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盛唐风月TXT > 第403部分(第1页)

第403部分(第1页)

两千人

杜士仪想起开元八年安抚了同罗部;和张说一起回归并州的时候;曾经听张说说过;拔曳固曾经兵员上万;再加上老弱妇孺;号称有六万人;一万帐以上尽管被突厥一度打得溃不成军;但迁来朔州的不下一万五千口;如今却只剩下了区区两千。一时间;想起抵达朔州后得知的情况;他不禁看了看一旁的大同军副使窦明珍;后者索性毫不讳言地用汉语解说了起来。

“杜使君;铁勒诸部原本就是群居于漠北;当初是因为被突厥打得无法存身;这才不得不依附于我大唐。如今突厥毗伽可汗不再是当年那个雄心勃勃的突厥之主;而左贤王阙特勤又在年初去世了;所以;铁勒诸部自然都希望迁回故地。从开元十五年开始;大同军和横野军附近群居的铁勒诸部就不时有人马回返昔日故地;先是拔悉密;然后是仆骨同罗;最后才是拔曳固。拔曳固部应该是年初方才北迁了又一批人。据我所知;如今铁勒诸部大多数已经回归漠北;并站稳了脚跟。比如拔曳固部;把这两千人留下;也许是担心万一突厥大肆来攻;他们举步维艰;抑或者是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听懂了其中不少话的;勒健略苦涩地笑了笑;作为被留在朔州的老弱妇孺之首;尽管号称都督;但他很清楚;朔州刺史之类的大唐官员并未将此事宣扬出去;是因为觉得他们这些铁勒诸部聚居于边境;反而需要提防守备;而如今主力徙居漠北;他们这些老弱妇孺就再不足为道了。可是;想到部族如今在漠北的处境;他悄悄抬头看了一眼杜士仪;突然又生出了几分期望。

“杜使君;如今我拔曳固部已经迁回了漠北;但处境依旧堪忧。我拔曳固当年居于独洛河北;后来往东迁居;和同罗、仆骨相接;兵力胜万;人口八万;可因为当年袭杀突厥默啜可汗的;就是我拔曳固人;所以在后来毗伽可汗和阙特勤回兵复仇之际;我拔曳固的兵马也损失最为惨重。如今虽是迁回故地;但眼下漠北铁勒诸部之中;拔悉密和回纥两部最为强盛;拔悉密酋长阿史那施;回纥酋长骨力斐罗;两人号令一出;我拔曳固也好;同罗仆骨以及其余各部也好;莫敢不从。而当初附庸薛延陀的葛逻禄;如今亦是兵强马壮。我拔曳固既要提防突厥;还要提防这些部落;在漠北其实也是举步维艰。”

这些隐情;就连窦明珍这个大同军副使都从未听说过;想来也是属于铁勒诸部迁回漠北后的机密;但此刻勒健略却对杜士仪和盘托出;他不由得惊异十分。再看杜士仪微微眯起眼睛;仿佛也在消化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窦明珍不禁面色一动。

别说铁勒诸姓;就是奚人五部之中;也各有勾心斗角;所以;杜士仪明白勒健略缘何要对自己大倒苦水。他想了想便再次开口问道:“如今朔州只剩下了拔曳固部;那蔚州同罗部呢?”

“同罗部和我拔曳固部不一样;当年至少还存留了主力;所以已经全数北迁了。”

看了一眼杜士仪的脸色;勒健略知道恐怕蔚州刺史不知道是没当一回事;还是觉得同罗部的北迁只会对自己有利;所以没有禀报给杜士仪;他此刻也无心替自己这些老弱病残找麻烦;换了个郑重的坐姿之后;他就诚恳地说道:“使君;我们这些都是被部族抛弃的人。那些十二岁以上;或是从小就弓马底子好的;早就被部族给带走了;剩下就是我们这些老人和无用的女人;还有太过幼小的孩子。我这个都督是硬着头皮自称的;只为了统辖好部族……”

“还有多少孩子?”

杜士仪突然打断自己问了这么一句;勒健略犹豫了一下;声音一时更加低沉了下来:“两千人中;五十以上八百余人;妇人七百余人;俱是体弱之辈。至于孩子;则是五百余人。最小的两岁;最大的十二岁。此外;便是羊三百头;毡帐四百顶;不能当战马的马匹四百匹;这就是我们拔曳固部的所有家当了

一旁的窦明珍登时勃然色变。杜士仪问孩子;勒健略却把老人和妇人多少;财产几何也都说了出来;却惟独不提青壮;这无疑说明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就连他;这也是第一次知道;拔曳固竟然真的一狠心带走了所有能打仗的主力;抛下了这批老弱妇孺这些人杵在朔州左近;若是不管;这两千人能够撑到几时谁也说不好;而且会被指斥为罔顾道义;可若是管了;从前大唐对内附的铁勒诸部还算优厚;可那是因为他们有足够的兵力可供驱使;现在难道还要白养这些人?

