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领到了没有?”
“领到了,哈哈,废了好大的力气。”
“快去换吧,一块五大洋到手了!”
“去,你这个可就是不懂行情啦,现在已经涨到两块钱啦!”
“两块钱啦?唉,早知道我也在手里存一下啊。”
“管他多少钱,我是不舍得卖的,放在家里,图个平安!”
“快去通知亲友,让他们都来,衣服穿的越破越好!”
“快走!快走!”
张家大爷也不用找人打听了,他已经走到了古寺的门口,飞檐高翘,黑漆楠木的牌匾写着法华寺三个描金大字。
门口立刻有人凑了上来:
“你领了药,就来找我,我叫王小六子,出一块五买你的药,记得啊。”
后面立刻又有人过来抢生意:
“找我就行,认准了我的大红伞,我出一块六。”
张家大爷拱手:
“是什么药?”
几人赶紧科普:
“是山东先生免费发放的救灾药,跑肚拉稀,包治百病。只不过规定了只有难民能领,看你的衣裳,肯定不行的,不过不要紧,等下帮你找个衣服。”
果然很快有人眉开眼笑的走出来,脱下一件湿碌碌的带着热呼臭气儿的衣服,冲着张家大爷囔囔:
“租衣服吗?一件一毛钱,押金五毛。”
张家大爷苦笑不得,总算明白了刚才那个老汉是什么意思了,原来是这帮市民发灾难财,在倒卖平安药厂发放的灾民应急药包。
张家大爷也不在和这些小贩子计较,分开众人,迈步往寺庙里走。这些小贩子们还想纠缠着他继续推销,被他身后的听差拿眼睛一瞪,就熄了声。
那个听差身高八尺,虎背熊腰,在山东大汉里都要数的上威风。更何况是和这些以精悍智慧见长的南方人比。
……(未完待续。)
246救灾药包收购商
张家大爷迈步进门,法华寺的院子很大,种了许多翠竹,以前应该也是佛家的清幽之地,现在却熙熙攘攘的,堆满了人,有穿着黄布法衣带竹子斗笠的和尚们在维持秩序,声音带了些嘶哑:
“各位施主,请排队,不排队的不发药!”
排队的各位也做了各样的防雨措施,竹子斗笠,雨伞都是普通的,甚至还有披着塞露露的防水布,油布,或者干脆是最古老传统的茅草蓑衣的。他们说话里还带着些欢喜:
“这队伍排的值得,就算淋了雨,等下就吃药,包治百病,哈哈哈。”
另外还有不少善心的义工人士在帮着解说:
“不是包治百病的,要讲究科学,一种叫板蓝根的,甜思思,防止风寒,可以直接煮了来吃,其他的要对症下药,不认识字的,一定要请别人帮忙看过。”
张家大爷立刻明白了,门口那些人愿意出到一块五来买药,也不自己进来领,领着一份药,也是相当不容易的,需要排着大半天的队。
张大爷拱着手问一个义工:
“我找黄市长,麻烦您带一下路。”
义工是不知道黄市长的,但是他们也带着些善心人士的热情,给他介绍了一个黄布法衣的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