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最大的努力,可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任何一个问题,那么便会是一场灭顶之灾,即便玉真公主乃是天子一母同胞的嫡亲妹妹,也逃不过欺君之罪。所幸事情一步一步全都是照着她们的计划在发展,这风险极大的计划竟是成功了,甚至不曾招人怀疑。
“什么时候把玉奴送出城去?”玉真公主终于开口打破了这难言的沉寂。
“近日应该就可以施行了。她已经是旁人眼中的已死之人,改容之术又惟妙惟肖,只要我借着前往樊川杜曲的名义,她就可以顺理成章混在其中出城。城外又有人接应,这暗度陈仓之计就再无破绽。”王容如此答了一句,见玉真公主憔悴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她忍不住问道,“难道师叔这些天来都没见过她?”
“别说我,元娘也不敢见她!谁都不能担保没人怀疑,也不能担保玉真观中就没被别人掺沙子。我们如果露出悲戚愤懑之外的态度来,万一落到人眼中,岂不是前功尽弃?”玉真公主揉了揉凭空多出两条皱纹的眉心,复又苦笑道,“哪怕她到时跟着你走了,我也不会去见她。谁都知道我如今是最伤心的时候,日日关在房中,除却你们谁都不见。”
固安公主也点头道:“既是她如今屈身为婢女,我二人自然不好见她,但自有霍清张耀调护,不至于让她受屈。忍这一时,成全她一世,我们也不算是苦心白费!这些天来我要把首尾都收拾清楚,除却张云容谢小蛮之外,所有涉事的蛛丝马迹得在最短的时间内抹消干净。而杨玉瑶一入宫,张云容和谢小蛮若想自保固宠,也得宫外有人为援,与其看着镜中华发,无所事事伤春悲秋,还是有事可做的好!”
见固安公主笑谈鬓生华发,玉真公主想起自己揽镜自照时的光景,也不禁若有所思。
皇室宗亲看似还有不少,可是那又怎样,纵使是兄弟姊妹,何尝有多少真正的亲情?现如今她这么大逆不道的事情都做了,还有什么跨不过去的沟坎?至少等异日年华老去的时候,她不会觉得人生虚度!
“既然如此,我便使人通知赤毕,让他亲自走一趟。现如今已经到了最后一步,倘若为山九仞,功亏一篑,那我们的一番苦心就白费了。”王容见玉真公主和固安公主齐齐点头,但都不无怅然,她便安慰道,“只要她脱出牢笼,三五年后一切淡去,自有相见之日,师叔和阿姊就放宽心吧。”
“是啊,多年苦心,终于得以功成,我们也足以自豪了。剩下的我们已经无能为力,就都交给玉曜你吧。”
玉真观后院中,当回到那间独居简陋小屋中的玉奴看见杯子底下压着的那张纸笺时,她立刻快步上前,却只见上头只用歪歪斜斜的笔迹写着一个时间,一个地点,就仿佛是寻常情郎约见情人。她立刻将这张纸紧紧贴在了胸口,目光却瞥向了角落中的那块铜镜。铜镜中赫然是一张和她从前截然不同的脸,也就是凭着这个,她才成功地离开了皇宫这座牢笼。
而现在,就轮到长安城这座更大的牢笼了!
第976章 海阔凭鱼跃
尽管杜士仪对龙泉说,不能把李佺和夫蒙灵察相争落在下风的事情捅出去,以免弄巧成拙,但他继送去一个段秀实后,又征得来瑱自己的意向,由这位昔日安西四镇节度使的长公子主动请缨前往北庭。昔日盖嘉运取来曜代之,可担任四镇节度使期间却排斥了不少来曜的幕府官和用过的武将,于是,来瑱这一去北庭,振臂一呼,凭借来曜威震西陲的名声,自有不少人望风来投,甚至不少部族都表现出了相应的善意。
而夫蒙灵察当初曾经在来曜麾下为疏勒镇守使,如今官拜安西四镇节度使,不服空降北庭的李佺也就罢了,可和老上司的儿子打擂台,他固然不怵,却没办法安抚下头军将之心。当初来曜在西域任上能征善战,待下赏罚分明,尽管看似不及盖嘉运军功赫赫,可却比盖嘉运更得人心。所以,一听说李佺竟是因来瑱初来乍到的一场军功后,直接拔擢其为节度判官,夫蒙灵察登时大光其火,把一腔火气全都发在了麾下众将身上。
胡人蕃将,除了悍勇和胆色,大多数都是这样现开销的脾气,如安禄山这样慧黠的只是极少数。所以,安西诸将大多都习惯了,甚至于很多人早已养成了唾面自干的本领。尤其是在来曜死后,历经盖嘉运、田仁琬两任节度使都没能有所寸进,在夫蒙灵察麾下方才得拜兵马使的高仙芝,外人只以为他在那位四镇节度使面前分外得意,却不知道他也不知道被夫蒙灵察喷过多少回。这次和其他人一样被夫蒙灵察大骂一通出了节堂,他却照旧气定神闲。
当左右簇拥上来后,他便沉声说道:“走,去看看杜司马。”
“将军,大帅如今正在气头上,咱们去探望杜司马是不是太明目张胆了?”
