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面面相觑,均不知这是什么声音,从何而来。却听脚步声疾,两名客栈每早派往城外汲水的伙计狂奔进来,大呼道:“糟了,糟了!”两人俱是面青唇白,衣上血迹斑斑,“西夏兵打……打过来了!”
群雄正在诧异,西夏兵来这儿干什么?掌柜却立时神色大变,光头上沁出的冷汗,比两个伙计额上的热汗加起来还要多,一双胖手只在发抖:“怎……怎么?在……在哪里?”
瘦伙计双手一划拉道:“好多兵!满山……满谷的,都是!”胖伙计缓过气来:“刚才小的们出城拉水,才到榜罗墩,就觉着地皮发抖、人喊马叫的,尕根娃骑着大黄驼在最前首,兜头就被射来几冷箭……”说到这儿,他浑身哆嗦起来,“尕根娃……尕根娃……”
瘦伙计又接上道:“他当时就栽地上了,我们俩扶起一瞅,他眼睛下这么大个洞,呼呼冒血,不会出声了。然后听见对面扯着嗓子喊:‘对面的人听着,爷是西夏香油军,现在你们已经被包围了,要还想活命的话,就快点交出赵长安……’”他一说赵长安,众人除赵长安、冯由外,尽皆一惊。
胖伙计面色灰败,哆嗦着道:“城外的大路就是一只麻雀也飞不过去,到处都是旗子、马匹,还有拿家伙的西夏骑兵!只怕,不只尕根娃,这次我们全都活不成了!”语声中已带哭音。
群雄俱是不解:何以来了支西夏军队,封死了城外的一条道路,这城中的老百姓便天塌地陷般地慌张?但众人亦隐隐觉得情形大是不妙。
忽听街面上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众人抬头,见八九骑马飞奔至客栈门前,戛然而止,收势不及,马蹄铁与街上的青石板相碰擦,进出耀眼的火花。众骑手不待停稳,已鱼跃下马,冲进饭堂,扫了眼众人,当头一人抱拳施礼,问道:“请问,座中哪位爷是四海会的宁少侠?”众人一看,来人均是城中守卫打扮,脸色并不比掌柜、伙计们好看多少。
宁致远不慌不忙,起身相应。领头军士疾步到他面前,恭敬地道:“宁少侠,我家守备杨大人有特别紧急的事情,想有劳宁少侠登门一叙。”
章强东冷冷地问:“什么紧急事情?我家少掌门又不认得你家什么大人,凭什么去见他?”军士犹豫了一下,躬身道:“不知各位听说了没有?这城刚才已被西夏军队突然包围了,对方来意不善,我家大人素来听说宁少侠和四海会在南朝行侠仗义,现静塞城有难,我家大人想请宁少侠帮忙,共商守城大计。”
宁致远沉吟了一下,慨然以应。军士一挥手,便有同来的四名小兵让出四匹马来,宁致远与章强东、西门坚、丛景天出门,随军士上马,疾往守备府驰去。
到守备府门前,天色已明,几人匆匆进府,直到中堂,远远地便见一个身材中等、着辽国官服的矮胖中年人,正负手在堂中焦急地来回踱步。听到脚步声,他抬眼一望,急忙迎下阶来,拱手道:“这位想来就是宁少侠?本官是此城的守备杨利用,大清早就打扰宁少侠和各位堂主,太麻烦了!”看这个杨利用的形容谈吐,倒像个中原汉人。几人略事寒暄,然后入堂坐下。
“今早卯时二刻,不清楚怎么了,突然来了支西夏军队,对方派人传话,说是南朝的宸王世子从兴庆逃到了这儿,限令本官在明早辰时正刻以前交人,不然就要攻城。”杨利用一边说,一边不停伸袖拭额上的油汗。宁致远不动声色地问:“然则大人怎么要召在下来呢?”
杨利用道,昨日宁致远一行人才入城,他便得到下人的通禀,但他不欲多事,遂未打扰,不料今早变故陡生,惶急中只得将他们请了来,共商御敌之策。若有失礼之处,还要请他们见谅。说到这儿,起身团团一揖。
宁致远想,这位杨大人真正奇哉怪也,他身为守备,守城御敌是他的分内之事,怎的却会要自己来助他一同守城?难道,他自己竟守不了这城?遂问道:“大人清楚来的西夏军有多少人吗?”
