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之后,果然休兵,国内无兵燹。
百姓或许并不是健忘,只要日子能够表象太平,他们就能够心满意足窝在自己的院子里继续过他们的小日子。
真正跟百姓们接近的,其实是当地那些小官员,其实只要真的能够为百姓做事儿的话,他们内心也会逐渐感受到的。
那些夸赞的言辞并不是表象的溢美,而是发自内心的,朴实的夸奖。
至于国家大事,他们是关注不到那么长远的,若真的各个官员能够为国为民,那么他们也并不需要去了解。
然而并不是所有朝廷的官员都清明。“天下乌鸦一般黑”是他所处朝代许多百姓对官员的认知。
这时候,便需要百姓能对自己国家的发展有个明确的认知,要知道自己的国家是否真的在朝着上坡走着。
不好了,就该提意见,要有一张会“抱怨”的嘴。
倘若再有那些所谓“公知”打着公知的幌子,却做着卑劣的事情的时候。
就像看小说一样,白莲花这样的人设,原本指这个人纯洁、单纯,然而现在却变成了虚伪、做作的代表。
倘若假的公知占用了“公知”的名声,那么那些真正的公知,又该是多么的伤心?
可惜的是,古代的百姓很少读书明理,读书的人多也不讲朝政,只是为了能识字,找个好些的工作来做。
有时候云舒觉得,或许历史总是在重复上演,就是天下大势一直都是这么反反复复,反反复复。
不打仗了,朝堂内的事情终于恢复成了战前的样子,这几年经历了许多,云舒也已经二十五岁了。
妹妹年纪越发大了,林氏到现在已经不愿意去管她的婚事,而是在尽力想着如何才能应付别的夫人、太太们,解释她的孩子婚姻坎坷的原因了。
其实说是不愿意去管,其实也是林氏疼爱自己的孩子,而且她的疼爱在这会儿看来已经算是溺爱了。
早些时候林氏看他们年纪小,总想着让几人着急一下,逼一下,想着他们也就熬不住去找个人成亲了。
然而现在他们越发大了,心中有了自己的思量。林氏很清楚,现在她的劝只会让他们排斥。
林氏心里很明白,她劝多了反而伤了感情。既然他们都不着急,她自己也便不着急了。
可能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她有两个出息的儿子。云舒他们是男子,年纪再大成亲都不算晚,哪怕四十岁有一天想开了呢?
反正林氏是比他们走得早的,只要两眼一闭也什么都瞧不见了。
至于女儿,她有两个哥哥,一辈子不嫁,虽说云舒他们要是走得早,将来后辈们对她或许不会太好,但总不至于太过不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