“大不了回头被骂个狗血淋头罢了,反正我早就习惯了!”
杜黯之如今官任安西大都护府司马,这还是前任节度使田仁琬任上提拔起来的。田仁琬是典型的文官,故而对明经出身的杜黯之颇有好感,甚至用其为掌书记,可盖嘉运夫蒙灵察都是典型的胡将,对杜黯之自然不感冒。尤其是夫蒙灵察如今被来瑱任北庭节度判官气得都要发疯了,只觉得这分明是朔方节度使杜士仪偏帮李佺,连杀了杜黯之泄愤的心都有。若非杜黯之早就知机地告病在家,此前在节堂上,夫蒙灵察很可能第一个拿杜黯之开喷。
一转眼杜黯之也已经三十八岁了,虽说多年官途不算顺利,但和不少只能在闲职上打转的杜氏族子相比,他并没有太多不满足。膝下已经有一儿两女的他饶有兴致在榻上教牙牙学语的幼女认字,当妻子元氏进来时,他方才抬起了头。
“二十一郎,高仙芝高将军来了。”
“好,快请!”
高仙芝一进书斋就发现杜黯之气色绝佳,分明半点病都没有,便忍不住指着人笑骂道:“好你个家伙,告病不去节堂挨骂也就算了,还躲在家里享清福,就不怕大帅心中不忿,杀到你这里来找你的麻烦?”
“我这个安西大都护府司马只是个清闲角色,又不用参谋大事,他如果真的因为北庭节度使李大帅用了来瑱,做出什么过激的事情来,难道不怕白白便宜了人?所以,我躲着不出来,他也只能在背后大骂一阵子而已。再说,我到年底也就任满了,就算我是颗钉子,他难道还不能忍两个月?”
听到杜黯之如此说,想起对方在田仁琬面前也再三举荐过自己,奈何田仁琬这个典型的文士太重视胡汉之别,对于他这个出身高丽的蕃将始终心存排斥,高仙芝不禁叹了一口气。他只知道杜黯之是京兆杜氏子弟,朔方节度使杜士仪的从弟,家境殷实,出手大方,没有一般文士的自傲和酸腐,待人接物豪爽慷慨,故而当初对方主动结交他,他一来二去也就渐渐和人混熟了。
此刻,他一屁股坐下后,就若有所思地问道:“你这一任满打算去哪?我记得你到安西也差不多七八年了吧?”
高仙芝问了一句,见杜黯之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他猛地打了个激灵,失声惊呼道:“你不会也是跑去北庭襄助那位李大帅吧?”
“正是如此。”杜黯之掐指算算,自己先后伺候了来曜、盖嘉运、田仁琬、夫蒙灵察这四位节度使,每一位节帅对他的态度都很有规律,一个好,一个坏,一个好,一个坏,他都已经麻木了。而李佺曾经给杜士仪当过整整六七年的副手,老而弥坚,性子刚直,出镇北庭正在用人之际,辟署他这个精通西域局势的杜士仪从弟为幕府官,可以说是双赢!
“完了。”高仙芝拍了拍额头,苦着脸道,“我本想着来探望你一番,大不了回头被大帅骂一顿,谁知道你将来离任时竟要去资敌,大帅若是知道,回头肯定又要拿着我出气!你怎么不早告诉我一声,至少我就不那么紧巴巴来探病了!”
“骂归骂,大帅相比当年的盖嘉运,脾气固然暴一些,但至少用人不疑。除了我之外,他是越器重的人骂的越多,你敢说你不知道?”见高仙芝果是嘿然一笑,杜黯之便随手拿过书案上的一个匣子,然后向高仙芝推了过去。
“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