杨利用答道:“下人报说,敌军有铁鹞子八千、步跋子六千、弓箭手六千、骑兵八千、对垒兵七千,加上粮草供给、役使的杂兵,总数竟有四万人之多。”
宁致远又问:“那城里的守军又有多少呢?”杨利用面色如土:“这也就是本官要求助于宁少侠的缘由了。本城守军只有三百六十人,就是把伙夫、杂役统统凑上,也不过才四百来人而已。”
一听这话,宁致远四人均倒吸了一口凉气:“偌大一座城,守兵怎么这么少?”
杨利用叹气解释道:“静塞远离宋、西夏两国的边界,虽然繁庶热闹,却不是军事要隘,故而配给的守军向来都不多。平时应付一般的城防治安倒也够了,可谁曾想……现如今会……”说到这儿,他连连顿足,“现在本官已是六神无主,幸亏还有宁少侠在,本官和城中的九万百姓,现在就全要仰仗宁少侠及各位英雄了。”
第二十二章 苟能制侵陵
宁致远立觉双肩如负泰山,不堪承受。但看杨利用一副溺水人抓住了救命稻草的样子,推拒的话便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况自己与三位堂主也陷身城中,城若被破,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他掂量了又掂量,一咬牙,硬起头皮答允了。
杨利用听他慨然应诺,眼前现出一丝生机,一番恭维后,请他全权负责守城事宜,竟是将一副万钧重担全压在了他的肩上!
宁致远艰难地道:“该如何防守,在下一时也没有主张。”又对章强东三人道,“章老伯、西门二哥、丛大哥,你们马上去把城中所有帮派门会的掌门、首领、帮主,或是能主持大事的人都请到这儿来,共商守城大计。”丛景天三人不敢怠慢,急忙去了。宁致远又问杨利用城里的粮草、饮水能够维持几天,杨利用脸色发暗:“粮食倒够吃一个来月的,可城中没有水源,饮水须每天到城外十里的好水川汲取。”宁致远一听,真个眼迸金星,头大如斗。
这时,堂下跑来一名军士,说是门外有位李公子求见,带着两百多骑兵,说是要来协助守城。杨利用喜出望外:“真的?快快有请,快快有请!”片刻工夫,兵士引进几个人来。领头青年年约二十五六,相貌英武神俊,气度威严出众,身着鹅黄锦袍,料子华贵,做工精良,腰间挎一把镶金嵌玉的乌鞘弯刀。他大踏步进来,对下阶相迎的杨利用略一点头,道:“我姓李,名隆,你就是守备?”
杨利用被来者的威势所慑,不觉躬身答:“是。李公子,听说你带来了二百多骑兵?”
“嗯!”李隆口中答应着,双眼却望着他身后的宁致远,抱拳行礼,“我是来打猎散心的,没成想一只鹿还没打到,城却被围住了,我自己倒先成了别人的猎物。听说守城急需人手,我就过来了。”
宁致远、杨利用这一照面间,就对他心生好感。二百骑兵虽不多,但在这危急关头也是一大助力。而杨利用虽然欢喜,却也奇怪,不知他是什么来头,一次行猎竟要带二百多骑兵?
李隆仿佛明白他的心思,遒:“我是燕京的大横帐掌衮。”宁致远不明辽国官制,杨利用却是大出意料,忙跪伏于地,大礼参见。
原来,辽国朝中大臣分南北两制,南面官专为汉人而设,北面官则由契丹人充任。辽国皇族分四房——横帐、孟父房、仲父房及季父房。其中横帐是开国皇帝阿保机的后裔,即阿保机后的九代(九帐)皇族,地位最尊。由于皇帝的官帐面东而设,故称横帐,大横帐掌衮司掌太祖皇帝后九帐皇族事,是以这一职位在辽国朝中位高权重。杨利用不曾想今天竟会见到这么尊贵的朝中大员,若换作平时,倒是要好好地巴结巴结李隆,但现在情势危在旦夕,哪还有这份闲情逸致?
这时门外又进来了五六十人,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