这个答案和杜士仪料想到的最差结果几乎仿佛。既然有所心理准备;他只能压下各州刺史对于诸部北迁所采取不作为态度的不满;目光犀利地看着勒健略;一字一句地问道:“这些孩子;是孤儿?还是留下来的这些妇人之中;有他们的母亲?”

“一半是孤儿;一半是母亲带着哺乳或者太过幼小不适合迁徙的孩子留下的。因为年初北迁的那一批人;是为了应付和我拔曳固部争夺水源的回纥大酋;所以不敢带上任何累赘。”说到这里;勒健略的脸上已经露出了真切的恳求之色;“我知道杜使君一向慈悲为怀。拔曳固北迁之后就算站稳脚跟;恐怕也不会来接我们这些族民;毕竟;我们这两千几乎没有自保能力的人要平安回到漠北;要出动多少兵马?而这里有嗷嗷待哺的孩子;也有不能自食其力的老人;我不求别的;只求杜使君能够继续庇护我们在朔州安居。”

这个要求看似很卑微很简单;可杜士仪很清楚;如今放跑了能够打仗的拔曳固兵马;却留下这些需要照顾的老弱妇孺;对于朔州来说恐怕是一个巨大的负担。所以;他想了想便推说要商量;先把勒健略打发了出去。紧跟着;他才看向了窦明珍。

“使君;我也是第一次知道;拔曳固部竟然丢下了这些人。”别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杜士仪本来就是自己的直属上司;而且他一不留神还出了这样的纰漏;窦明珍自然有些无地自容;“半个月之前;拔曳固大约还有八百人驰归漠北;因为连月以来常常有这样的情形;我也没太在意;谁知道竟然……

“你不用解释了。”

杜士仪摆了摆手;心中仔细掂量着勒健略说的这些话。从功利的角度来说;他可以拒绝;而且理由都是冠冕堂皇的;真正领了朝廷官爵的拔曳固都督已经北迁漠北了;其他族民还留在朔州于什么;他这个代州长史当然是应该“大度”地放他们去漠北;和他们的家人“团聚”。可是;从另一种角度来说;他一时心狠手辣不要紧;可这种做法也不知道会逼死多少人;更何况也有人会指斥他违背道义。而且;要说老弱妇孺;他当初在云州的时候向奚人买奴隶的时候;不是特意申明不论老弱妇孺?

“此事我不能立时答应你。”等到再次把勒健略召了进来;杜士仪硬起心肠答复了这样一句话;见那勒健略大失所望;他便语气平淡地说道;“待我巡视了云州和蔚州之后;再做定夺。”

第一卷当时年少青衫薄 第六百五十七章 亲情如水

“什么;拔曳固部只剩下了两千余老弱病残?”

朔州刺史齐峻见杜士仪面露寒霜;而大同军副使窦明珍亦是满脸凝重;即便没人回答他;他也知道这恐怕是铁板钉钉的事实了。

朔州距离长安一千七百余里;大唐建国之初;从刘武周手中收服朔州时;因为刘武周起家便是马邑;连年征兵;朔州十室九空;隋时曾经颇为繁荣的马邑只余下了不到两千口人;其余各县也是凄凄惨惨戚戚;整个朔州的人口也只有四千多。尽管历经建国百年以来休养生息;但武后年间默啜可汗崛起;和突厥接壤的朔州亦是虏患严重;到现在朔州人口也只有区区两万。

而大同军驻扎在侧;固然给人一点安定的感觉;可大同军所耗粮食乃是一个天文数字;再加上不是府兵而是募兵;本地无法供给;从前是太原转运;现在是云州转运;而本州人户每年租庸调就已经足够一州刺史焦头烂额的了;现在拔曳固部拍拍屁股一走;却丢下了这么一个包袱下来;齐峻怎么忍得下这口气?

“同罗也好;仆骨也好;回纥也好;迁回漠北的时候;全都是一股脑儿把人带走;唯有这拔曳固实在是欺人太甚将两千不能打仗的部众丢给朔州;以为我大唐是专管收容老弱病残的不成?让大同军把这两千人衤出境;让他们自生自灭”

窦明珍虽然没有明说;但无论脸色还是眼神;无疑都表示;他是赞同这一条的。他们两个掌管军政两头的既然都是如此意见;杜士仪不置可否;说是回程再议;次日便马不停蹄地北上云州。当他在傍晚抵达云州怀仁的时候;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