙典籍,被贬辽阳卫降职戍边,而后定居沈阳大东里。他在原籍有两个儿子,在沈阳又娶妻徐氏,生了三个儿子,他自己在建文元年遇赦回乡。徐氏却和其中一个儿子范孝文留在了沈阳,这便是沈阳范氏的起始。范孝文五个儿子中,除却第三个儿子无嗣,其余都是多子多孙,最终形成了沈阳范氏的四大支系。
四大支系之中,次房因为出过一位从秀才举人一路考到了进士,最终一度当到了尚书的范鍯,在所有族人当中最为显赫。尽管范鍯一度被免官,又因为嘉靖皇帝要起复用他的时候多方推脱而被一怒贬为民,但隆庆元年却已经追复旧官。范鍯总共生了十四个儿子。因为他本人威望卓著,又当过尚书的关系。十四个儿子只要有点出息的,多半都有了一官半职,至不济也有个秀才功名。如今的沈阳中卫指挥同知范沉便是其第六子。
至于长房四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