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命运的手指轻轻一拨,他生命的小船就此倾覆。
邓夫人病了,病得很重,要很多很多的钱才能治好。那时他还不是位高权重的大理寺卿,他只是大理寺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小官,不知何时才能出头。
于是,他接过了第一笔俸禄之外的银钱,按下富商公子打死人的案卷,以证据不足的理由判其无罪。
邓夫人的身体在名医良药的治疗下渐渐好转,她看着丈夫高升的官职、一换再换的宅邸,终于明白了什么。邓夫人身子弱,一直没能有子嗣,也不肯再正眼看他。
直到邓勉出生,邓夫人在多年以来的良知折磨下郁郁而终。
“她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你不该救我’。这么多年,我一直以为她是因我自甘堕落而厌弃我,其实她只是恨自己一身病痛,迫我走上不归路。文人墨客都喜欢这样的桥段,痴情种子,红颜祸水。就连她自己也这么认为。”
大理寺卿抚摸着邓勉的脸颊,轻笑道:“只有我自己知道,不是这样的。权力与欲望这条路,就像是林中沼泽,一步踏入,步步沉沦。是我利欲熏心,不愿回头,也不能再回头。”
楚识夏像是预感到了什么,看向邓勉的目光略带悲悯。邓勉不知所措地看着剖白陈年旧事的父亲,大理寺卿擦去他脸上的泪水,笑容中带着无奈和纵容,就像小时候他无论如何都背不下来文章,撒泼打滚的时候,父亲赶来哄他时一样。
楚识夏心里生出清晰到残忍的念头——这是邓勉最后一夜做小孩。
大理寺卿转身对着楚识夏跪下,长长地叩拜,道:“我自知为虎作伥,作恶多端,便是千刀万剐也不为过。但阿勉是个好孩子,他虽愚钝,却不曾害你。”
邓勉急忙想要扶起大理寺卿,却在他决绝的眼神下愣住。
“认罪书和揭露摄政王罪行的奏章我已经送到羽林卫,我愿认罪伏法,我只求你——带邓勉走吧。”大理寺卿恳求道。
摄政王经此一役,必定不会放过邓家。如大理寺卿所说,他早就没有回头路。
“不,父亲!”邓勉难以置信地看向楚识夏,扑过去拉起大理寺卿的手,急道,“你辞官,我们一起走。你已经认罪了,陛下不会怪罪齐王和楚识夏的。我们一起走,我不要把你一个人留在这里。”
大理寺卿推开他的手,摇头道:“不可能的。摄政王在朝中耕耘多年,根深蒂固,一封奏章定不了他的罪。等他缓过神来,谁也跑不掉。”
“摄政王毫发无损,我为什么要帮你带走邓勉?谋杀朝廷命官这样的大案,你做假证词,是要抄家的。”楚识夏近乎冷漠地反问。
“我曾帮摄政王做过一件事。”大理寺卿平静的说。
楚识夏表示洗耳恭听。
“景泰八年的冬天,宫里死了一个女人,又跑了一个宫女。摄政王给我传了一封密信,他说这个宫女带着一个婴儿,要我连大人带孩子一起处理干净。”
“景泰八年”四个字像是一根针,狠狠地扎中了楚识夏最脆弱的一根神经。
大理寺卿没有注意到,继续往下说:“我在鬼市里找到了那个宫女的尸体,却没能下手杀死那个婴儿。那时候,我的夫人刚刚怀上邓勉,胎像不稳,我怕遭报应。于是我花钱在鬼市里买到了一具新死的婴儿尸体,连同宫女的尸身一起交给摄政王交差。”
楚识夏脑子里某根弦被一点点拧紧,声音是她自己都没有发现的干涩,“那个婴儿呢?”
“我将他遗弃在鬼市的角落里,生死不知。”大理寺卿摇摇头,说,“但我留下了襁褓里的一件信物。”
大理寺卿从怀里掏出一只玉环,在昏暗的烛光下,玉石呈鲜血般的红。这是大漠里才产的龙血玉,绝世罕见,对光而视,犹如一汪鲜血涌动。玉环被雕刻成首尾相衔的蟠龙,麟角峥嵘,栩栩如生。
龙纹并非常人可用,这只龙血玉环毫无疑问是宫里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