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三军会战,加起来足足有五六十万兵马,若是心存侥幸,必将受到打击。
所以具体如何应对,大家还是先商议一下,确定应对策略才能有备无患!”
刘可言毕,荀彧第一个上前发言。
“陛下,以微臣来看,这次决战非同小可,甚至可以关乎到孙权、刘备两家的根基。
因此对方绝对会不惜一切代价,阻拦我军的进攻。
但是以我军的实力来说,又不可能完全挡住。
这样的话,枝江、甚至江陵及时最后,对方也还是会借长江天险,划江而治。”
短短数语却把对方的心思点的无比透彻。
其实孙权确实有这样的想法,之所以敢于纠集如此多的兵马前来。
就是为了展现自己的决心,然后到时与刘可划江而治的时候令对方不敢轻举妄动。
然而他的想法却被眼光毒辣的荀令君一眼看穿,在刘可面前明明白白的讲了出来。
像荀彧这样的谋臣,一般很少针对单一的战斗设计献策,但是却能对当前的天下大势洞若观火,宛如明镜一般。
所以一眼就看穿了对方的谋划,这样的战略眼光,对于刘可接下来的计划更显重要。
既然猜出了对方的底线,刘可自然不可能按照他们的想法来。
自己要将主动权牢牢抓在手中才行。
因此,刘可眼睛一转,已经有了接下来的想法。
他决定一方面与孙权、刘备在枝江城下对峙,另一方面却分兵向长江防线进军。
只要自己成功渡过长江,占据南岸,那么对方就再也不可能依托长江之险了。
划江而治的想法,自然也就宣告破产。
不过,刘备此刻的在长江上游两岸的夷陵、猇亭、夷道等地设有警戒线。
孙权在江陵、江津、乐乡、公安同样布置了一条防线。
两家连成一片,几乎是将刘可正面的长江防守的如水桶一般严密。
无论从任何一个渡口通过,孙权、刘备都会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然后立刻回防。
到时候反而将刘可的大军困在岸边,那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不过,面对这样的难题,刘可的智囊团经过简单的商议便给出了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