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舒这还是支持出兵的,照说,至少比那些不愿意出兵的已经仁慈很多了。
这会儿要是国家和乐,太子殿下位置安安稳稳的,那么他也不用出此办法。
然而他们得堵住别人用孝道威胁的嘴,另外又要保证自己这边的兵力,除此办法外,也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
在场众人,除了一开始想要有些说法,然而话到嘴边又咽下去的大臣说过那么一句之外,其余的人都是安静沉思,似乎在想云舒这办法的可行性。
云舒之后也没说什么话,在他说完这个办法之后,大家在究竟按照云舒的办法来,还是不出兵之间展开了讨论。
最后还是太子殿下说了话,觉得最后还是按照云舒说的办法来出兵。
将那些年纪大些的,身子弱些的兵送去帝都那里,具体还是准备调三万的兵,这也已经算是很多了。
从军队里面找,只怕也很难找出老弱的兵凑够两三万,最终可能还是要贴一些精壮的兵力。
虽然现在世道不好,然而十五岁以下,六十五以上的兵目前还是不要的,所以再老的兵,也就只有六十出头,老兵整体在军中占比也不是很大。
太子发了话之后,所有人都开始下去执行。调兵的调兵,统计各地兵力的去统计。
云舒他们这边总共也就是□□万的兵,本来是连连胜仗,目前就是将备用的兵力调走。
目前的情况就是,前线接下来不能有重大的失误,否则一旦前面守不住,他们后方能够补充的兵力就不够了。
好在现在行军打仗都是一座城一座城打的,否则敌军要是绕道快速打过来,他们只怕也很难抵抗。
这便是许多人都不愿意出兵去周帝那边的原因,这样一来自己这边的战线就要被拖延。
养兵要钱,因为是募兵,精壮的男子都来参军了,地方一些需要体力的事情就只能靠家中老人跟女子扛上,每家现在还有赋税,这对农耕社会来说多少有影响。
自然,都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目前国家养人也并没有这么难,到底还是地主家的孩子,手里有粮。
然而大臣们自然都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速战速决的话损失会比较小,况且现在好容易在败仗中有了赢的一面,自然希望乘胜追击。
因为他们打的是正义之战,是收复国土的战争,因此并不容易产生什么骄兵的情绪,只会觉得赢了是应该的,输了就是耻辱。<hr>
小贴士: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https:www。。vip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span>传送门:排行榜单|好书推荐|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