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之世唯有十四爷可担此责,陛下心中拟定之人选也必属十四爷无疑,倘若陛下有问,王爷当做如是答,切不可有迟疑之心。”
三爷话音方才刚落,陈老夫子已是毫不犹豫地给出了明确无比的答案。
“这……,老十四不曾领过军,似不如老十三罢?”
三爷虽是息了争夺帅位之心,可一听要其举荐老十四这个死敌,却是老大的不乐意,没旁的,此番出征必然是举国之力而为之,动辄便是数十万大军,真交到老十四手中,那岂不是为老八增添了一大臂助,三爷哪能安心得了,这便迟疑着另提了个人选出来。
“十三爷领军能力固无可挑剔,可若是他去,也是必败之局,道理与小王爷领军出征无二,不单兵、户二部会出幺蛾子,便是下头调集而来的诸将也未见得会听其指挥,难有胜算可言,至少是难以速胜,陛下必不会准的,王爷若是提议如此,定遭圣忌!”
事关重大,陈老夫子表现出了难得的耐心,细细地为三爷好生剖析了一番。
“嗯,晴儿怎么看此事?”
道理是听懂了,可三爷却还是有着些许的不甘心,只是见两大谋士都一致反对,也不好再固持己见,这便将问题抛给了默默端坐在一旁的弘晴,显然是指望着弘晴能想出个变通的法子来。
“父王明鉴,孩儿以为夫子所言甚是,孩儿别无异议。”
要说不甘心,其实弘晴比三爷更不甘心,没旁的,尽管已是有了应对之道,可那毕竟是数十万大军啊,被老十四这么个野心勃勃之辈控制在手,天晓得这厮到时候会不会做出甚疯狂的举动来,哪怕前世那时空的老十四最终没能掀起甚大浪,可今世的时局却与前世有了极大的不同,弘晴又怎敢保证一准能将老十四死死压制住,纵使已然安排下了粮道上的两枚钉子,却也难有万全可言,只是形势所然,弘晴虽不甘,也只能是作如此无奈之选择罢了。
“唔,那就姑且如此好了。”
这一听弘晴也是这般说法,三爷纵使再不甘,也只能是认了的,沉吟了片刻之后,有些个无奈地下了决断。
“王爷,属下以为保举十四爷固是该当,可应有的防范却是少不得,光是西北粮道与川西粮道尚不足为凭,王爷何不在举荐十四爷之际,上本举荐耿三飙为四川提督,若如此,或可保得大事无虞也。”
三爷话音刚落,李敏铨已是紧赶着又出言建议了一句道。
“嗯,好,那就这么定了!”
三爷虽是不甚通军务,可基本的军事常识还是有的,尽管李敏铨并未明说此举的妙处何在,然则三爷却是能体悟到其中的妙处,冷峻的脸色立马便缓和了下来,一击掌,笑着便允了下来。
“父王英明!”
这一见三爷总算是有了决断,弘晴紧绷着的心弦立马便是一松,赶忙出言称颂了一把,至于心中的真实想法是甚么,那就只有他自己才清楚了的……
“……,情形便是如此,先生可有何良策否?”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且不说三爷这头在议着事,却说四爷从宫中出来,便即匆匆赶回了自家府上,将邬思道请了来,絮絮叨叨地将今儿个在宫中所遇到的诸般事宜尽皆详述了一番,末了,神情凝重无比地求教了一句道。
“王爷有何打算?”
邬思道并未直接回答,而是不动声色地反问了一句道。
“嗯……,经此一败,社稷元气已伤,若不早图反击,恐贼子猖獗日盛,故,窃以为皇阿玛必会举国出征,以挽回民心士气,如此一来,挂帅者谁便成了眼下朝局之焦点所在,前番曾有议过,当属老十四与老十三为佳,二者间必有一争,相较之下,小王以为老十三或更可靠些才是。”
自打月余前弘晴设计谋取两粮道职位时起,四爷便已是猜到了其之动机所在,是时,虽是爽快地将两粮道交易了出去,可心底里却始终在琢磨着兵败之后的应对之道,已是有了些想头,此际听得邬思道发问,四爷也没隐瞒,这便沉吟着将所思之策道了出来。
“呵,王爷此言怕是口不由心罢,十三爷固然有领军之大才,十四爷却也同样不差,所缺者,不外履历也,若是往日,或许十三爷能有些胜算,可今时今日么,帅位却非十四爷莫属,陛下心中之人选也是如此,王爷若是打算推十三爷出来,那可就要大失圣心了,且,十三爷也未必会领王爷的情,既如此,何苦枉做小人哉?”
四爷话音刚落,邬思道已是冷笑了起来,不甚客气地便将四爷的话驳斥了回去。
“这……”
被邬思道这么不留情面地驳斥了一番,饶是四爷城府深,也不禁有些老脸微红,一时间还真不知该说啥才好了的。
“王爷放心好了,十四爷此番虽能得挂帅出征,却断然掀起甚大浪来,不止是三爷这头必有防范手段,八爷那头也不会掉以轻心,嘿,以十四爷之野心勃勃,此一去,必会设法收拢军心,他这么一整,八爷那头可就坐不住了,不设法给十四爷下套才是怪事了的,真到那时,二者间必起龃龉无疑,王爷的机会也就该到了,然,有一事必得做在前头,那便是四川提督之职必须拿到手中,唯有如此,四爷才有与十四爷联手之底气,若是邬某料得不差的话,三爷那头一准也在瞄着此处,四爷须得早做准备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