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大唐将军烈 第512章 > 第133部分(第1页)

第133部分(第1页)

怠薄?br>

“诺!”李林甫答应一声,站出来道:“陛下,以目前的情形来看,我们不能正面与大食国交战,但臣以为我朝也不能眼看着大食国吞了石国,以微臣之见,当派一员善战之将领兵三千常驻石国,一方面是向大食国宣告石国乃是我朝属国,他们侵犯石国就是侵犯我朝。令一方面是向石国国主表示我国还是很在乎石国的,不会随意舍弃,如此一来,石国上下就有信心抵挡大食国的侵蚀!”

牛仙客马上站出来道:“陛下。赵子良将军在西域多年,领军作战经验丰富,熟悉西域风土人情,又能征惯战。威震西域!微臣举荐,命赵子良将军返回安西之地,领兵三千常驻石国以威慑大食!”

这是什么情况?赵子良一下子懵了。这牛仙客不是李林甫忠实铁杆粉丝么?这两人怎么帮自己说起话来了?

赵子良当然巴不得调回安西之地,避开朝堂上的争斗,就算不调回安西,调往其他地方任职也比待在长安城这个是非之地要好,可是由李林甫和牛仙客两人联手举荐,这反而让他心中揣揣不安,心想这两个老家伙到底在搞什么鬼?

就在赵子良心里胡思乱想,七上八下之时,太子李亨又站出来向李隆基行礼道:“父皇,臣不赞同此时调走赵将军,赵将军刚出任左监门卫将军不久,正在整肃左监门卫下属各军,如果此时调走赵将军,之前所做一切岂不是要半途而废?还请父皇三思!”

听了太子李亨的话,赵子良才突然醒悟过来,原来李林甫和牛仙客是这么打算的,把他调走,那么左监门卫又空缺一个将军,如此一来,他们就可以进行运作,把自己人扶持上去,以达到控制左监门卫的目的,控制了左监门卫,就等于控制了整个长安城的门禁,皇城和宫城就会如同他们的后花园一样,想进就进,想出就出。

原来如此,看来自己这段时间确实碍了李林甫的事,而且太子李亨显然也明白了李林甫的意图,所以才会站出来反对。

赵子良转念一想,心中一惊,自己的情况似乎有些不妙啊,不知不觉就卷入了李林甫与太子李亨之间的争斗当中,稍有不慎就会他们某一方当做炮火给牺牲了。

想到这里,赵子良站不住了,他立即站出来向皇帝行礼道:“陛下,臣愿意返回安西领兵常驻石国,威慑大食!”

李隆基看着赵子良,眼神闪烁不定。良久,李隆基摆手道:“赵卿家就暂时留在长安,朕对你还另有任用!至于由谁来领兵常驻石国威慑大食一事”。

赵子良听了李隆基这么说就知道自己暂时只怕是不能离开长安了,于是立即道:“陛下,臣举荐龟兹军副使、游击将军楚歌担此重任,此人原是微臣部将,精通骑射、骑兵作战之法,正好对付大食国轻骑!而且当初微臣奉盖嘉运大人的命令出使昭武九姓诸国之时,曾经遭遇过大食国轻骑,并与之大战一场,当时楚歌就在微臣身边,他是除微臣之外唯一熟悉大食骑兵战法的人”。

李隆基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终于答应:“好,传旨田仁琬,以龟兹军副使楚歌为左卫中郎将,命他领三千精骑进驻石国,威慑大食!另外册封石国国主莫贺土屯为顺义王,册封拔汗那王阿悉烂为忠义王,至于突骑施吐火仙,杀了他也没什么意思,放了他吧,册封他为修义王,左金吾卫员外大将军,赐他一座府邸,让他在长安享享清福吧”。

员外大将军,这是额外编制,就是有大将军的待遇,但无权,挂个大将军的名而已。

众臣齐声下拜:“陛下英明!”(未完待续。)

第246章 上奏

李隆基正准备喊散朝,却赵子良又站出来行礼道:“臣左监门将军赵子良有事启奏!”

不但众臣,就连李隆基也是一愣,话说你一个左监门卫将军有什么国家大事要启奏的?不过既然赵子良站出来了,李隆基也想听听他有何事要启奏,于是抬手道:“准奏!”

只见赵子良道:“臣建议修改门籍制度和宵禁制度的一些相关条款,以适应长安百姓之日常生活!”

宵禁制度规定,在夜间宵禁开始之后,行人不准在大街上行走,但是在坊间内部还是可以自由行动的,而负责长安六街夜间巡逻的主要是左右金吾卫,不过左右金吾卫与左右监门卫都是皇帝的亲兵,是互相依存的,如果没有门籍制度的实行,宵禁制度也实行不起来,反正亦然。

李隆基有些意外,问道:“哦?赵卿家有何建议?”

赵子良道:“陛下,臣建议把长安外郭城门、皇城门、宫门的开启时间和关闭时间各延迟一个时辰,另外把每日宵禁开始的时间也向后推迟一个时辰,其中夏秋和冬春由于白昼和夜晚时间长度不同,城门启闭和宵禁开始的时间又相隔半个时辰!夏秋晚半个时辰,而冬春早半个时辰”。

赵子良这个建议提出来,当即遭到了一部分朝臣们的反对,其中一人站出来针对赵子良:“这城门启闭和宵禁开始的时间是经过很多人多年研究计算而定下来,怎么能说改就改?”

赵子良却道:“敢问这位大人,为何要施行门籍制度和宵禁制度?”

那官员冷哼一声:“最主要的当然是为了安全,其次这也是符合百姓们的生活习惯的!”

赵子良闻言向李隆基行礼道:“陛下,请容臣对这位大人的话进行辩驳!”

“准!”李隆基有些兴奋,他很想看看赵子良怎么辩驳这两个理由。

“是,陛下!”赵子良答应一声,立即道:“门籍制度和宵禁制度的施行确实能够起到保护长安百姓、官员、陛下和皇室成员安全的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推迟一个时辰并不会让这种作用受到影响。如果是高祖、太宗年间,门籍制度和宵禁制度规定的时间确实很好,但是如今却是有些不适应了,必须要进行一些修改,为何?那时我朝刚刚建立起来,社会还不太安定,产出还不太丰富,百姓们都为生计而奔波,也有早睡早起的习惯。但是如今不同了,如今我大唐在陛下的领导和治理下,国泰民安、物产丰富,以前的百姓们一年可能连一顿白面都吃不上,但是现在百姓们天天有白面吃,隔三差五的还能吃上肉,物资生活富足了,百姓们就要寻求精神上的生活!

举个例子,如果诸位同僚们连肚子都吃不饱。还有心思每日听歌看舞吗?正因为吃饱喝足了,才有心思想着要听个小曲,看看美女人舞蹈一番,既然各位大人们都有这种需求。百姓们自然也不例外,大人们可以享受到这些精神生活,而百姓们却不能,难道百姓们就没有怨言?

把城门启闭的时间和宵禁时间推迟一个时辰。目的就是为了让百姓们在一天劳累之后可以出门逛逛夜市,买卖东西,去茶馆听说书先生讲讲故事。去酒楼喝两杯解解乏,让有财力的富商、官员们去青楼、妓寨消遣消遣,缓解一下他们的心理压力。

这样做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可以加快民间钱财的流通!富商、官员、地主们有的是钱,没有消遣的场所和时间,他们的钱就埋在地下发霉,这对朝廷是不利的,只有让钱财快速流通,朝廷的财政才能够得到缓解!臣说完了”

赵子良退了原位,李隆基看了看众臣,问道:“诸位爱卿以为赵将军所奏之事以为如何?”

其实大部分官员从内心来说是赞成的,不过碍于里面不好意思说出来,也只有那些老顽固、腐儒们表示反对。

在大部分朝臣们都表示赞同之后,李隆基就顺应潮流:“好吧,既然诸位爱卿都认为如此修改很好,那就照此执行吧!退朝”

高力士一声高喊:“退——朝——”

散朝后,赵子良后背心出了一身冷汗,这朝堂实在太凶险了,稍有不慎就被某些人当成了棋子和炮灰,直到回到家里,赵子良还是心有余悸。

赵子良很清楚,只要他还在左监门卫将军的位置上一天,李林甫和朝中其他势力对他的打击或拉拢就不会停止,想要不倒,唯一的办法就是紧靠皇帝,对其他任何势力都不假辞色,不跟其他任何势力有过深的交往,同时严于律己,不让自己有把柄被别人抓住,让某些人找不到攻击自己的借口。

而且为了打击这些想要对付他的人,他也必须要行动起来,首先就是要牢牢抓住手中的兵权,控制好左监门卫下属的军队就等于控制了进出长安城的门户。

如何确定自己对下属的军队拥有绝对的指挥权?要看自己下达的军令在下属将校之中的执行力度,如果一个将军下达的任何军令都能被下属毫不犹豫执行下去,这就说明兵权在手!如果有下属将校在接到军令之后犹豫不决,这就说明这个将军对兵权的掌握还不够。

那么要如何掌握手中的兵权,并牢牢握紧呢?赵子良自己总结了几点经验,第一,收买人心;第二,任用心腹;第三,严肃军纪。其实整肃军规军纪是掌握兵权最为重要的手段,军令一旦下达,如果有人不听号令、止步不前,这就是违反军规军纪,要杀鸡骇猴,以儆效尤!一旦有人违反,绝不姑息,长此以往,以身试法的人会越来越少,军令的执行也会得到彻底贯彻执行,兵权就这样掌握在手中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